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颜小二述哲文

无论我们到了什么年纪,与人相处都是一门学问。独自成长时,我们要留心与家人朋友的相处;工作以后处理同事关系,也是一门学问;当了父母以后,随着孩子年纪的增加,如面对十五六岁、略显叛逆的孩子,更是要注意与家里的孩子、晚辈的相处技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有时候,即便我们真心实意想要打点好这些关系,却总是在“不愉快”甚至“争吵”中失败,这是为什么呢?中国千年传承的儒家文化早就告诉了我们答案,各位看看你身上,有没有儒家先贤们点出来的与人相处方面的“毛病”。

一、孟子:相处难?看自己是不是“好为人师”

随着我们人生阅历的丰富,我们在各方面都积累了不少经验,于此,对于还处于懵懵懂懂的“年轻人”,我们似乎总是想传授一下对方自己的“经验”,在旁边“指点”两句,殊不知,这样做,可能犯了相处的大忌,尤其是面对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

关于上述这一点,《孟子》原文是这么说的:

“人之患, 在好为人师”。

直接翻译过来就是孟子在告诫我们,我们大多数人在与人相处时,都喜欢指点他人,以老师自居,这是一个毛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的朋友可能会疑惑,明明是传授经验,为什么会被人反感呢?其实我们换位思考就明白了,如果对方没有诚心请教在先,我们“多管闲事”一般不问自来地“经验传授”,在对方眼里可能就是“指手画脚”了。

许多时候,尤其是面对晚辈的“成长”,少一些所谓的“经验传授”,让他们迎接人生中属于他们的“跌跌撞撞”,不仅有利于关系的维护,也让年轻人的生命更完美,各位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孔子:不要苛求对方了解你,你要主动了解对方

有时候,我们面对身边的“年轻人”,会以“为你好”的名义,代替他们做选择,甚至强加自己的意愿在他们身上,但结果往往是年轻人“不领情”,双方关系更加紧张。这个时候,有的朋友就会怪“年轻人”不懂自己的心。

实际上,上述情况犯了孔子点出来的一个错,在《论语》一书中是这么说的: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句话是在告诉我们,不要过于在意对方是否了解我们,我们要在意的,是我们是否足够了解对方。

许多时候,大家应该可以发现,我们除了“掌控自己”以外,再难对其他人进行掌控,毕竟每个人都是单独的个体,都有独立的灵魂,我们能左右的,只有我们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而已。

因此,在与他人相处时,尤其是面对家里的晚辈的时候,我们要尊重对方的“独立性”,不要过分要求对方来理解我们,而是要主动去了解、理解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我们主动去了解、理解对方的时候,那么对方的一言一行,以及言行背后的目的,我们就能了然于胸,于此,如何去顺其自然地正面引导,就没有那么困难了。

三、写在最后

写在最后,颜小二想说的是,与人相处从来不是简单的问题,我们也容易在不知不觉间掉入“好为人师”、“自我感动”的误区。许多时候,只要我们将视野从“要他人理解我们”转变成“主动理解他人”,这种时候,我们会发现,与人相处,尤其是引导晚辈,虽然充满挑战但十分有意义。

【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部分素材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想持续了解更多蕴含哲理的国学知识,想持续从各类文化,如影视、文学作品、历史中体察更多人性的高尚与悲俗,可关注@颜小二述哲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