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刀9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题记:生活或许荒诞,但在光亮中,世界始终是我们最初和最后的爱。

——加谬

西南制药三厂(以下简称三厂)位于重庆天星桥,是我的老东家。我曾在那里豁过并浪迹十余年。

我说三厂有世界眼光,非妄言。事实等会讲,先看一组1986年的老照片。

我把它称为镜像,可为重庆历史存照。

1986年的重庆,没有高楼大厦,只有市井烟火。

这就是它曾经的样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老头,起过竹编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得取乐的二胡师,拉出的声音,重庆人叫“杀鸡杀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人书,重庆少年叫它“娃儿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的街巷到处都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物流还不发达,女子挑的是本地土苹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枇杷山眺望儿科医院(红砖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山装和军便服,是城乡人的主打

以上老照片,无论怎么看,重庆还像个大农村,没有国际范。

但我的老东家三厂,那时却真的有世界级眼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6年,我在三厂当秘书。三厂前身是1928年成立于南京的中央制药厂暨麻醉药品经理处。

1937年西迁重庆,厂址在牛角沱。抗战八年生产大量麻醉制剂供应前线救治伤员。1946年按国民政府还都令,大部分迁回南京,小部分留在重庆。

1986年,三厂已建厂58年。当年产值上亿、利润上千万,是“重庆工业50强”之一。

就在这年,厂里按市政府要求,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简单说,这是企业改革在厂长负责制上的进一步深化,既要利润增长,又要资产保值增值。

要实现这个目标,厂长人选很重要。

市医药局向全市公开招聘厂长。

其实,三厂本来就有两个强人,一个叫林厚超(正厂长),一个叫张逸屏(副厂长)。林毕业于南化,张毕业于上财,从江南入渝快20年了,年龄不过40岁左右,都是厉害的主儿。

直接任命他俩不就行了,绕那么大个圈子搞啥?

但圈子还必须绕。你想当厂长,必须有施政方案,得上台讲清楚你在任期内,能让工厂发展到什么水平。

这也就是你的水平。

作为中国西南最大的制剂药厂,三厂水不深,但三厂的技术含量很深,你肚子里要没两把水,呛都得呛个半死。

三厂的各路中干都是虎狼角色,论销售,动辄销个几百万上千万不成问题;讲生产,片剂、针剂、粉针剂、大输液样样拿得起放得下,连年获国家金奖和重庆市优质奖。

但中干们都按兵不动。他们清楚自己有几把水和几斤几两:

厂长不是人当的;三厂的厂长却要个人来当。

医药局急了,既然是公开招聘,得有人来聘呀!没人来,戏就不好唱了。经动员,终于又来了两个人。

一个是国光药厂厂长刘忠朝,当年重庆知名的药界改革家;另一个苏某(名已忘),唐家沱制药九厂干部。

终于有了4个人上台打擂,戏就可开锣了。

林、张、刘、苏4人经抽签,轮流上场比划。虽无刀光剑影,却也磅钢逗铁,碰撞激烈。

会场满满当当,屏息聍听,有点沉闷。

终于,场上爆发出一片哄笑,还有掌声。

那是刘忠朝谈他的愿景:只要他当厂长,生产上去了,就年年给大家加工资,1到4级不等。

这是巨大的诱惑啊!三厂人听笑了。笑得有点是暧昧,有点意味深长。

三厂人都是穿风掠浪过来的,啥没见过?

呵呵,蛋糕离那么远,手给够得着——当年工厂调资,讲工效挂钩,还得劳动局审批,哪是一个厂长说调就能调的?

但三厂人,还是给了老刘善意的掌声。

最终,张逸屏胜出,任厂长。

请记住,这是1986年!

从1985年开始,三厂在中国医药界第一个与日本藤泽药品株式会社实施技贸合作,引进先锋5号粉针剂;

第一个与瑞士罗氏药厂合作,引进散利痛;

第一个在中国药业实施GMP大输液改造;

第一个与英国葛兰素公司合作,生产药用气雾剂......

这些都是当年世界顶级的制药企业。

38年后我查索引,葛兰素史克、瑞士罗氏和日本藤泽仍名列世界药企前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换句话说,38年前的三厂,并没高唱弯道超车等陈词滥调,而是扎扎实实地锥处囊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

今天很多缅怀80年代的公号文章,大多写文学、艺术、体育、音乐,等等,却没有写工厂的,在于,写手们大都没有工厂生活的经历,绕都绕不出来!

工厂是一部复杂的机器。说得具体点:化学药制剂比中药生产更科学、更讲技术含量,从研发、试验到产成品,需要大量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才能推出一个新品。

三厂虽说能产出数百个品种规格,但多老品,没有世界一流新产品。三厂等不起、也没那么多钱,只能借国家开放大潮的东风,眼睛紧盯世界一流,引进、消化、吸收,生产出直抵世界一流的产品。

这些产品,让中国患者的用药上了台阶,也给三厂带来丰厚利润。

大潮初起,汪洋姿肆;勇立潮头,眼光独具!

这中间,国家医药总局、上海医药站、八路军出身的总局局长齐媒甲、新中国培养的大学生张意龙、林厚超、张逸屏、尹葆康等及整整两代三厂人,作出了奉献!

玄者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这世间,到处都是不敢迈出第一步的孤独人。但众薪燃,三厂敢。

38年过去了,当年的厂长们、中干们和工人们,大都奔七或奔八而去了。他们已然完成了使命,无论后人怎么评说。

林厚超已远行天国;刘忠朝也走了。

38年过去了,重庆的旧镜像焕然一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加谬说,我们今天看到的一切,都曾是某个紧要关头的焦点。

三厂在80年代大潮初起的关头,紧紧抓住了焦点。

但随着那一代人的老去,一切正在走远,成为记忆。

不知今天的三厂,还有没有当年眺望世界的眼光.....

(图源网络,谨此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