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代出自蓟北门行》

在清朝走向末端的时候,出现了一位这样的“忠良奇才”,但大清最终还是错过了他,他就是—宋育仁。

宋育仁作为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他也被称为四川“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有着超前的思想,天才的构想。他多次出使欧洲,对欧洲的社会状况等现状非常了解,正是他见过外国真正的样子,之所以能在清末危机时提出奇计。

说起中国的近代史,在国人心中是屈辱的,导致这一切的一切的原因就是清朝的不思进取,长期的闭关锁国,最终导致国家不再富强,甚至以我们为师的日本,也对我们大肆抢掠,当时不是没有人进行反抗,但是一切可能都搁浅在慈溪太后的手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育仁“奇谋“的提出

中国与日本的多次较量中中国都屡战屡败,许多爱国人士开始思考应对计策,甚至想要如何灭亡这个民族,在各抒己见中宋育仁的一番话点醒了大家,他说日本是处在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国,资源有限,经不起长时间的战争,一旦长时间,他们必定撤退,这就是宋育仁的“持久消耗“计谋。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时,宋育仁正在欧洲做驻欧代理公使,听到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的消息后,他非常恼怒,所以他提出只有靠偷袭日本国土才有胜算。有了一定的想法后,宋育仁就此立即展开了行动,想要同龚照瑗一同回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初步设想就是置购兵船,宋育仁立即把智利和阿根廷从英国购买的军舰和鱼雷艇一同买回来,同时,在澳大利亚又雇佣了两千名水军,以备攻打日本之需,他计划让澳大利亚的两千名水军假扮成澳大利亚商团,借护商之名从菲律宾一路北上,从而攻打日本的长崎和东京。

那时候的·澳大利亚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说借着保护商会的名义来招募水师是十分合理的。同时在澳大利亚水军的船舰上挂上英国国旗也是很正常的,又能降低日本对此的怀疑。船队到达日本国土南端的国土,此地守备极少,如果发动进攻便可以一招制敌。

在一切都准备好的时候,宋育仁便把自己的想法、计划一一告诉了刘坤一、张之洞等一些主战派的人物,希望能从他们那里得到更多的支持,同时希望他们能够上报给朝廷,得到朝廷的认可及钱财等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扼杀在襁褓中的计划

张之洞等其他几个人知道后,对宋育仁的想法及在作战计划表示认同和支持。张之洞为此身体力行,到处奔走,最终还从英国的银行中借得300万英镑的借款,以此作为战时的花销费用。在一系列的秘密部署之后,袭击日本的军队、船舰、枪支弹药等一切都准备就绪,就等待着一声令下,就攻向日本这个岛国。

但就是在这关键时刻,计划将要付诸行动的时候,出现了一颗绊脚石,他就是—返程途中的龚照瑗,他个人认为宋育仁的计划是多此一举,没事找事,于是立即上书报告给朝廷,看了龚照瑗的奏折后,本就害怕打仗的慈禧太后非常生气。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部署的完美的计划,有着很高的胜率,却还是被慈溪太后否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此时的慈禧太后非常软弱,她们已经准备与日本进行商谈议和,她认为宋育仁的行为会再次引起战火。于是她非常坚决地拒绝了宋育仁的请求,命令他停止一切的在外行动,马上回国。

即便是宋育仁多次上书说对待日本应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假如这个“持久战”的思想能被接受。如果清廷能够实施该计划,也不至于把中国推入万劫不复的处境,就这样“胜利“被”软弱“杀死。

这错误的决定导致一八九五年三月,中国与日本的明治政府签订了屈辱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在宋育仁回国的路上听说了这一消息,万分悲痛,壮志却未能展现,回到中国后,慈禧太后本要对他进行严厉的惩罚,但又考虑到多个方面,最终也只是降了他的官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育仁晚年时期,撰写了《借筹集》《四川通志》等书,其中饱含了他对国事的万般无奈之情,空有一腔热血与抱负却无处施展的悲伤之情。隐居于山林草堂,不再多言多语过问政治。

回望来时路,更添惋惜之情

从当时来看,清朝并不缺充满才智之人,也不缺文员武将,缺的是骨气!甲午中日战败后中国曾作为“天朝上国”,其实还是尚有实力。反看日本,他们作为小小的岛国,其实已经很空虚了,像一个被掏空的硬汉,只要我们不议和,就算是不袭击,打持久战也是可以将他们拖垮的。

因为日本人少地小资源少,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以是倾尽全力,拿国家之命运而战斗,而且日本国内虽然经过明治维新,但一个小的、工业化刚刚起步的岛国,是受不住这样的折腾和消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育仁眼界宽阔,他把日本的弱点看得一清二楚,因为他曾去过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而且即便是在战争真正爆发之际,宋育仁也不只是纸上谈兵,而是做出完美的部署并付诸行动。可惜的是,当时的清朝,朝堂之上太多鼠目寸光之人,反而认为宋育仁是无端生事。

慈禧太后的这番议和,最终签协议,赔款,使日本拿着这笔钱大力发展工业,变得富国强兵。反而是把大中国推入火坑,使中国背负着百年的、黑暗的、屈辱的历史。

结语:

百年之后,我们反过头再看宋育仁当时的计划,其中也是存在漏洞的,例如:大量购买船舰是很大的一件事,日本不可能毫无察觉,并且悄无声息地靠近日本国土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只要做了,就能表明我们誓死捍卫国家的心,日本就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侵犯中国,我们的国土也不会战火横飞,一片残土,更不会有大伤国力的《马关条约》的存在。

但我们不能从现代人的角度去评判历史中人们的决定,所处的时代不同,想法也会不同。

参考文献:《借筹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