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8年,曹操盛怒之下,下令将名士孔融处死,并株连全家,当官兵上门抓捕时,孔融的一对不满十岁的儿女正在下棋,官兵好奇地问:“你们的父亲被抓,为何你们却无动于衷呢?”孔融九岁的儿子当即说出八个字,令人唏嘘。

孔融作为建安七子之首,一直在古今享受盛誉。当然对于现代的人来说,孔融身上最强的标签还是“融四岁,能让梨”,至于孔融的其他表现知之甚少。

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官宦之家,父亲孔宙曾任太山都尉。

一将功成万骨枯,武将想要功成名就受到万人拥护,需要踩着累累的白骨,靠着出生入死换来的战功一步一步往上爬。而文臣想要获得名声和威望则需要极高的情商,游刃有余的社交手腕,需要舌灿莲花的本事,更重要的是需要知行合一的品德。

但孔融显然并不乐忠于此道,缺少一些世故和圆滑。

孔融一出生就顶着孔子后人的光环,无疑是生来就镀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这老祖宗的荣耀不能庇佑一生,毕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有人都盯着孔子的后人,有一点行差步错,就会淹没在铺天盖地的骂声中。

期待值越高,就越容易失望,所以孔融的一生也是毁誉参半。

从学识和人品上讲,大多数人对孔融是心悦诚服。孔融四岁让梨的故事街头巷尾耳熟能详,又因他年少聪慧,博闻强识,受到很多名士的称赞。

孔融13岁的时候,父亲孔宙去世,孔融哭倒在地要靠人搀扶才能起来。这样的大孝道再次让孔融声名远播。后来,名士张俭受人迫害要暂居孔融兄长家避难。

孔融的哥哥不在家,那人见孔融年龄小,怕他不担事,惹麻烦,便想要离开。 孔融反而留下张俭说道:“难道我年龄小,就不能作为东道主代替哥哥招待你吗?”于是,孔融就收留了张俭在家中。

后来,此事东窗事发,张俭在友人的帮助下逃脱罪责,而孔融一家却因此入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孔融兄长二人争相认罪,而孔母也挺身而出说道:年长的人承担家事,罪责在我。官府见老孔这一大家子争相去死左右为难,最后只得定了孔融兄长的罪。

可孔融贤孝却更加闻名。

家族底蕴加之孔融自身的名声营销给了他仕途很大的帮助。

杨彪的父亲杨赐曾经征召他来做成为司徒掾属,后来他又转任了虎贲中郎将。

但因为孔融为人孤傲且刚正不阿,在仕途上并没有太多的建树,这也是后人对他诟病的其中一点。比如曹操就说孔融世人多采其虚名,实际上他浮夸诳诈。

当然老曹给孔融的评价也不客观,毕竟孔融是死在他的手下。

那为什么孔融走到这一步呢?

孔融因至纯至仁至孝在民间颇有名望,简而言之孔融代表的是一种品德,是一种仁爱思想。

东汉末年,动荡不安,得到孔融无异于是得到了民心,得到了四方学士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他们却忽略了孔融本人的品行,这样的人往往耿直,不愿意随波逐流,更是爱惜自己的羽毛,绝不轻易拿名声开玩笑。

孔融初涉官场便检举了不少官宦的亲戚,指责他们徇私舞弊,贪污受贿,为此得罪了不少人。后来让何进下不来台,险些被暗杀,因他的名声庇佑,何进有些投鼠忌器,便只能假意大度征辟孔融为大将军掾属。

孔融曾经在路上见到一个人坐在坟墓前哭泣,但对方却没有悲伤的表情和眼泪,孔融认为其伪孝便将此人杀了。

后来,他又抓到一个盗贼,听说对方是想偷点新麦给母亲吃,孔融认为他出发点是好的,便赦免了他。 从这两件事基本可以看出孔融的性格。

董卓攻入洛阳,更有废立之心,想要独掌朝政,他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招揽孔融成了他笼络人心的第一步。

可孔融从不畏强权,常常发表 一些要匡扶正义的言论。董卓见此人不能为己所用,便将他打发到了黄巾军闹得很凶的青州北海国当国相。

孔融哪里懂得作战,最终被袁绍的长子夺了地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孔融在北海也不是一事无成,他善待百姓,设立学校,宣扬儒术,举荐贤良,对任何人都以礼相待。在当地的政声还是十分不错的。

当时袁绍和曹操是两方强大的势力,有人劝孔融投靠任意一方保身,孔融自负才学,十分不屑,还将提供意见的人杀了。但最终孔融还是因曹操授了官。

但孔融一向瞧不上曹操的做法,所以也不正经的跟他相处,常常跟着曹操唱反调,还阴阳怪气的讥讽曹操的做法。曹丕偷偷的娶了袁熙的妻子,孔融还特意写信讽刺曹操。

曹操要要禁酒,孔融不同意,还出言顶撞。曹操北伐,孔融没有一点建设性的意见,还讥笑曹操。这还不要紧,孔融对曹操指手画脚的地方越来越多,私下里谈论的东西也越来越傲慢无礼,一向不容忍的曹操也开始怀疑孔融是不是别有居心。

如此,孔融也不懂收敛,私下里还常以门士多而自满,高朋满座,追随者众。还酒后侮辱曹操父子,无亲情关系,只是情欲产物。如此,曹操忍无可忍,以招合徒众,图谋不轨的理由在公元208年将其处死,并株连全家。

当时,竟无人敢为孔融收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操本想放过孔融的两个孩子,不想落下一个残忍的名声,可那两个孩子面对父亲的死亡竟出奇的冷静。曹操问二人:你们父亲都要死了,为何你们无动于衷。两个孩子回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不到十岁的孩子,竟如此成熟和老成,这不由得让曹操心生忌惮,只怕此番放虎归山,他日终成祸患。

于是,曹操决定背弃对孔融的承诺,对两个孩子痛下杀手。在上刑场之前,两个孩子从容赴死,说道:不过是去见父亲罢了,有何可惧。

于是引颈受戮,听闻此消息的人无不落泪感慨。

这是孔融留给孩子的风骨和品格,不懂权谋不懂狡诈,只做自己认为对的,只说内心想的说的。

换句话说,在曹操的权势之下,孔融的两个孩子该如何做能有生路呢?如果没有这句话,是否真的能被放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