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市是全国置县最早的9县之一,其历史悠久、人文昌盛、文物众多。近年来,孝义市认真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聚焦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数量多、分散广、保护薄弱等问题,通过压紧压实责任、多方力量参与、集中保护修缮、推动活化利用四项措施,让沉寂的文化遗产焕发出时代光彩。

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主要是指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即那些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在面对如何破解产权归属复杂、经费筹措有限等难题,孝义市高度重视,创新管理,拓宽渠道,统筹各方面资金,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坚持“有人管”“有钱修”“保得住”“用得活”,分轻重缓急对本行政区域内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实施全面保护修缮。

聚焦“有人管”,拧紧文物保护责任链条。孝义市坚决扛牢文物保护重大政治责任,全面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文物保护工作格局,出台《关于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完善文物保护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山西省文物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层层压实保护责任,扎实开展低级别文物调查工作,摸清资源底数。目前,登记在册低级别文物保护单位共536处。同时,孝义市建立文物、公安应急、住建、市场等部门联动执法机制,每月开展日常巡查,现已开展巡查6次,有效提升了文物安全管理水平。

聚焦“有钱修”,构建多元化筹融资机制。孝义市落实政策资金支持,近3年累计投入779.4万元,用于文物保护消防器材购置、监控设备及网络建设、文物数字化保护、临时抢修、考古勘探发掘等工作。除此之外,孝义市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抓住山西省鼓励利用政府债券保护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的政策机遇,积极拓宽文物保护利用资金渠道,2023年,市财政支出一般债券200万元,全部用于文保工程项目,已经完成振兴街道东庄村文昌阁、兑镇镇后庄村关帝庙等抢险修缮工作。积极落实《山西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文明守望工程”实施方案》,目前,签订文物认养协议(包括出资修缮)19处。2017年以来,带动社会各界累计投入3000余万元,用于文物认养修缮。

聚焦“保得住”,全力做好文物保护修缮。一是抓好文物的日常养护工作,孝义市专门配有专兼职文物保护工作人员280名且定期开展技能培训,每年至少开展2次屋顶除草、构件补配、防潮防腐等日常养护工作,加强日常检查,确保文物建筑安全。二是实施抢险修缮工程。根据文物保护现状,按照价值优先、濒危优先的原则进行抢救性维修。目前,孝义市已完成高阳镇小垣村关帝庙等8处文物修缮。三是强化数字文物保护。通过“数字化采集+加工+存储+利用”等文物数字化保护技术,建立以博物馆文物数据库为基础,涵盖收集、入藏、编目、出入库管理、修复保护等整个文物保管范围的藏品综合管理系统,实现藏品管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宣传教育的有机融合。目前,已经完成3012件珍贵文物的数据采集和加工。

聚焦“用得活”,不断拓展文物利用路径。一是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全面推进投资53亿元的老城区保护开发项目建设,抢抓列入山西省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试点县机遇,投资14.6亿元,加快推动9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在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旅游业态布局等工作的同时,注重保留乡村风貌、留住乡村记忆。二是抓实文化展示开放。充分挖掘利用孝义市丰富的德孝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加大开放展示力度,围绕大孝堡镇大孝堡村李家大院打造德孝文化园,建成马佩勋事迹、兑九峪战役等8个红色展馆,打造皮影木偶艺术博物馆、清玉戏曲艺术博物馆、杏野砂器博物馆3个地方特色博物馆,让文化遗产走进群众生活、焕发时代光彩。同时,加强文物宣传教育,积极与主流媒体对接,策划推出一批有深度、有温度的专题片,充分利用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全社会爱护文物、保护文物的浓厚氛围。(记者 康桂芳)

来源:吕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