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博士生大多从事着高薪体面的工作,他们可能在实验室、可能在教师岗但绝不应该出现在地摊上,这违背了大众对高学历有好工作的认知。

然而近几年“反差感”是流量密码,很多大学生抓住了这点,收获了人生第一桶金。

前段时间,一对博士生情侣摆地摊的故事在网上引起关注,还被青岛交通广播发视频报导,在短视频中,大众热议的点有两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是博士生下班摆摊这件事,身份和行为并不匹配,不少人觉得读书都读到天花板了,怎么还会去摆摊呢?或者说怎么可能有时间去摆摊呢?

第二个就是他们摆摊的收入,一个月竟然盈利3万3!这可真是不可思议,有人好奇他们卖的难道是什么稀奇的东西?并不是,这两位博士生卖的是一种叫“食玩发卡”的小饰品,这种小夹子的受众其实并不算广,主要是未成年学生和部分年轻女性,但这个盈利属实让人眼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视频中还提到,两名博士生其实有正经工作,而领导对于二人摆摊的事早就知晓,不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老板不反对,有学历有工作还能干副业,这完美的配置无疑是让人心动的,但现在的网友也不是傻子,媒体报道正面典型无可厚非,但真实性有待商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精明的网友算了笔账,月入3.3万,平均每天1100元,假设50%例如,每天营业和要达到2200,一天摆5个小时,算下来每个小时要卖440,一分钟7.3元,这时薪,比许多上班族都高了,可能吗?

近几年很多关于大学生摆摊致富的报导,听起来很吸引人,但细算下来是不合理的,看得多了网友们都麻木了,对于这种新闻纷纷吐槽:你再编一个试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官方媒体对于假消息辟谣速度向来很快,为何如此乐于报道这类消息呢?其实也算用心良苦。

当前大环境下,大学生过剩,北京等一线城市研究生数量都超过本科生了,高学历未必就有好工作,为了鼓励大学生积极就业,国家是提供了许多帮扶的,大学生创业就是其中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在大学生群体中也存在部分人,放不下身段,觉得自己是大学生,不应该干一些不需要学历就能胜任的工作,但近几年很多高学历名校生脱下孔乙己长衫的例子鼓励了许多大学生,渐渐地他们不再排斥基础工作,而是以能就业能赚钱为优先,这怎么不算是一种就业指导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换一种角度来看,博士生说摆摊月入过万,未必是假的,可能这就是他们引流的方式,博士生和摆摊,加上过万的收入肯定吸引不少人好奇,等积累到一定关注,他们就可以教课程,卖货,到时候流量变现可能不止3.3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而言之,就业的路有很多种,成功案例也不少,但大学生首先要学会分辨,不能盲目乐观,比如说有的大学生想要投机取巧,借钱炒股,结果全部亏空,没有赚到第一桶金不说还背上了负债。

其次大学生要调整心态,工作不分高低,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下,先保证就业再考虑提升自我,这比整天在家做梦遇伯乐要现实的多。

你觉得摆摊月入3.3万,可能吗?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