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白有话讲
编辑|大白有话讲
前言
“怎么还不起飞?”在飞机上等待许久的许世友向乘务员问道。
1976年,1月,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北京逝世,7月,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逝世,9月,毛主席在北京病逝。
一年之内,我国三位杰出将领的相继离世,使得全中国都蒙罩在悲伤的情绪之中,特别是毛主席的逝世,给许多曾经敬爱毛主席、以毛主席为信仰的百姓们沉重的打击。
许多人自发到天安门前,对毛主席的离世进行悼念,而曾经被毛主席信任、钟爱的将士们更是以泪洗面,坚持要到北京见毛主席最后一面、送毛主席最后一程。
许世友便是其中之一。
然而登上飞往北京的专机后,飞机却滞留机坪,丝毫不见有起飞的准备,
许世友连催两次都没有起飞
,最终许世友怒不可遏,机长才说道:“我得向中央请示”。
那么到底是何原因,使得许世友的飞机迟迟不肯起飞还要向中央请示?许世友又是什么样的人?因何得以毛主席钟爱?
许世友飞往北京
1976年,曾被毛主席派往广州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在九月份接到了毛主席逝世的消息,在接到这个消息的第一时间,许世友先是不信,他不相信先前还健健康康的毛主席竟然已经离开。
可是这是中央发来的消息,又怎么可能有误?许世友的心情从抗拒相信这个消息,到悲痛难忍失声痛哭。
远在广州的他并不知晓毛主席已经病重多日,因此在他的印象中毛主席的身体一直还不错,可是如今这则消息却震的他说不出话来。
若不是毛主席曾经向他交代在在离开一个军职前,一定要处理完手中事,才可离开,他早就飞到主席身边了。
许世友忍着悲痛,在几日中快速处理好手中工作,并把自己不在时的工作分配好后,便马不停蹄的赶往机场,在机场还遇到了同样要去往北京韦国清将军,望着彼此眼中的悲痛,两人都明白了对方的心境,因此两人都只是默契的打了招呼便上飞机了。
两人的身边都是弥漫着极为悲伤的气氛,在等待飞机起飞的过程中,许世友在脑海中一遍遍的思念着毛主席,回忆着与毛主席的点点滴滴。
然而向来注重时间观念的许世友发现飞机早已超出了预计起飞的时间,焦急不已的许世友向乘务员询问何时才能起飞。
乘务员表示有突发状况,她需要前去询问一下机长。
回来之后的乘务员向许世友告知,“现在天气突变,空中情况尚未确定,没有办法起飞,希望两位首长稍微等一等。”
许世友扭头望望外面阴沉沉的天气,压住迫切赶往北京而急躁不安的心,向乘务员表示了理解。
可是又过了许久,乌云渐散,飞机仍不见有起飞的动向,许世友和韦国清都再次焦灼起来,叫来乘务员问她为何还不起飞。
乘务员一脸抱歉,说需要再去问一问机长。然而,这次乘务员回来后,带来的仍是和先前一模一样的理由,许世友的暴躁已经肉眼可见了。
又过了好久飞机还是没有起飞,随着时间流逝,烦躁不已的许世友决定亲自去问问机长到底怎么回事。
看到黑着脸的许世友,机长也不敢再撒谎,只好向许世友道出了飞机迟迟不起飞的真实原因。
天气原因确实是机长的借口,只是因为中央下达指令不许入京的首长携带配枪,而许世友的威严他们也很了解,不敢擅自阻拦,只好向中央请示该怎么办,而中央却迟迟没有回复。
得不到回复的机长也不敢将飞机开往北京,只好先找借口拖延一下等中央回复。
许世友听此大发雷霆,“
中央指示?谁指示的?毛主席亲自下令允许我可以配枪见毛主席。你就开你的飞机,别的都别管。”
机长一句话也不敢讲,赶紧回到机舱,着手起飞事宜。
飞机终于起飞,许世友也顺利到达了人民大会堂。
天气依旧雾蒙蒙的,人民大会堂前自发赶来了许多百姓,各自抱着花圈低低的呜咽,整个广场都被悲伤的情绪充满,赶到广场的许世友也被此情此情感染,
心中压下的悲痛再次腾起。
许世友刚走到大会堂门口,便被门口的士兵拦下,士兵要求许世友摘下配枪再入场,中央政委不允许所有人携带配枪。
许世友大怒,“
中央政委?哪个政委?我就是中央政委我怎么不知道这条指令?谁人不知毛主席亲自下过命令我可以携带配枪?
门口守卫被许世友发怒的气势镇住,而且许世友所言守卫皆知为实情,于是便也不敢真的拦他,任他大步流星进入会堂。
而许世友也因此成为了会堂中的特例,许世友不怒自威的气势,在见到毛主席仪容的那一刻瞬间消散。
“主席......”
许世友站在毛主席身边,眼眶中的眼泪再也止不住,啪嗒啪嗒的往下掉,这一刻的许世友,仿佛不再是那个气势威严的将军,而是如同失去了精神支柱的孩子。
那么许世友这样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呢?他与毛主席又有着怎样的令人感慨的过往呢?
少林将军许世友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许世友的性格直来直去,有几分暴躁将军之意,确实许世友便曾被誉为“少林将军”,这件事,还得从许世友幼时说起。
1905年,许世友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的一个贫苦农村,彼时由于家中兄弟姊妹众多,负担过重,父母只好将8岁的许世友送往少林寺,跟随武僧学习技艺的同时,还能有口饭吃。
许世友对学习武艺极为喜爱,每日除了为寺里挑水便是跟着武僧学习武艺。
这样一待就是许多年,后来许世友得知母亲生病,便想要下山看望母亲,可是彼时的下山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偷偷逃下山,
另一种便是面对寺中师兄的三道考验,“打出”少林寺。
向来硬气的许世友自然不会选择偷偷下山,因此他决定“打出”少林寺,面对师兄们的考验,许世友过关斩将,虽然受伤,但却依旧走出了少林寺,
师兄们看着他成长至此也非常欣慰,告诉他一定要用这身武艺行侠仗义,不可走入歪门邪道。
许世友也非常感激,表示谨记师兄们的教诲。
回到村中后许世友,原本只想在照顾好母亲之后和家里一起过平淡日子,可是发现村里的恶霸极为猖獗,不仅肆意剥削百姓们,更是时不时的挨家挨户的搜刮百姓家中物品。
使得本就贫困的百姓,更加雪上加霜。
一日,恶霸们再次来村中搜掠,许世友忍无可忍,一拳打在了为首恶霸的鼻子上,一打多的战斗就这样开始了,
最后这场小战斗以许世友获胜。
然而打扫收拾时村民们发现,有个恶霸躺在地上动弹不得,担心许世友遭到报复,村民们便集资让许世友离开村庄避避风头,恰好吴佩孚军队在征兵,便建议让拥有一身武艺的许世友参军。
本欲敢作敢当的许世友难辞村民好意,便告别众人,踏上了当兵之途。
然而在吴佩孚的军队中,许世友发现军中作风极差,军官动辄打骂,克扣军饷极为严重,许世友认为这并不是一支真心为民的军队,于是愤然离军。
后来加入国民党军,在北伐之战中许世友冲锋陷阵,立下了赫赫战功,官职也因此一升再升,然而巧的是,当时许世友所在的军中有许多共产党军,在这些人的影响下,许世友了解了共产党的革命理念,他表示同为贫苦人出身,他支持共产党,最终在身边人的牵线搭桥下,加入了共产党。
许世友一身武艺,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自是不必多说,更重要的是许世友虽然性格火爆,但也是个有勇有谋的将领。
1934年6月,东线战场展开,国民党军刘湘派80多个团,对红军成“六路围攻”之势,扬言要“三十六天”内消灭红军。
七月,红四方面军决定先拖住敌军主力第五路精锐,为红军主力创造反攻条件。彼时的许世友是被指派为拖住第五路军的将领。
彼时许世友所守的山名为大面山,此山虽然不算很高,但是山顶平坦,适合驻军,并且,敌军在向上爬时有一定的阻力。
7月11日,许世友居高临下,看着敌军的人海战术,乌泱泱的大军向山上扑来,许世友计算好距离,先是设下了机枪连,在敌军距离三十米时,机枪射击,后面军队受到冲击队形散乱,藏在工事里的红军变向敌军展开肉搏。
敌军毫无防备,硬是被许世友打下了十多次冲锋,最后,见敌军进军渐疲,许世友带领着精力充沛的预备团冲了出去。最终敌军冲锋近一个月,却未有丝毫进展。
而他与毛主席的相识,便是在红四方面军中发生的。
许世友和毛主席
红军长征中,红四方面军编入右路军,跟随中央机关行动,,也就是在此毛主席结识了许世友。
“你作战很勇猛啊,我经常听说你。你的名字是哪几个字呀”
毛主席拍着许世友的肩膀问道。
许世友先前一直听说毛主席和蔼可亲,但从未这样近距离的见面,许世友一时有些紧张,
“仕大夫的仕,友人的友。”
接着又向毛主席解释说他不想入朝为官,就改为了士兵的士,毛主席哈哈大笑道:“改的好,不过,咱们再商量一下,改成世界的世,和世界成为好友怎么样呀。”
许世友激动极了,连连说好。
而随后发生的一件事,才真正让毛主席和许世友的关系进一步拉近。
1936年,张国焘不听从毛主席建议,使得红四军受到重创,党内在批评张国焘的时候,难免牵连到了张国焘的爱将许世友,许世友心中疑惑不已,毛主席得知后亲自去找他为他排解心中疑虑。
许世友当时因为心中疑虑对毛主席讲话也没有好气,随后冷静下来后,便亲自提枪向毛主席“负荆请罪”。
而毛主席不以为意,对他先前的行为表示理解,至此以后,还特许他可以配枪见自己。许世友对此大为感动,对毛主席更加信任与敬重。
随后毛主席面对艰难战役时,只要许世友在,他便总会主动请缨前往,而许世友的能力也确实能够担得起那些艰苦的战争,无论是在攻破敌军“心脏”济南之战中,还是在胶东军区的一刀解决日本军官的战役中,许世友都取得了胜利,
无愧于主席的期望
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许世友被中央授予上将军衔。1958年,毛主席为了能让和平年代的首长们,体恤下层将士们的辛苦,便号召部队所有的高级军官,下到基层,当一个月的兵。
许世友第一个应允,严格要求部队不许搞特殊,在之后和当地的士兵一起训练时极为努力,还在一个月后的评选中,成为了“优秀士兵”。
结语
许世友的一生无疑是英勇且壮烈的,吃过贫农的苦,也跟随着为农民谋幸福的共产党,建立起了独属于人民的国家,而这一切也离不开毛主席的赏识。
毛主席因为体恤军中战士,这才得以关注到战士们的心里想法,才能为为其排忧解难,才能够发现军中的将才。因为毛主席看重每一位战士,所以,战士们也敬爱着毛主席。
毛主席逝后国内的悲戚,足以见国人对主席的敬重,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对毛主席的敬爱更是赤城的,毛主席虽已逝去,但毛主席在人民的心中,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