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7月7日清晨,福州军区大院,一栋二层小楼在绿树掩映中苏醒过来。
简朴的餐厅里,桌上摆着几碟简单的小菜和一大盘馒头,一位头发花白的军人腰杆挺直地坐在主位上,右眼处蒙着一层薄薄的纱布。
这位军人就是时任福州军区司令员、福建前线总指挥皮定均。军旅生涯几十年,皮定均仍然时时保持着坚挺的军人坐姿和早晨听广播新闻的习惯;
突然,收音机里传来一阵哀乐,播音员用沉重而缓慢的声音发布通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同志逝世了!
皮定均怔了一下,立即停下手中的筷子,缓缓地站起身,面朝北京的方向默默地注视着,缓缓地鞠躬三次,然后转身,迈着大步走向室外。
见到他急匆匆地走出家门,陪同皮定均用餐的儿子皮国宏马上跟了上去,警卫员也拿上皮司令的军用挎包,紧紧地跟随在后。
“去机场,”皮定均对警卫员发出简短的命令。
捧着茶杯正准备送给皮定均的张烽猛在向前两步,见到为照顾自己而操劳的爱人,皮定均的心情略微舒缓了一下,接过茶杯轻轻地啜饮了两口,温和地对张烽说:“军情紧急,等我从前线回来再喝。”
作为福州军区政治部的一名重要干部,张烽知道今天正是三军综合演习的关键时刻,自1975年邓小平同志复出担任总参谋长以来,中断了近十年的三军演习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以对面的国民党台湾当局为假想敌,福州军区在东山岛前线集结了海、陆、空三军将士,厉兵秣马准备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捷。
为了让中断多年的演习取得良好的效果,皮定均亲自规划了三次预备演练,今天是第二次,虽然参与演习的部队只有一个师的兵力,但作为福州军区司令员、福建前线部队总指挥的丈夫,决定亲临前线指挥,她默默地收起茶杯,目送爱人走向永远的战场……
上午10时10分,皮定均乘坐的军用值班飞机抵达漳州空八军机场。
此时的漳州,天空一片阴沉,仿佛在沉重地悼念刚刚去世的朱德委员长,又仿佛在准备一场声势浩大的暴风骤雨。
皮定均一下飞机,立即询问等候在机场的福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蒋亭:“飞机准备好了没有?我要马上去前线!”
蒋副司令看了看天色,犹豫了一下,上前一步轻声说:“司令员,现在天气不太好,能不能不去前线了?”
“不去前线?!”皮定均的脸色骤然一变,声音提高了几分:“这个时候了,你说不去就不去?前线上万将士在等待,身后亿万群众在等待,我们敬爱的总司令没有看到台湾回归祖国的这一天就去世了,我们难道就是这样继承他的遗志?”
旁边的空八军李副军长深知皮定均雷厉风行的指挥风格,马上进言:虽然现在气候条件不太好,但起飞是没有问题的,飞行途中可以采取沿地面公路跳跃式前进的参照技术。如果天气太恶劣影响飞行,可以中途找地方临时降落,等天气情况好转再飞。
皮定均意识到自己的情绪有点急躁,连忙定了定神,用温和但坚定的语气说:这次演习,是中央军委批准的大动作,我们不能有一点大意和疏忽;而且昨天总司令逝世了,对面得知消息后可能会搞一些小动作,如果不能及时到达前线指挥演习,我不放心啊。
在场的空军官兵都是服役多年的老兵,对皮定均的脾气有所了解,大家知道司令员决定的事情很难得改变,火速行动起来。
十分钟后,皮定均登上了一架编号08的米-8直升机,飞行员出身的李副军长及皮定均的长子皮国宏等十余人随同登机,飞机在轰鸣声中缓缓升空,沿漳州-漳浦公路往西南方向飞去。
空中的阴云久久没有散去,暴风雨迟迟没有降临,后方亲人和前线将士还在翘首以盼。然而,皮定均乘坐的飞机在11时14分彻底失去了联系,大家都没有等到尊敬的“皮司令”。下午,在狂风暴雨中,张烽等来了如晴天霹雳般的噩耗:皮定均将军的座机撞上漳浦县境内的灶山,机上13人全部遇难!
痛失丈夫和爱子,张烽撕心裂肺的哭喊顿时萦绕在军区大院的二层小楼周围久久不绝,约半小时后,她哽咽着对前来通报消息的军区领导说:皮司令是主席亲点的“福将”啊,怎么就这样去了呢?
确实,在很多人看来,皮定均都是一员“福将”,特别是和暴风雨有缘,只要下雨,他就能“逢凶化吉”。
1955年大授衔的时候,原本给皮定均报的是少将军衔,但毛泽东主席慧眼识珠,做出了“皮有功,少晋中”的批示,留下了千古佳话。据说,毛主席批示的时候,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正是听到了屋外急促的风雨声,主席想起了中原突围时皮定均率中原军区一纵一旅在暴风雨中跳出国民党十万大军围追堵截的情景,提笔写下了留传后世的批文。
或许,主席这次批示的场景有后人附会的成分,但皮定均在暴风雨中率“皮旅”中原突围的场景却时时浮现在众多将士眼前:
1946年6月,蒋介石悍然撕毁刚刚签订的国共两党停战协议,指挥近30万国民党军队对我中原解放区发起围攻。紧要关头,中央火速命令中原解放区所有部队“突出重围”以保持有生力量。
经过侦察和动员,中原军区主力部队兵分两路,一路由司令员李先念、政委郑位三、副司令员王震率领二纵及中原局机关及军区直属部队,向西北方向前进;一路由副司令员王树声率领一纵(欠一旅),向西南方向突进;唯有皮定均率一纵一旅约7000将士,向东佯动,造成主力部队向东突围的假象,掩护主力行动,承担诱敌重任。
传达命令时,王树声将军嘱咐皮定均:你率领的是全军区第一纵第一旅,承担的是全军区第一重要的任务,敌军的力量极其强大,但你们不能避敌锋芒,必须抱定不惜牺牲的决心,尽最大努力牵制敌军,为主力突围创造条件。
王树声明白这次中原军区部队是“断尾求生”,一纵一旅很可能遭受巨大损失,但为了达成战役意图,只能将全军区第一等的“精钢”部队用在“刀刃”上。
接到命令的皮定均义无反顾地率部向东出发,他没有丝毫的犹豫,也没有丝毫的畏惧,但他的战术安排却体现了“聪明”的指挥艺术。
皮定均将全旅7000余将士捏成一个“拳头”,狠狠地挥向了面前重重围堵的国民党军。为了让部队行动更迅速,他向所有非战斗人员及伤病员发布了“分散、化装突围”的命令,其中就包括自己身怀六甲的妻子张烽。
他做出了“寻敌弱点,集中突击,凿穿防线,机动转向”的一边串战术安排,面对绝对优势的敌军,不以歼敌数量为目的,专门寻找敌军结合部的弱点,利用有利地形,集中全旅火力撕开敌军防线,然后小幅度转向让敌军无法判断下一处攻击点,再持续新一轮的攻击前进。
“皮旅”的猛烈攻击行动,连续凿穿了国民党军队的三道围堵防线,吸引了近10万国民党军队紧紧地追在后面,为中原军区主力部队的突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覆盖了整个战场,望着风雨中战士们疲惫而又坚定的步伐,看到战士们脚下泥泞的土地,皮定均坚毅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意。
时机到了,牵制10余万国民党军队两天了,主力部队已经向西转移,恶劣的天气下,国民党军队的机械化设备将大受影响,穿着皮鞋的的中央军,更难追上脚穿草鞋、打着绑腿的一旅战士,是时候跳出强敌的包围圈了。
皮定均命令:改变前两天寻敌作战的战术,全旅趁夜冒雨隐蔽前进,以连排为单位分散行动,利用气候因素避开国民党军的围堵防线,跳出包围圈后以营团为单位集结。
第二天上午,暴雨骤停,围困“皮旅”的国民党军队发现,昨天还在和他们激战的解放军战士一个都不见了!
此后,皮定均率领战士们快速行动,转战鄂豫皖三省,历经23次大小战斗,克服崇山峻岭、暴雨洪水等艰难险阻,行军1000余公里,胜利到达苏皖解放区。
清点整理部队,经历了24天的艰苦突围,“皮旅”仍然保持了3个团的完整建制,全旅将士仍有5000多人,创造了“中原突围”的奇迹。同期化装突围的皮定均妻子张烽,因身体虚弱导致早产,怀中的胎儿出生不久即夭折离世,只留下“皮桐柏”的名字陪伴着坚忍的父母、纪念着他们突破国民党军队重围的那个雨夜。
皮定均座机失事的消息紧急上报中央军委,杨成武代总长亲自领衔,对事故进行了调查,还原了飞机失事的全过程:飞机10时40分起飞,途中曾与地面联系三次,第一次是10时50分,第二次是11时零6分,最后一次是11时14分;飞机失事现场,飞行员的手表指针停在11时15分的位置。
飞机与地面的三次通讯联系,第一次是与漳州机场通报航线,第二次是询问东山岛天气情况;唯有最后一次,到底是与哪一方面联系,又说了些什么,至今仍没有解密。
让亲人及部属们不解的是:飞机起飞后,沿漳州-漳浦公路飞行的路线基本正常,如果是正常飞行,灶山并不在航线上;但飞机到达漳浦后有一次转向,以直升机飞行员的技术,这种偏离航线的转向完全可以避免,飞出这样的航迹让人难以理解。
让妻子张烽难以理解的是:作为皮定均将军的直接下属,空八军漳州机场在地面与飞机中断联系后没有采取任何补救措施,原本在机场的部分福州军区空军领导人也早早离开了机场。
张烽因此在丈夫的墓碑上刻下了一幅对联:
九死一生,将军闯过枪林弹雨,永留百世英名;
人妖颠倒,亲人竟遭机毁人亡,谁解千古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