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13岁时,根据当地风俗,和大多数的娃娃一样,父母给他订了娃娃亲。女孩子叫程宜芝,比刘伯承小两岁。

和所有的叛逆少年一样,刘伯承不愿意。

因为他5岁即读书,且上的是新式学堂,眼界开阔,思想进步,对老一代封建行为很反感。

刘伯承孝顺,如何才能不伤大人的和气,又能巧妙的拒绝了婚事呢,他煞费苦心。

别看才13岁,谋略家的本色已显露出来了。

出门相亲之前,他去了厨房一趟,抓了把灶灰,把自己整得灰头土脸。

更绝的是,他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能使自己的鼻孔中吊着长长的两串鼻涕。

到了程家,人家问他话,他像个傻子般答非所问:“啥子呢?”边说边抽两串鼻涕玩,恶心人家。

程家人看着有些失望,不太想同意。

别看程宜芝才十多岁,真所谓人小主意大,竟认定这个大男孩是在装傻,跟定了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后,刘伯承故意外出求学——逃避封建婚姻。

但是,程宜芝从不抱怨,每次写信都是满满的问候,从不催他结婚。

而且,刘伯承求学的过程中,程宜芝无微不至地照顾他的父母。

就这样,在程宜芝温情的感化下,刘伯承打了人生第一个“败仗”。

不久,父亲病故,家庭困难,刘伯承被迫辍学务农,饱尝生活艰辛。程宜芝温柔体贴,悉心关怀,1910年两人结婚。

这一年程宜芝16岁。两年后,她生下一个自己唯一的儿子刘俊泰,小日子过得美美满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11年,辛亥革命的风暴席卷神州大地,刘伯承慨然道:“大丈夫当仗剑拯民于水火,岂顾自己一身之富贵?” 毅然剪掉辫子,投身革命洪流。。

他以一首《出益州》表达自己捍卫革命的决心。

“微服孤行出益州,今春病起强登楼。

海潮东去连天涌,江水西来带血流。

壮士未埋荒草骨,书生犹剩少年头。

手执青锋卫共和,独战饥寒又一秋。”

刘伯承离家之后,程宜芝一直孤守在刘家的几间屋里。给婆婆送终之后,与独子刘俊泰相依为命。

由于刘俊泰身体有伤害又患精神病,全靠程氏的勤耕苦织,将生活的担子担在一肩。

其后,刘伯承南征北战,与家中失去了联系。对于程宜芝来说,他就像一只断线的风筝,渐渐缺失音讯。

或许他已经忘却,遥远的故乡,有一位女子翘首以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之际,44岁的总参谋长刘伯承与19岁的女红军汪荣华一见钟情,结为夫妻。

两人携手走过50年,刘伯承1986年逝世,恰好是二人金婚之年。

1949年11月,刘伯承与邓小平率部进军西南,清剿国民党残部。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

刘伯承托人带口信,希望与程氏一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程宜芝知道刘伯承已另组家庭,她拒绝了。对捎口信的人说:“你和他说,叫他不要回来,我也不去找他。”

捎口信的人说:“你有什么困难说出来,帮助你解决。”

程宜芝说:“我母子已得到政府照顾,没什么困难需要解决。不劳他分心了。”

捎口信的人说:“你还有什么对刘主席说的?”

程宜芝说:“我对他没有怨言。望他勤勉国事,挑好老百姓给的千斤重担。”

1957年,程宜芝病逝——40余年,没见丈夫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起自己的奶奶,孙女刘天俭说:“我的可怜的奶奶呀,一天好日子没过过,凡是女人该享的福她都没享过,凡是女人的不幸她都受够了!”,

她为自己的奶奶骄傲,“虽然奶奶一生默默无闻,但是却集中国妇女忠贞、坚忍、勤劳的美德于一身!”

同样,她也不怨自己的爷爷:“爷爷是伟大的,他为国家为民族舍弃家庭。”

我曾想,如果生活在和平年代,刘伯承和程宜芝会是怎样的结局呢?

用四川话里的一句口头禅来说,应该是——好安逸哦。

正是革命前辈们的“不安逸”,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安逸生活,感恩前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