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大兴庞各庄镇王场村,参观者在王场村地道遗址博物馆内,体验复原的地道实景。

速读大兴区庞各庄镇王场村地道遗址,对文物遗存进行保护修缮后,已成为免费参观的红色教育基地。遗址所在的院落里,还复原了一段20多米长的体验式地道,复原了作战室,方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接受红色教育、传承红色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大兴庞各庄镇王场村平南抗战大兴展览馆,参观者在了解抗战历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王场村属于平南腹地。平南地处北平近郊、平津保三角地带顶端,既是日伪和国民党当局所谓的“模范治安区”,又是我党晋察冀边区冀中区的前哨。党组织在敌占区开展工作,常遇敌人“清剿”,形势紧张时,就利用群众家中的白菜窖、白薯窖藏身,这些简单的地洞就是地道的雏形——“蛤蟆蹲”。1943年8月,霸东苇塘会议后,平南地区学习十分区米南庄地道建设经验,发动党员、民兵和群众开挖地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大兴庞各庄镇王场村,参观者在王场村地道遗址博物馆了解抗战历史。

王场村地道位于三村交界地带,各方力量疏于管理,敌人控制相对薄弱,十分有利于我党开展地下工作。大约在1943年至1944年,在党组织的安排下,王场村木匠李焕章在自家东跨屋下面挖了秘密地道,搬开土炕旁边的柜子,就是隐藏平南敌工部同志的秘密地道入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大兴庞各庄镇王场村,参观者在王场村地道遗址博物馆内,观看复原的房舍场景。

大兴区平南红色文化研究者杨景波介绍,王场村地道分为2层,上层距离地面约3米,长约100米,通往西北方向的沙窝村;下层距地面约5米,长约700米,通往东北方向一片坟地。地道上窄下宽,洞顶呈半圆形,截面略呈三角形,洞内高约1.5米,可猫腰前行,宽约1米,可供2人侧身而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大兴庞各庄镇王场村,参观者在王场村地道遗址博物馆内,观看地道遗址。

建设红色教育基地的同时,大兴区还在王场村地道遗址所在的院落里复原了一段20多米长的地道,供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免费体验。相比于王场村地道遗址,这段体验式地道洞内高度将近2米,成年人行走起来也很方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大兴庞各庄镇王场村,参观者在王场村地道遗址博物馆内,体验复原的地道实景。

很多老北京人都知道,大兴庞各庄西瓜之所以好吃,是因为种在了沙土地上。沙土地里也能挖地道?杨景波表示,庞各庄地区的土地被本地人称为“蒙金地”,特点是表面上是一层厚厚的沙子,下面却是胶泥、淤泥混合的土地,“敌人很难想到,党员干部群众竟然能透过沙层在下面挖出地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大兴庞各庄镇王场村平南抗战大兴展览馆,参观者在一件抗战时期民兵使用的武器前驻足。

王场村地道遗址作为平南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共产党员带领群众与日本侵略者、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英勇战斗。当前,王场村正在试点建设红色美丽乡村,除了地道遗址,还打造了农工文化展示区、平南抗战大兴展览馆。截至目前,王场村已累计接待来自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60余家参观团体,接待人数突破5000人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兴庞各庄镇王场村地道遗址博物馆内展示的抗战时期的地雷。

接下来,大兴区将持续围绕平南红色遗址遗迹,汲取各方智慧,共同推动平南红色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讲好平南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来源/北京日报

☏事儿君热线:18618102600

☏业务合作:13910318965、13911813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