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期观舆者|鹿鸣明 监制|清醒

出品|扎客舆情公关

藕粉里测出木薯粉,酸辣粉内未检测出“粉”。

近日,某打假博主大闹良品铺子总部之后,#良品铺子配料表造假 事件火爆全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良品铺子跟打假博主博弈”的全程表现,被认为是最差危机公关。原因有三:

1、发生了最不该出现的行为——保安抢设备,还有“动手”嫌疑

2、现场危机处置完败——全程被完整“记录”,员工行为全凭个人经验,没有发现任何突发事件响应机制和应对指导的痕迹。

3、回应声明暗藏危机——事件发生3天之后才出声明,内容前后矛盾、缺乏说服力,不仅未能安抚消费者情绪,还暴露出与政府主管部门存在沟通不畅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具体怎么做才是对的,“扎客舆情公关”无意做事后诸葛亮。

但是从良品铺子11月5日发布的《良品铺子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媒体报道的说明公告》(下称“公告”)里,看出了消费者、投资者和网友的3个疑惑:

消费者问:收入占比很小的产品,配料表就没有造假的可能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早剧有个热梗经久不衰:如果道歉有用,还要警察干嘛?

同理,如果自说自话有用,还要市场监管部门干嘛?

因此,良品铺子相关产品配料表是否造假,光凭企业自己说送检合格,远远不够,不如不说。

最值得推敲和玩味的一句话是,良品铺子在《公告》中说,“本次事项相关产品 2024年1至9月收入占公司收入的比例很小”。

这句话出现得没头没尾,跟前后内容都不相关。事出反常必有妖,良品铺子可能是想传达两层含义:

一、这两个产品销售收入很小,打假博主纯属“鸡蛋里挑骨头”,没事找事。

二、才这么点销售收入,不值得良品铺子冒那么大的风险去“造假”。

但是这条逻辑在消费者看来,完全不成立——因为“造假无大小。无论社会危害性多大,只要个体受到伤害,造假的性质都很恶劣。

品牌方千万不能想当然地认为:

“没吃死人之前”都是安全的

“消费者没闹事”之前权益都是正常的

更何况,高端零食品牌的溢价率有多高不言而喻。消费者可以不小心错买,但是企业不能把问题产品拿出来“错卖”。

消费者从良品铺子的《公告》里,只看到了空洞的口号,感受不到具体是如何“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尊重并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所以良品铺子的直播间才会被那么多网友去骂到关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络上的投诉更是直接“打脸”良品铺子。据黑猫投诉平台统计,截至2024年10月9日,有关良品铺子的投诉线索高达2679条,涉及食品发霉、变质,甚至出现头发等问题。

在小红书上随便搜一搜,消费者对良品铺子的吐槽就更多了。

投资者问:没有业绩支撑的股票,能一直涨下去吗?

这里说的投资者,不是指良品铺子的大股东,因为大股东一直都在用脚投票,多次减持,给人随时要彻底跑路的感觉。

据统计,今年以来良品铺子两位重要股东“宁波汉意”和“达永有限”已多次减持——前者的主要组成人员是良品铺子的创始团队,后者的背后则是陪伴良品铺子成长十余年的今日资本。

原因无他,良品铺子2023年营收和利润双双下滑。刚刚发布的三季报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54.80亿元,同比下降8.66%;归母净利润为1939.03万元,同比下降89.86%;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14.59万元,同比下降102.59%;基本每股收益0.05元。

面对这种基本面,没有几个中小散户会看好良品铺子吧?更何况在这个时候还闹出了“配料表造假”舆情风波。然而诡异的事情来了,良品铺子的股价涨了!还是“封板”的那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身处“牛市”,即使负面缠身,股票也能涨停。这可能就是良品铺子公关处置如此随意的底气吧。

不过良品铺子这时候还是讲“良心”的,在《公告》中不忘提醒“广大投资者注意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友问:没有公关护航的品牌,还能走多远?

当前,零食行业正在上演“大逃杀”,零食很忙、零食有鸣、赵一鸣零食等量贩式零食品牌,迅速占领了传统零食店的市场份额。有媒体评价道:良品铺子正在“被围猎”。

难怪良品铺子去年年底新上任的董事长杨银芬,喊出了“降价不降质”的口号。结果,这才多久就被打假博主发现藕粉缺“藕”、酸辣粉无“粉”。

顺势推导下去,良品铺子非“良品”?一旦品牌被贴上这个标签,就很难再摘下来。

公关失败,是品牌衰败的开始。

很多老板,包括职业经理人,都意识不到公关的重要性。

营销上愿意花重金跟知名咨询公司合作,公关上花一分钱都抠抠搜搜,甚至寄希望于招一个总监摆平所有事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做好这两项基本工作,才有可能妥善处置舆情危机。

主动预防。平时注重品牌公关工作,才能提前织好“防弹衣”、筑牢“护城河”;

有效处置。出事儿的时候科学处置,才能快速降温、转危为安,甚至化被动为主动。

这些道理,老板们或许都懂。可惜,知而不行、是为不知。

那就再多啰嗦一句:

做企业,必须做品牌!

做品牌,必须有知行合一品牌观!

点个“在看”不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