序言

FOREWORD

户外,充满不确定性与可能性,每一次的攀登和远征都是对人类极限的挑战。无论是与自然的较量,还是与时间赛跑,背后都凝聚着人类对未知的探索与对自我极限的不断突破。

近年来,中国攀岩在全球舞台上崭露头角,尤其是在速度攀岩领域。伍鹏与邓丽娟在巴黎奥运会上双双摘银,是中国攀岩25年的积淀结果。在阿尔卑斯的六大北壁征程中,何川与祁柯铭完成了令人称奇的壮举,在中国攀登史上刻下了新的记号。

年轻的日本攀岩者如绪方良行,则在突破技术极限的同时展现了决策果敢与独立思考。透过个体的故事,我们得以一窥日本攀岩崛起的缩影。与此平行的,还有全球范围内攀岩业的蓬勃发展。在创新与探索间,极限体育的边界正被不断拓展。

而除了竞技领域,登山历史的神秘面纱也有望被揭开新的一角。随着欧文遗骸被发现,马欧之谜或将浮出水面,珠峰首登的历史叙事也可能被重新描写。

AI是潮流,在现代科技的助力下,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正在形塑户外运动的另一面,例如优化运动员的训练表现。随着智能装备的普及,未来的户外运动也许将不再局限于身体的极限,而是进入科技与人类协作的新时代。

《户外探险》杂志11月刊,聚焦那些穿越时光与极限的故事,探索运动中的时间价值与人类决心的力量。

撰文|编辑部

设计|Manny

图片来源|《户外探险》杂志11月刊

· 本文为「户外探险OUTDOOR」原创内容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1999~2024 中国速度攀岩崛起之路

P12/3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巴黎奥运会上,伍鹏、邓丽娟双双夺银,赛后《户外探险》问到钟齐鑫对队员们的表现如何评价,钟齐鑫说:“他们用实力逼出了最强的对手。”

“速度攀岩对心理素质的考验比较大,这是它的项目特征。你有实力不一定能拿到冠军。你破了纪录也不一定能拿到冠军,你必须又快又稳。”钟齐鑫对《户外探险》说。

前世界冠军陈小捷在看完比赛后感慨到:“胜负已经不是在他们自己能控制之内了,这个时候我觉得比赛如果能拿冠军,除了实力,有时候还需要点运气,因为你很难在零点零几秒面前说谁赢谁输。”

聚焦

FOCUS

是什么造就了日本难度、攀石两项的攀岩神话

P34/4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6年,在听说攀岩从东京奥运会开始即将被列入奥运项目后,学霸绪方良行大笔一挥把大学志愿从全国顶级学府九州大学改成了攀岩见长的普通学校神奈川大学。因为这件事,他和望子成龙的父亲很长一段时间都有矛盾。父亲自然希望身为长子的他,可以就读于知名学府,毕业后到大企业就职,过安定体面的人生。

还好有这次“反叛”,不然我们就错过了后来的世界冠军。绪方良行在赢得数次全国、亚洲、世界杯冠军之后,在2021年到2022年连续两个赛季拿下了攀石男子世界排名总冠军,又在2024年拿下了被称为比世界杯还难的日本杯冠军。

欧文遗骸与百年珠峰谜案

P44/5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2024年马洛里和欧文失踪100年后,发现欧文的部分骸骨,让20世纪世界登山史上最大的未解之谜,继续成为21世纪的巨大谜团。这就是登山神秘主义代表的未知,它给我们带来的是世俗化之前的珠峰本来面目。

波兰登山家沃伊切赫·库蒂卡曾说登山是一种复杂而独特的生活方式,将运动、艺术和神秘主义元素交织在一起。成功或失败取决于巨大灵感的潮起潮落。

面孔

PEOPLE

山地救援队侧写 双向救赎生存困境下的存在之思

P52/6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虎在朋友的介绍下先是加入了陕西雷霆救援队,后来又加入陕西秦岭救援队,并凭借突出的表现成为队长。6年的时间,阿虎粗略算过自己救了500多人。耗时最长的一场营救,他和队友在山上搜寻了7天,淋了6天的大雨,他在心里只想着“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小遗憾可以有,但真的不希望有大遗憾。”福建山地救援队副队长的天马说。对于他们来说,早一点找到人,一个家庭就多一份生活的希望。每次成功完成任务,队员们一起吃饭时都神情振奋,但如果是不好的结果,队伍中便弥漫着沉重的气氛,大家默契地对山里的事避之不谈。“我们都觉得很沉重,更别提看到家属的心情了。”

对话埃德·斯塔福德 我不是丛林之王

P64/7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现在48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快乐。我喜欢现在自己拥有的平衡感,也喜欢作为父亲所肩负的责任。十几年前的我非常焦虑,愤怒、不安,有时甚至很暴力,但现在的我与那时的自己截然不同。我欣然接受这种变化。

如果只能带三件东西去一个荒岛,我会带一把砍刀,一个打火机,还有我儿子。因为我跟他在一起时总是到处玩,笑声不断。其实我不需要太多东西,两件足够了,但我觉得带上他后的荒岛生活会轻松愉快得多。

山岳

MOUNTAIN

2024年夏天过去 记中国攀登者在霞慕尼的探索

P78/8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把目光从霞慕尼拓展到世界范围,2013年夏天,何川、孙斌、伍鹏就计划过远征川口塔峰,后因南迦帕尔巴特恐袭事件而搁置。中国阿式攀登者第一次成行的海外远征仅仅是5年前,2019年6月,李昊昕、Stanley(吴茄榤)、Ken(何锐强)远征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山6410峰,不幸以悲剧收尾。

然而就在今年9月,已经有不少人进驻各座大山、未登峰的大本营了。很久没这么热闹了。对于中国攀登者来说,今年的国外攀登基本落下帷幕,但是,大家在讨论接下来的计划时,已经开始习惯放眼全球寻找目标,中国的攀登也越来越值得期待。

中国人首度一次性完攀阿尔卑斯六大北壁

P88/10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攀登者而言,完成六大北壁的吸引力是一种心照不宣的密语。但在更广义的价值谱系里,还是有人会问,为什么要登山,以及,为什么要去北壁登山?

何川想了想,提到了当下中国各行各业的一大主题——出海。“现在各个行业都在出海,攀登其实也在出海。像我这几年,在巴基斯坦登了川口塔峰,也在阿根廷登了菲茨罗伊峰,现在又到阿尔卑斯登六大北壁。其实就是想走出来看一看,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

装备

GEAR

到底是谁发明了现代化户外背包

P102/10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2年,Nena Kety诞生,这个以舞台表演为梦想的女孩还没察觉到,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Nena和她的丈夫Dick Kelty掀起了一场有关背包装备的革命,并在这段过程中经历了一段相当疯狂的旅程。

“我会做出任何一个你想要颜色的背包,只要它是绿色的。”Dick的这句名言来自于福特汽车T型车的一句广告语:“客户都可以让汽车涂上他想要的任何颜色,只要它是黑色的。”

世相

MIRROR

电子爬山 户外运动的第一个“外挂”

P110/11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在未来,你穿上始祖鸟MO/GO时将不会如此繁琐,一个按钮就可以将所有设备锁定到正确的松紧度,并通过AI更加符合你私人的运动习惯。

此外,他们也在思考如何将这项技术融入其他户外运动中,比如在滑雪领域,也许外骨骼装备会具有更自然、最明显的性能潜力。例如通过补充滑雪时腿部肌肉的力量,减少冲击力,从而延缓肌肉疲劳,减轻腿部和膝盖疼痛。

西藏棕熊泛滥 人熊冲突何解

P118/12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前我们给村民房屋的门窗都做了加固,熊后来没能从门窗进去,但它为了找吃的,很有耐心地把墙刨了个洞钻进去了。其实对它了解越多后,就觉得人类不一定能搞得赢它。”雪境创始人尹杭告诉《户外探险》。

最终,我们可以知道的是,人和熊的关系本质上是人类社会发展与人对待自然的蝴蝶效应缩影之一。而要缓解人熊冲突,关键在人。

11月刊《户外探险》杂志,正在热卖中

点击封面抢先阅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