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受全球瞩目的美国总统选举正式落下帷幕,美国前总统、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击败现任美国副总统、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哈里斯,时隔四年后再度入主白宫。
当地时间11月6日,特朗普在佛罗里达州西棕榈滩发表胜选演讲——“很多人告诉我,上帝饶了我一命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就是为了拯救我们的国家,让美国恢复强大。现在,我们将共同完成这一使命。”
2024年7月13日,唐纳德·特朗普在宾夕法尼亚州巴特勒农场的集会上遭到枪击。
袭击者当时在135米外一栋建筑物的屋顶上,用一把AR步枪连开数枪。特朗普的右耳廓受伤,面部染血,另外一名集会参与者不幸身亡,两名参与者受重伤。
在美国,很多人认为针对唐纳德·特朗普的暗杀企图是一场阴谋,因为有录音显示,特勤局在事发前就已获知了枪手的位置。
美国广播公司WTAE电视台获得的视频显示,在特朗普被枪击前约一小时,枪手托马斯·克鲁克斯似乎在集会周边走动。特勤局在他向前总统开枪的20分钟之前,就看到了他在屋顶上。
人们不禁要问,发生这样的事件,到底是由于美国特勤局判断失误,还是另有隐情?
政治暗杀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复杂多样的动机。
本周《凤凰大视野》带您回顾历史上数次暗杀行动,深入解读背后动机,揭露那些不为人知且暗流涌动的政治生活,以及这些暴力行为对世界舞台产生的深远影响。
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肯尼迪遇刺,是美国历史上最受关注乃至最重要的时刻之一。
肯尼迪总统当时正在得克萨斯州修复该州民主党之间的政治裂痕,并为他1964年连任的竞选活动奠定基础。
1963年11月22日上午11点45分,肯尼迪接见了得州州长约翰·康纳利,随后开启了达拉斯城中之旅。
肯尼迪乘坐的是一辆1961年款林肯大陆四门敞篷豪华轿车,特勤局给它的编号为SS-100-X。陪同他的是坐在他左边的妻子、坐在前排的州长及州长夫人。肯尼迪坚持乘坐敞篷车且不带护卫,他不希望让外界有一种他和人民之间存在着任何隔阂的感觉。
中午12点30分,总统车队通过了达拉斯市中心的公共公园迪利广场,左转弯进入榆树街,迎面驶向得克萨斯州教科书仓库。
这时,第一声枪声响起,所有人还没反应过来,第二声枪响又在空中爆裂。第二颗子弹从肯尼迪的颈部后侧穿入,擦过右侧脊柱,从喉咙中射出并继续击中了州长康纳利的肩部和手腕。没多久,第三声枪响,子弹直接击中肯尼迪的头部,造成重创。
下午1时,约翰·肯尼迪总统被宣布死亡。
1963年11月29日,新总统林登·约翰逊成立了肯尼迪暗杀事件调查委员会,又名沃伦委员会。沃伦委员会在厚达888页的调查报告中得出的结论是:枪手是李·哈维·奥斯瓦尔德,他一人开了三枪。
此后,阴谋论甚嚣尘上,许多人认为有不止一名枪手。曾在帕克兰医院急救肯尼迪的几名医生证实,肯尼迪身上有一处入口伤,其方向与奥斯瓦尔德的射击地点方向不符。
安迪·托马斯《未解谜团与全球被掩盖的真相》作者
“有很多人声称他们听到枪声是来自于篱笆那边,其中一些人力图向沃伦委员会证明这一点,却被抛置一边不予理睬,被排除在调查之外。如果情报部门也参与了刺杀肯尼迪的行动,那无异于发生了一场政变。如果因为这样的一件事让历史发生了改变,那么可以肯定他们在那之后也会这样做,只是手法更隐蔽。”
1979年,众议院遇刺案件特别委员会得出结论,约翰·肯尼迪很可能是在一场阴谋中遭暗杀身亡的。
虽然具体细节尚未确定,但这一事件给美国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促使阴谋论和对政府的怀疑主义兴起。
1968年6月,又一位肯尼迪家族中的政坛重量级人物罗伯特·肯尼迪遇刺。
当时罗伯特·肯尼迪正在争夺美国总统大选民主党候选人的提名。他刚刚赢得了加州的初选,这场重大胜利大大增加了他获得党内提名的概率。
罗伯特·肯尼迪在加州洛杉矶大使酒店发表完胜利演说之后,准备从厨房的储藏室离开,以避开人群。此时,24岁的巴勒斯坦裔阿拉伯人西尔汗正等在厨房的储藏室里。
当肯尼迪经过时,西尔汗走上前,用一把.22口径的左轮手枪向他射击。致命的那颗子弹从他的右耳后方射入,穿过大脑,从后脑勺射了出来。
一天后,罗伯特·肯尼迪伤重不治身亡。
西尔汗对肯尼迪恨之入骨,是因为肯尼迪的亲以色列立场。肯尼迪支持“美国决定向以色列提供军事援助”的行为,尤其令西尔汗感到愤怒不已。迫于个人和政治上的压力,西尔汗采取了刺杀行动。
马克·怀特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历史系教授
“1968年是美国政治史上的一个转折点,那一年共和党人理查德·尼克松当选为总统。如果罗伯特·肯尼迪没被暗杀,他有可能赢得1968年的选举吗?他拥有肯尼迪家族的所有魅力,肯尼迪家族的神秘感,如果肯尼迪获得民主党提名,他很有可能战胜尼克松,赢得总统宝座。
如果罗伯特·肯尼迪没有在1968年6月遭到暗杀,那么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年里,美国政治向右翼转变,也就是向更保守的主宰美国的方向转变,是否会有所不同?”
而媒体对政治暗杀事件的报道,也深刻影响着公众的看法和政治言论。它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报道方式和侧重点,从而塑造叙事、左右公众舆论,甚至影响政治格局。
媒体报道还能影响公众要求政策回应,例如加强安全措施、加强枪支管制法或解决潜在问题的新立法等等。
罗伯特·肯尼迪遇刺事件,最终促使美国在1968年通过了《枪械管理法案》。
1981年3月30日,美国时任总统里根在华盛顿的希尔顿酒店发表讲话。
在演讲结束刚走出酒店时,他被一颗从防弹车门上反弹过来的子弹击中,这颗子弹停在了距他心脏仅有2.5厘米的地方。经过及时救治,里根幸免于难。
这次暗杀企图是受袭击者的个人心理问题所致。约翰·欣克利暗杀里根,主要是因为他对女演员朱迪·福斯特的痴迷。
多年后欣克利说道:“1981年我曾妄想通过枪击总统来打动朱迪·福斯特,虽然现在说起来很荒谬,但我当时就是这么想的。”
12天后,里根回到了白宫。逃过一劫的里根在康复后,声望变得更高了。
据称,罗纳德·里根中枪后,他的民调数字反弹了22个百分点。有民众认为,这改变了游戏规则。
历史上的每次暗杀行动,都有其自身独特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透过著名历史案例的镜头,人们能够看到,政治暗杀不仅改变了眼前的政治格局,而且还留下了深远的影响,继续塑造着当代社会、影响着政治结构。
敬请收看凤凰大视野
《改变历史的刺杀》
来源:凤凰大视野
编辑:yii、漪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