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新路径、推行“小田并大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近年来,我市持续深化土地改革,以改革解难题,向存量要空间,深挖各地资源禀赋,走出了一条用好用活土地资源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以改革破题

探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新路径

从饶平县环城北路到黄冈大道,道路两旁村庄的违规搭建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整洁有序的道路,设置合理的绿化带——这是黄冈镇全力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生动体现。2022年,黄冈镇作为国家级试点镇,先行启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相关工作,已完成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乡村生态保护修复及乡村风貌提升4大类项目规划建设,基本完成试点建设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省道S222饶平(黄冈)出入口至碧冈路口段-黄冈镇沿线环城北路段风貌提升节点。(来源:潮湃新闻)

饶平县新圩镇以纳入在该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一期)中为契机,充分盘活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有效腾挪释放土地空间。三年来,全镇耕地累计复耕复种近100亩,草皮、残次果园改造近600亩,通过垦造水田项目形成水田指标2622亩,补充耕地近4000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圩镇新石村“沟肚+蓝洋”种植产业基地。(来源:饶宣 )

今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良田成片、村庄集中、产业集聚、生态优美”整治目标,突出全地域、全要素、全周期、全链条、全员参与“五全”举措,积极“放活”权限、“盘活”资源、“激活”要素,抓实抓细项目统筹谋划、专班成立、政策制定、方案编制、动员培训、合作投资、公示反馈等多个环节,全力以赴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开好局、起好步,为“百千万工程”提供有力要素保障。

当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正在潮州大地有序铺开。全市16个镇(街)总共7个整治方案谋划项目321项,其中以农用地整理和低效建设用地整治为重点,投资约为205.11亿元。我市韩江东岸、凤塘镇、古巷镇、联饶镇4个实施方案通过省厅专家评审,获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班会议审议确认批准。同时,持续推进项目分阶段实施,打造湘桥区(韩江东岸)、潮安区凤塘镇、凤凰镇、古巷镇、饶平县樟溪镇、联饶镇一批生态、农宅等见效快的项目,突出各镇产业特色,通过整治形成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小田”并“大田”

走出“碎地生金”新路子

饶平县依山傍海,地形复杂,东西北部环山,西北为丘陵,田块碎片化现象普遍,多为“巴掌田”“斗笠田”“条状田”,户均面积不足1.5亩。饶平县聚焦解决耕地碎片化、土地利用低效化等问题,以樟溪镇、浮山镇为改革试点,推行“小田并大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有序引导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带动全县规范流转土地约18万亩,让土地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樟溪镇全面梳理镇域闲置、撂荒土地及分散农田,坚持分类施策,在保障小农户权益前提下发展适度规模耕种经营,不断加强农田基建,统筹1000万元完善灌溉排水沟渠、机耕道路等基础设施,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该镇已有约4000亩耕地完成承包种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浮山镇五联村市级粮食生产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和镇级水稻种植示范基地。(来源:饶宣 )

浮山镇则创新实施土地置换模式,通过农户双方自愿“互换并地”,一体推进零星地块整合和空间置换腾挪,成功将首批零碎荒地286块小田共660亩连片盘活,打造市级粮食生产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实现“巴掌田”变“连片田”。目前,浮山镇已完成“小田”并“大田”改造3380亩,新增粮食耕种面积近3600亩。

激活土地资源要素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日前,我市举办首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成交确认仪式,潮安区凤塘镇南陇村吴厝工业区FTNL2024—01地块成为潮州首宗入市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潮州市升泽陶瓷材料有限公司成功竞得该地块,公司法人许哲介绍,因历史遗留问题,公司原有用地手续不够完善,虽有增资扩产、拓展发展空间的想法,但用地上受到一定限制。了解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项目后,公司主动查阅相关政策、文件,积极参与土地竞买,并于近日顺利拿地。“这不仅能满足公司增资扩产的需求,也有利于更好实现融资抵押,解决资金困难问题,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许哲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潮州市完成首宗农地入市成交。(来源:潮州政数)

当前,农村存在大量闲置建设用地,既不能上市交易,也无法抵押贷款,很多企业却面临“用地难”“融资难”等问题。2023年,潮安区入选为全国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地区。

以此为契机,潮安区在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前提下,制定《入市试点实施方案》和《实施办法》、出台调节金的收取、分配、使用管理制度等入市配套政策,印发《入市工作指引》《交易操作规程》,有效实现入市交易流程标准化、规范化。

为推进集体土地实质性入市流转,潮安区结合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工作,选取南陇村吴厝一宗存量用地作为入市试点地块,通过“三旧”改造完善历史存量建设用地手续,完成土地使用权登记后,促进宗地入市流转。

本次地块的成功交易,是潮安区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唤醒“沉睡”土地的有力探索。潮安区还将做好经验总结和示范,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措施,按照“成熟一宗、实施一宗”原则,推动更多地块入市流转,为实施“百千万工程”提供更好国土空间支撑和资源要素保障。

闲置地变黄金地

以“绣花功夫”向经营主体要活力

近年来,立足毗邻古城、人流量大、流动摊贩多、交通便利等特点,湘桥区城西街道北关村探索采用“村集体+企业”合作共建模式,改造盘活村里近5亩闲置地建设“北关集市”,规划121个摊位和15家铺面进行出租,打造以车为店、引摊入市的“小快灵”夜间集市,借力鳄渡秋风、北堤栈道等临江胜景打造“夜游”经济生态圈,完善“食住行游购”链条,激活“夜经济”。据了解,“北关集市”通过以企带村、以村促企,为村民拓宽增收致富渠道的同时,每年为村集体创收约30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社光村共享农场。(来源:潮湃新闻)

在湘桥区桥东街道社光村共享农场,一排排整齐的竹篱笆映入眼帘。菜地里,黄瓜、番茄、辣椒等各色果蔬小园布局秩序井然,市民游客在园地里体验亲子农耕之乐。

“共享农场以前是一片荒地,一直处于撂荒状态。”社光村党总支书记陈金中介绍,近年来,该村因地制宜,盘活土地资源,村企合作做活“农文旅”文章,以田园综合体新业态、新模式赋能乡村振兴。社光村“共享农场”占地近30亩,配套共享菜园、农耕体验、农田小火车、表演舞台、小桥流水、创意民宿等多个休闲娱乐区域,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来体验农耕之乐,享受田园生活。

活用土地助增收、资本运营提效益、整治增效促发展……湘桥区在有限的土地上做好“绣花文章”,通过一系列盘活村级资产举措,坚持农业农村底色、文化生态赋能、旅游体验促兴,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实践仍在推进,探索仍在途中。在广袤的田野间,我市深化土地改革各项举措正全面发力,有效激活资源要素,有力激发出农民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其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增收途径,助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