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国全军大授衔时,李赤然到底应该授予何种军衔,这个问题一直让罗荣恒非常头疼。

最后,罗荣恒主动找李赤然谈话,李赤然很是真诚地告诉罗荣恒:“参加共产党,我不是为了军衔,不是为了待遇,我是想为党和人民作贡献。”

就这样,在李赤然的主动要求下,最终,他被授予了开国少将军衔。

1970年,因为这段特殊的历史,李赤然遭受了一些苦难,然而,他没有一丝一毫的怨言,始终对党保持着最高的忠诚。

1982年,李赤然被党中央批准正式离休,因为一些原因,他分配到的房子比规定中少了90平米,但是,这位无私的革命家仍然无怨无悔,从来不会为自己争取什么。

另一方面,李赤然也多次给党中央建议,要关注革命老同志的生活状况,给予老同志们应该有的关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李赤然的战斗岁月

1927年,只有13岁的李赤然,投身于革命浪潮之中。

1929年,经受了一系列考验的李赤然,成为了一名正式党员。

1933年,19岁的李赤然,在一次地下秘密活动中,不幸被反动派抓捕。在敌人的残酷拷打中,这位英勇少年始终没有吐露一丝一毫的党的秘密。

之后,在组织的营救下,李赤然重新回到党的队伍之中。但是,这次入狱,也让李赤然的腿部留下了终身疼痛。

1934年,李赤然加入了陕北红军。在战斗中,李赤然非常勇敢,每次都冲锋在第一线。

1936年11月,屡立战功的李赤然,成为了红27军政委。1941年3月,李赤然奉命前往晋察冀地区主持征兵工作。这项任务看似比上前线轻松,实际上,其中的危险程度不比战斗在一线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赤然在接到任务以后,他一边要对新兵部队进行军事训练,一边要将新兵部队安全地带回根据地。要知道,一旦这些新兵部队遭遇日军大部队,这些还没有形成战斗力的新兵部队,必将遭受灭顶之灾。

就是在这种特殊情况,李赤然一路上,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战斗经验,一次次带着部队绕过日军的封锁线,成功地将新兵部队带回根据地。

1942年,刚刚回到延安不久的李赤然,又接到了一项艰难的任务——从晋察冀边区运送300万法币回陕甘宁边区。

之前的两次运送行动,在日伪军的疯狂破坏下,都宣告失败,华北党组织还有两名同志牺牲。

对于当时经济困难的延安来说,这300万款项如果能够顺利运回延安,将大大缓解党中央的财政压力,也能大大提高我军的战斗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接到任务后,李赤然为了避免和日伪军进行交火,选择了强渡滹沱河、清水河、汾河等急流险滩,选择了走人迹罕见的冰封山路,在李赤然的睿智指挥下,八路军成功突破日军13道封锁线,最终将这笔款项运回延安。

在解放战争时期,李赤然追随彭德怀解放大西北,立下了赫赫战功,李赤然先后骑乘过三匹战马,有两匹牺牲在战场之上。

二、不在乎军衔高低的将军

1955年,在评定军衔时,考虑到陕北红军当年给中央红军提供了一块稳固根据地,因此陕北红军出身的不少将领,都被授予了高军衔。比如说,建国后已经转入地方工作的阎红彦,就在毛主席的亲自关注下,授予上将。

张达志、赵启民等人也被授予中将。事实上,论军中资历和战功,李赤然一点不比张达志等人低,张达志1936年的职务是师级政委,而李赤然当时已经是军级政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说,从这个方面来比较的话,李赤然是完全可以授予中将的。这也是罗荣恒主动找李赤然的原因。

然而,李赤然是一个真正大公无私,一心为党和人民的人,他明确告诉罗荣恒,他并不在乎军衔高低,参加共产党并不是奔着名与利的。

三、不计较待遇的李赤然

1970年,因为特殊历史原因,李赤然来到西安生活。

当时,李赤然分配到的房子,是一栋年久失修的房子,他每个月能够领到的生活补助也只有30元,这笔钱是远远不够一家人开销的。

即便如此,李赤然对党的忠诚,他的老战友们是丝毫不怀疑的,在当时的大环境下,老战友们不顾承担政治风险地帮助他。

时任省革委主任李瑞山,他曾经想给老将军换一套更好更安静的房子,而李赤然不想搞特权,更不想违反原则,仍然选择住在破旧的房子里,李瑞山没办法下,只好派人为李赤然修缮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贺章这些老战友,在李赤然最艰难的八九年时间里,他们送给了李赤然不少生活物资,让李赤然度过了难关,更为重要的是,战友们的关心和信任,让李赤然的内心得到了很大的慰籍。

尽管李赤然自身都过得非常艰难,但是,只要有老同志需要帮助,他都会倾尽全力地帮助。

譬如说,在陕北红军创始人之一刘志丹夫人同桂荣,给李赤然写信说到生活艰难时,在当时李赤然自己的日子都非常困难,而他仍然给这位坚强的女性,送去不少物资,还多次去看望她。

还有建国后担任山东省一把手的舒同,他当时也因受到冲击,住在了西安,在这种敏感时刻,李赤然却本着实事求是的革命传统,为舒同仗义执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8年,党中央对李赤然问题进行了纠正,李赤然得到了平反。

1982年,在党中央的批准下,李赤然正式离休。按照李赤然的正兵团级别,原本他应该享受270平的住房待遇,然而,实际上只有180平,而且房子周边环境很不理想,噪音大,垃圾污染严重。

有一次,李赤然的家人忍不住抱怨道:“这儿的住房环境,着实有些不理想。”

对此,李赤然表情很是淡然:“我不计较待遇问题,要计较这些,我当年就不参加革命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管是在大授衔时“主动要求少将”,还是在1982年分到不够标准住房时的“不计较待遇”,这些都体现了,李赤然将军是一个无私奉献的革命老同志。在老将军的心里,共产主义事业,是崇高的,其核心是为党和人民服务,而不是为了权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