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设的“慢性难愈性伤口诊疗中心”,成功挽救一名长期饱受复杂且难以治疗的纵隔感染病痛折磨的患者,为那些在手术后遭遇伤口愈合困难、面临长期身心煎熬的患者群体,点亮了新的希望之光。
23年抗病路,生活苦不堪言
王先生(化名),现年51岁,自28岁起便与病魔抗争。2001年,他因胸腺恶性肿瘤在省内某医院首次接受“正中切口肿瘤切除术”。38岁时,因肿瘤复发,他再次在外院接受“γ刀放疗”。2015年,因“胸腺瘤复发伴重症肌无力危象”,他第三次接受手术,包括“右肋下切口纵隔肿瘤切除+心包剥脱+肺修补术”,并因胸腺瘤侵犯心包,加行了“心包剥脱术”,植入约7*7cm的涤纶补片以修补心包。
祸不单行,44岁时,他胸口正中的切口出现了脓包,虽在外院进行切口引流,但效果不佳,最终只能取出部分支撑钢丝。46岁时,胸腺恶性肿瘤再次复发,并伴有重症肌无力危象,严重到需气管插管维持生命。在服用靶向药物治疗胸腺恶性肿瘤的同时,纵隔感染也如影随形,最终不得不将所有支撑钢丝取出。然而,手术后切口竟形成了严重的窦道,这是一种因机体组织坏死而形成的粘膜盲性管道,深及脊骨,持续有脓液流出。
自28岁以来,王先生因病情缠身,一直未能重返工作岗位。他经历了4次外科手术,放疗、靶向药物治疗及切口引流,医院几乎成了他的第二个家。胸口的巨大窦道持续排脓,迁延不愈已逾9年,去年以来还时常伴有发热,这表明他的纵隔内始终处于感染状态,令他苦不堪言。
慢性难愈性伤口诊疗中心带来希望
经人引荐,王先生慕名来到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慢性难愈性伤口诊疗中心求治。经南医大二附院院长李庆国教授细致检查,确诊他患有严重的纵隔感染。这是一种凶险的化脓性疾病,其压迫心脏、大血管的能力可严重干扰正常的血液循环,并妨碍呼吸功能,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
王先生的感染区域位于胸腔核心区域,紧邻心脏和大血管,治疗难度极大。由于感染历时漫长,王先生的治疗充满挑战,手术方案的选择及手术过程的精准度直接关乎他的生死。
纵隔感染的治疗极为复杂,涉及多个相邻脏器和错综复杂的解剖结构。治疗不仅需要强效抗生素的支持,更需手术彻底清创。王先生的情况尤为棘手,23年间多次恶性胸腺瘤外科大手术、放疗、靶向药物治疗的病史,以及感染引起的巨大窦道,均对心脏及主要血管构成严重威胁。手术面临重重困难,但李庆国教授团队毅然决定迎难而上。
知名专家会诊,精准手术获新生
为此,李庆国教授特邀切口感染领域的全国知名专家——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的高永顺教授前来会诊。经过多次术前深入讨论,高永顺与李庆国团队共同决定为王先生实施一次性彻底清除病灶的手术。
手术方案采用“纵隔病损切除术+胸大肌瓣转移术+胸廓成形术”,要求极高,每一步都需环环相扣,不容丝毫差错。术中,当手术钳夹出窦道感染的胸骨时,只见胸骨下方藏着一块饱浸脓液的涤纶布。李庆国教授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将其取出,发现缝合涤纶布的缝线与周围腐烂组织间已松动,此时一股暗红色的血液涌出,竟是感染腐蚀导致的右心房破裂出血!高永顺教授与李庆国教授立即用碘伏纱布填塞止血,同时进行胸大肌肉填塞,再严密缝合,终于化险为夷。仅用时1小时,手术团队便成功清除了感染源,并为王先生进行了必要的心脏修复,手术取得圆满成功,一举解除了王先生多年来的痛苦。
术后,王先生需严格卧床2周,并接受4到6个月的抗生素治疗及胸带固定1个月。术后第二周,他便能下床活动,拆线后切口愈合良好,困扰他9年多的切口终于痊愈。复查时,王先生激动地表示“我这前半生,一直在和病魔抗争,无法脱身。感谢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医生们,是你们的精湛医术,让我终于能够重新拥抱正常生活。”
王先生(化名)来院复查时与医护人员合影
为了满足全国范围内此类患者的就医需求,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设立了面向全国服务的慢性难愈性伤口诊疗中心。该中心特别聘请了全国知名的切口感染领域专家高永顺教授担任顾问,医院院长李庆国教授担任诊疗中心主任,通过整合优质资源与技术力量,构建了一套系统化的诊疗体系。专注于解决那些经久不愈、难以通过常规手段愈合的各类手术伤口问题,旨在为患者提供个性化、高效且全面的诊疗服务方案。同时,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将持续致力于探索更为先进的治疗方法,以期为更多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