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分享主题
终身学习乐年华,蜂情乡韵皆诗意
本期分享嘉宾:王继法,任城区人大代表,先后被授予山东省书香农家、济宁市乡村工匠、济宁市首届乡村之星、济宁市家庭档案示范户、首批任城英才、任城区科技致富先进户荣誉称号。
人生处处是风景,
终身学习乐一生。
蜂情乡韵皆诗意,
激情写作为圆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书友:大家好!
我是一个以养蜂为生的农民,业余爱好文学和收藏,并注重养生。
首先感谢济宁市总工会领导成立这个读书会,为广大书友和文学爱好者搭建了一个为全民阅读助力的学习交流平台。作为一名农民书友,一名乡土文学写作者,有幸成为读书会的开讲人,这对于我个人来说,是何等的荣耀和和自豪,又是何等的幸福和开心。此刻,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喜悦,请允许我借此机会,代表在座的各位书友,再次感谢济宁总工会领导和读书会的组织者。他们周密组织,辛苦操劳,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彼此交流、相互学习的宝贵机会。
我今天分享的题目是《终身学习乐年华,蜂情乡韵皆诗意》。
花开花谢为岁月,有苦有乐度年华。我想用济蜂堂乡土文化博物馆中的部分实物为主线,讲述文学梦想是怎样激活我的生命热情,终身学习乐年华,坚持不懈逐梦圆的真实故事。
一、点燃我文学梦想的连环画和文学书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还有人说,一个人的爱好能影响他一辈子。我的人生经历证实了以上两种说法。
我喜欢阅读文学作品是从看连环画开始的。1973年我上小学三年级时,学校集中买了一部分连环画,也有我和同学们凑钱买的。
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要读书》、《雷锋》、《雷锋的少年时代》、《王杰》、《黄继光》、《邱少云》、《小英雄雨来》、《小兵张嗄》等。这些连环画不仅使我对此后读文学作品奠定了基础,而且从小就知道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在幼小的心灵里就种下了感恩毛主席、感恩共产党的深厚感情。
自从看了连环画《我要读书》,又看了自传体小说《高玉宝》后,一个长大后当记者或作家的梦想油然而生,并立志一定也要写出自己的传记。当时,还产生了一个到参军年龄时,一定要当兵的梦想。我曾天真地想,当了兵,学习的机会较多,离文学的梦想会更近些,因此,我看了不少军旅文学作品。对我影响较大的有《闪闪的红星》、《林海雪原》、《难忘的战斗》等。
1974年,看了浩然的长篇小说《艳阳天》后,又喜欢上了农村题材的文学作品,又梦想当一个为农民写、写农民的浩然式的作家。
二、天涯追梦途中的养蜂日记和读书笔记。
人生漫漫,不可能所有事都如愿以偿,不可能所有景致都如你所盼。一个人梦想中的事不一定能成为职业,但是只要心中有诗意,人生处处是风景。无论生活有多平淡,我们都不要失去做梦的心情,用一场梦的时间,留一分浪漫给自己。
我初中毕业后,十六岁就走上了与花木相伴、与蜜蜂共舞、以蜂养文、以文促蜂的天涯追梦之路。尽管我没能当上兵,更没实现当记者、当作家的梦想,但我写传记的文学梦并没因此而停止。我载着书香起航,沐浴着光辉前行。我一直被未来所吸引。经年采花即采风,乘着蜜蜂翅膀,向着梦想出发。
蜜蜂满眼都是鲜花,我满眼都是新鲜事物,都是写作素材。我始终对人生竞争中的欢乐怀着孩子般无穷无尽的渴望,一直处于如初见般的状态中。
为圆我写自传的梦想,我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我深知:要想圆自己的梦想,经济是基础。在当时,文学对我而言,不能成为我生活的首选,而要依靠蜜蜂生活。因此,我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养蜂技术上了。我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在鲜花盛开的放蜂场地,我把蜂场当流动的校园;把简陋的放蜂帐篷当教室;把蜂箱当课桌;没有老师,就借书,买书自学。在昏暗的马灯和烛光下,通过“硬啃”《养蜂学》、《昆虫学》、《植物学》、《物候学》、《气象学》、《市场学》等一本本大学教材、一本本科技书刊,使我丰富了知识,学到了专业技能。
当我出发时,在行驶的汽车、火车、轮船上,我买来最新的报刊阅读;当我进城时,只要能抽出时间,就到书店购买科技书,不仅使我积累了知识,扩大了视野,养蜂技术逐步提高,效益年年增长,更加增强了我的学习热情。知识的积累,使我情不自禁地拿起了手中的笔。自八十年代初期,在《中国蜂业》、《蜜蜂杂志》、《中国蜂产品报》发表文章六百余篇,并被评为“优秀通讯员”,还多次在全国征文活动中获奖,因此,2002年任城区成立蜂业协会时,我被当选为会长兼秘书长。
如果说我看过的书,是知识之花的话,那么,我记的日记和读书笔记则是我在全国各地采来的花蜜。今天我带来了其中的一部分分享给大家。
大家看到的这两本档案盒里的是我的部分养蜂日记。
这本日记是我养蜂的引路人——我的三哥王继贤自1965年到1987年的养蜂日记,我不仅从中学到了不少实用的养蜂技术,而且因为他是一个失去左腿的残疾人,他那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蜜蜂团结、勤奋、奉献多索取少的蜜蜂精神潜移默化地成为我的精神支柱。
这几本日记,是我养蜂初期的养蜂日记,是当时我观察到的物候历和养蜂的真实记录。你看,这本子上是我检查蜂群时随手记下的,这上面粘的就是蜂胶,不少日记本还因下的急雨或在转场途中被雨淋过,被水浸湿了,字迹已有些模糊了。
这四本是有关养蜂技术和蜜蜂文学内容的读书笔记。
这是我读书,看报刊、看电视和听收音机的笔记。
蜜蜂见花就采,我则有学习的机会就争取。因我只上过七年学,自学起来非常吃力。我千方百计寻求学习的机会,2000年到2002年,我每年脱产一个月,参加了全国首届中医蜂疗大专班的学习。这种自学和面授相结合的方式,不仅经过考试获得了河南中医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的大专证书,而且所学知识,对蜂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我怎么也没想到,因此,我自2006年到2023年还担任了山东省蜂业协会蜂疗保健专委会秘书长的职务。此后,还先后在山东畜牧学院、山东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深造过。
这五本档案盒里装的是有关任城区蜂业协会和山东蜂疗保健专委会的相关材料。既有蜂业协会成立前写的申请报告,也有成立后写的讲话材料、新闻稿和论文。特别是2003年在防非典期间写的报告(念全文),受到山东省蜂业协会领导的高度赞扬,当年11月份参加了任城区蜂业协会年会。
三、所写的有关蜂业方面的手稿及发表后的文章汇编。
这两本档案盒里装的是我手写的文章底稿,这可以说是根椐我记的日记——笔记中的花蜜,酿造成的蜂蜜。
我置身在一个万木峥嵘、桃李芬芳的百花园中,既同蜜蜂一道为人类酿造生活之蜜,又不断学习,笔起笔落,尽力酿造精神之蜜。在养蜂实践中,我发现养蜂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有百利而无一害。但由于多种因素,没被社会所重视。由此,我感到:如果想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就必须让更多的人们了解蜂业,关注蜜蜂,尊重养蜂人。而要做到这些,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我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充电,提高自身综合文化素质,并拿起手中的笔,甘为蜂业鼓与呼。
我撰写的《养蜂业应提倡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和《终身学习,知识经济成功之本》,在《中国蜂产品报》上发表,我根据体会向人们呼吁:今后世界的竞争最主要的是知识的竞争,不论什么形式的竞争都表现在获取、应用、创造知识的能力竞争,所以应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但青少年需要学,中年人更应学习、充电。老年人也要学习,农民特别需要学习。知识就是力量。针对中国蜂产品市场的现状,用自身经历陆续写出了《诚信——竞争取胜之本》、《绿色科技文化撑起蜂胶产业》、《观察蜂蜜市场》、《蜂胶消费走过来》等论文,并在《中国蜂产品报》、《蜜蜂杂志》发表。我用自己的辛苦经历、感受观点引导同行们科学养蜂、诚信经营。科学知识就是打开致富之门的金钥匙,并正确引导消费者科学消费蜂产品。还陆续写了用蜂产品防治一些疾病的小验方,这是我用心血和劳动经过多次实验的结晶。没想到这些小文章都给不少患者解除了痛苦和烦恼。更没想到,我根据家人食用蜂产品的实际情况写的《协会之家新闻多,绿色和谐全家乐》的文章,在《中国蜂业》举办的“蜂产品与人类健康”征文中,获得了唯一的一等奖。为了做好蜂业宣传工作,我经常参加媒体举办的通讯员培训班,成为四个媒体的优秀通讯员。我采写的《追逐春天的人们》、《痴心发明为圆梦》先后在多个媒体发表。《组织创新、宣传创新是新时期蜂业协会的工作重点》、《增加科技投入,提高蜂产品的科技含量》等论文被编入中国蜂产品协会论文集中。我写的《蜜蜂精神催我奋进》,在中宣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八部门举办的“弘扬民族精神,建设小康”征文获动中获得三等奖。在《中国蜂业》举办的“家乡美”征文中,《根植乡土,单腿撑起生命的绿树》荣获文字组一等奖。我被蜂友们称为养蜂人的代言人、“蜂记者”。被媒体记者当做同行和朋友,各媒体主动找我了解新闻线索,及时报道蜂业新闻。地方媒体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食品报》,有的直接发表过我的文章,有的根据我提供的新闻线索,采写成文,在多个媒体发表,促进了养蜂业的发展。
这本《舞动的金翅膀》和《蜜蜂文化》是我在专业杂志上发表的部分文章。
这本蜂业档案,还有《创新驱动,舞起蜜蜂的金翅膀》是协会管理的档案材料,是我在专业媒体发表的六百余篇文章的一部分。
这本《父子蜂情》是媒体对我和任城蜂业报道的一部分。
四、《我的乡土文化情》、《诗意蜂情》是我五年来写的乡土文学作品集和蜜蜂文学作品集。
五、一个伴我生命成长的小木匣
我手里拿的这个小木匣,是我收藏的第一个宝贝,它曾是我上小学时用过的铅笔盒,也是我养蜂后放移虫针的小工具盒,此后是我收藏邮票、火花的用具,它已成为历经时代变迁的有力见证者。
被我视为珍宝的小木匣,是1969年夏天,当木工的四哥,用木材的下角料给我打的用来放置学习用具的。那年我才七岁,对它喜欢的不得了,我就拿着小木匣来到村中的大水坑旁,坐在一棵歪倒的大柳树上,用水刷洗木匣上的脏东西,因不小心没拿好,小木匣掉到了水坑里,我赶忙去捞,身体则一下子歪倒在坑里,此处是全坑最深的地方,有四米多深,此前曾淹死过两个人和一头牛。我在水里拼命挣扎,努力想把头露出水面。正当我精疲力尽时,被四哥家的邻居张传旭发现,他不顾一切地跳进水里,费了好大的劲才把我救了上来,是他及时搭救了我幼小的生命。
“水火无情,人间有爱”,我珍藏五十多年的这只小木匣,印证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人们常说:不失去什么就不知道珍惜什么。我七岁时与死亡擦肩而过的这件事,在我的内心深处埋下了感恩的种子,因此,我更加珍惜生命,并坚持在后来的人生旅途中,用满腔热情浇灌生命,用刻苦学习滋养生命,用钻研科技丰富生命,用文学梦想充实生命。
六、这几本《蜂情乡韵》和《蜂情乡韵话流年》是济蜂园文学社这五年来作品的一部分。
我在长期的与蜜蜂相处和阅读相关书籍中,发现蜜蜂和人类社会有很多相似之处。
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蜜蜂开始产卵生子,接着便开始建造蜂巢,建造蜂巢时,要考虑到区位位置,内部结构,规模大小,逐渐成年的蜜蜂开始试飞,采蜜逐渐融入到这个大家庭之中。
人类的生命周期也同样如此。每代人的生存目标,都是为了下代,从孕育到分娩,长大之后开始接受教育,然后找工作,成家立业。买车买房时要考虑到父母的距离,是否靠学校医院,面积多大才合适。
父母对于子女的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蜜蜂产蜜也不需要任何酬劳的,蜜蜂和人类命运的吻合超于想象。
蜜蜂在人类社会中,并非只有勤劳无私这一种意象,站在不同的立场看待蜜蜂,就会有不同的感受。蜜蜂是大自然中的一分子,也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类似人类的社会属性更值得人类对此加以研究和保护。因此,我近年所写文学作品中的蜜蜂文化系列文章,也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人生一样,也是从多个视角展现的。连续三年在《蜜蜂杂志》连载,受到国内外蜂业工作者和文学爱好者的好评。
各位书友,今天是二十四季节中的立冬节气,立冬节气是在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人们看到这一变化,感叹自然的伟大和神奇,对自然表达了敬畏和感恩之情。
立冬代表着冬季的开始,意味着进入寒冷的冬季。同时也有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不少书友常问我,蜜蜂是怎样越冬的,我的回答是抱团越冬。具体点讲就是:抱团取暖,集体的力量。
吃蜜产热,能量来源。
降低代谢,节省能量。
在蜜蜂活动季节,蜂巢内的蜜蜂处于松散状态。当外界气温下降到14度以下,蜂团就十分明显了。如果气温继续下降,蜂团中心的蜜蜂就产生热,而蜂团表面的蜜蜂就充当“绝缘体〞。这层〞绝缘体〞又称为“绝缘外壳”,外壳的厚度变化在2.5厘米至7.5厘米之间.。蜂团中心温度为14——25度。对于正常的蜂群来说,不管外界的温度如何,蜂团内部的温度保持不变。蜂团表面温度为6——8度。即使蜂箱外面的温度降到0度以下,蜂团表面的温度仍然保持在6——8度,这也就是越冬蜂团表面的正常温度。在这种温度下,所有蜜蜂都纳入蜂团,否则就会冻死。
当外界气温升到7摄氏度以上时,蜂团就开始扩松,温度降到7摄氏度以下时,蜂团就收缩,这样可以减少辐热能的表面积。蜜蜂在摄氏7度时,能最有效地使用群内的贮备饲料。为保证蜂群安全越冬,巢内中心的工蜂和外围的工蜂采取换岗的方式。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立冬时,人们可以感受到气温的逐渐下降和天气转变的过程。这个时候常发生一些咳嗽现象,蜂蜜是冬季食养食疗的佳品,因此,我编了一首三字经:
入冬季,天气寒;常食蜜,益体健。
防秘结,功效显;入食疗,除疾患。
品种多,依需选;辩温谅,是关键。
栆花蜜,补气血;滋养旰,属首选。
山栆蜜,养脾胃;益安神,促睡眠。
枇杷蜜,安胃气,润心肺;止咳喘。
桔梗蜜,能化痰;止咽痛,适咽炎。
㮓树蜜,气芳香;口感好,益养颜。
刺槐蜜,益袪火;驱毒患,消燥烦。
原生态,纯天然;好蜂蜜,食安全。
各位书友,以上就是我与蜂为伍,以书为伴,满腔热情地走在追梦圆梦路上的故事。
最后,我想用一段顺口溜来结束今天的分享:
文学梦想为动力,
苦乐年华倍珍惜。
秋高万里好扬帆,
正是第二青春时!
谢谢大家!
生命在感悟中成长
王继法
生命在感悟中成长,岁月在沉淀中生香。平淡的生活中总是蕴藏着许多爱的细节,它更像是一滴水,早已黙默地渗透在心灵的深处。
我七岁时为清洗小木匣,意外落水,被本村青年张传旭搭救我生命的那段记忆,就好像摆放凌乱的拼图,总在不经意间拼凑起来,让我一次比一次更深地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岁月无言,真爱有声。世界上最贵重,最震撼人心的东西是爱,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无法衡量的了也只有爱。爱是无价的,爱是不老的传奇,爱是最美的旋律。身体是生命的寓所,是生命的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张传旭用他那大爱之心,挽救了我一条生命,播下了一颗传播爱的种子。
人生的旅途从来不会一帆风顺,精彩的人生中注定会有磨难。我们只有在悲伤时,才知道快乐是什么;只有在困苦时,才知道幸福是什么;只有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才知道活着是多么的美好。
曾经徘徊在生死边缘上的我,感悟出了不一样的人生,更加珍惜生命,懂得欣赏生命的多姿,发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享受生命的快乐和幸福,对生活充满了感恩的心情。
做人常怀感恩之心,做事要常念回报社会。我的人生算不上成功,但一直在成长,坚强地承受着生活的洗礼,接受着别人的关爱。“施恩图报非君子,见义勇为是丈夫”。张传旭留住了我的生命,五十年后,他却忘记了此事。而我因此学会了关爱,学会了理解,学会了豁达,得以健康成长,从而以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
我在与花木相伴,与蜜蜂共舞的四十多年的养蜂生涯里,对植物和动物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与大自然结下了不解之缘。从中也受到了教育,感悟出了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真正体现生命的价值。
正像“一只蜜蜂没法生存”一样,每个生命都不能孤立于这个世界。正如徐特立名言里所说的那样:“一个人的身体决不是个人的,要把它看作是社会的宝贵财富。生命是活着的一段历程。”
人们常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我要说,做一天和尚,就要撞好一天钟。只要活着,就要勤奋工作,活出滋味来,活出作为人的美好与灿烂来;只要努力奋斗,就无悔于人生。
有生命才有爱,通过生命影响生命,通过生命学会爱,学会善良,懂得感恩,这就是我自2016年,探索的自然教育的体会,也是我感恩贵人,回报社会的方式之一。如果不是有五十年前,我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也许我不会有这么深的人生感悟,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世界上除了人,所有的动物都知道生命真谛就是享受生命”。我之所以选择用自然教育的方式来感恩,就是因为长期的人生感悟,并受了巴特勒在《生命之路》中,这段话的启发。
我会把这只木匣永远珍藏下去,我还会把木匣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精彩呈现
监制/宋恩学 主编/周中祥 编辑/王双全
《济宁看点》法律顾问:山东舜翔(济宁)律师事务所
法律问题请拨:13371211587(杜飞律师)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发表内容、图片、文字、字体等版权信息注明来源的,版权归原出处所有,无法查证版权的或未注明出处的均来源于网络搜集。如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其中的内容与图文等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请在发现之日及时与本平台(联系方式QQ:1067959582)联系,我们将在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