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在百乐门拉琴,在上交当首席
记者从上海交响乐团获悉,低音提琴演奏家郑德仁于11月7日凌晨3时11分逝世,享年101岁。
郑德仁1923年1月出生于上海,1943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前身“国立音专”,跟随俄籍教授佘甫磋夫学习低音提琴。1946年进入上海交响乐团前身工部局乐队,成为乐队首位华人低音提琴演奏员,后成为声部首席。
除了演奏古典音乐,郑德仁也醉心爵士乐,他的一生堪称一部上海爵士乐发展史。1947年,他加入百乐门吉米金乐队,那是上海第一支华人爵士乐团。
除了担任低音提琴手外,郑德仁还从事乐队谱曲和编曲工作。他记得电影《出水芙蓉》在大光明影院首映时,他一天中连看4场,忘情速记,第二天,主题曲就在百乐门奏响。
在百乐门的日子里,郑德仁留下不少弥足珍贵的记忆:张学良时常光顾,徐志摩是常客,陈香梅与美国飞虎将军陈纳德的订婚仪式在此举行,卓别林夫妇访问上海时也曾慕名到此跳舞。“我和周璇、张露、吴莺音等都是很好的朋友,有时还会一起喝咖啡、跳舞,她们的生活都很单纯,并非外界有所传闻的浮华奢靡。”
1956年,郑德仁参与组建了上海轻音乐团,“轻音乐”这个翻译就源自他。在当时的文化俱乐部,也就是现在花园饭店,他的乐队每周六晚为外籍专家演出,大受欢迎。
改革开放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和平饭店总经理邀请郑德仁到和平饭店演奏,郑德仁率一批年过半百的乐手组建起上海老年爵士乐团,开始在锦江宾馆小礼堂里演爵士乐,后来去了和平饭店的小酒吧。当时有澳大利亚记者撰文说,看看和平饭店就知道中国已经开放了,虽然乐器很旧、乐谱发黄,演奏的还是一帮老头。
2016年,在兰心大戏院一场上海老歌音乐会上,记者曾见过93岁的郑德仁登台指挥。他改编了爵士版《玫瑰玫瑰》《夜来香》,让这些上海老歌为更多人熟知。郑德仁说:“上海老歌是上海本地文化的承载,它的曲调来自江南小调,《紫竹调》《孟姜女》《无锡景》等等;但它的节奏却是爵士。中西结合,正是海派文化的体现。”
2022年1月19日,上海交响乐团曾为郑德仁举行虚岁百岁生日音乐会,他穿着笔挺的西裤和锃亮的皮鞋,神采奕奕亮相。回忆起刚进乐团的日子,他说:“那时我与众多音乐家共同排演交响乐,他们来自欧洲各国,有着很高的艺术造诣。我每天都沉浸在古典音乐的艺术氛围中,也认识到,低音提琴这件既庞大又低沉的乐器在乐队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我以后从事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除了演奏低音提琴,郑德仁在上交任职期间还创作了《火把节》《彝族舞曲》《采茶灯》《江南好风光》等数十首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当年乐团音乐会上常演曲目,并由上海唱片公司录制成唱片出版。
作为中国低音提琴教育事业的“元老”,郑德仁桃李满天下,国内外许多乐团都有他学生的身影。学生洪友龙说:“我1952年开始跟郑老师学琴,当时五线谱还不会认。他不仅琴拉得好,作曲的本事也很出色。在他的启发下,我也学习了作曲和配器。”
郑德仁的女儿郑雪梅说,父亲影响了自己的一生。小时候,家里有多种乐器,自己跟着父亲学大提琴,妹妹拉小提琴,一家人都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感到内心的富足。后来,郑雪梅成为星海音乐学院的老师,教授钢琴和竖琴。“我父亲还把很多小提琴作品改成了低音提琴版本,把这件角落里的乐器带到舞台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