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2年9月1日,北京,一则消息的传来惊动了正在国务院办公的周总理,闻言他衣服都没来得及换就跑去了医院,进入病房后看着床榻之上的白发老妇,纵使是心如钢铁般坚毅的他亦是潸然泪下,只听周总理哽咽着叫了一声“何香凝同志我来了”,随即便坐在了对方身边。
见到周总理来了,病房内的医护人员赶忙告知,称病人已在弥留之际,可能无法做出回应,不想话音未落,那边的何香凝竟奇迹般的拉住了周总理的手。
这一幕惊呆了现场众人,唯有周总理明白,这乃是回光返照,何香凝肯定是有什么未了的心愿,这才会强撑着一口气不肯离去。
果不其然,还没等周总理开口,何香凝就提出了一个请求,那就是希望死后不要火化,听到这话,周总理顿时泪流满面,他显然是知道些什么,于是二话没说就选择了答应,而看总理点头,何香凝也终于是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最终离开了人世。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何香凝是谁,她为何不愿火化,周总理与她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豪门千金
当然了,此事说来话长,若想了解其中的来龙去脉,我们便不得不从头开始说起。
1878年,何香凝出生于香港的一户商人家庭,其父乃是当地赫赫有名的茶叶商人,母亲亦是大家闺秀,出身这般家庭,何香凝可谓是自小便含着金钥匙,锦衣玉食、优越待遇、接受教育,这都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按理来说她也该成为一名大家闺秀,今后嫁给门当户对的富家公子,但实际情况却不同。
何香凝自懂事起就十分叛逆,对封建礼教很是反感,对解放女性的新思想却相当钟情,故而那些琴棋书画、女红刺绣她是一点都不喜欢学,女儿不喜欢,何家父母倒也没有过多干涉,不过有一点老两口却是无论如何也要监督的,那就是“缠足”。
不光是何家,彼时大部分的富裕人家都存在“缠小脚”的陋习,都认为三寸金莲才是真正的美,丝毫不顾及其中的痛苦。何母的态度很是坚决,女儿仅仅几岁时便亲自为其缠上了裹脚布,可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足足裹了几年何香凝的脚却没有丝毫的缩小、变形,反倒是愈发的亭亭玉立了起来,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感到好奇的何母在一天夜里便偷偷观察起了女儿,这才终于是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每当上床睡觉之际,何香凝都会忍住剧痛,用剪刀剪去裹脚布,等到第二天一早再拿出新的轻轻裹上,如此反复折腾了几年,这才保住了脚没有畸形。
一个八九岁的女孩就能有如此毅力,这可让何母倍感震惊,见此情形她索性也不再强求,毕竟以何家的财力,就算何香凝的脚再大也不怕嫁不出去。
这是何香凝第一次反抗压迫、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她成功了,而这份成功也为其带来了好运,好运指的不是旁的,正是她未来的真命天子——廖仲恺
出生于美国旧金山的廖仲恺,1893年回到国内,一心忙于改造中国,根本没有时间娶妻生子,这可愁怀了廖仲恺的母亲,为了早日抱上孙子她是三天两头的催促儿子相亲,一来二去之下廖仲恺也被说烦了,便试探性的见了几个适龄的女子。
但奇怪的是,每次才刚一见面廖仲恺就会转头离去,别人问为什么他也不说,还是直到母亲急了他这才坦白了实情,他说父亲在世时曾立下家训,那就是不娶裹小脚的女人,当下适龄女孩无不裹脚,所以他才不愿娶亲。
显然,廖仲恺就是想用这个借口拖延结婚的时间,然而,他还是低估了一个母亲想找儿媳的毅力,在廖母的四处打听之下,果不其然,还真让她找到了一个不裹脚的大家闺秀,此人不是旁的正是何家何香凝!
两人简直是天作之合,都是厌恶封建礼教,都是向往先进文明,月老着实是为二人拉起了“钢丝”,如此缘分下他们也就这样逐渐走到了一起,先定情、后定亲,最后举办婚礼结为了合法夫妻。
婚后的何香凝是幸福的,找到了真命天子的境遇万分甜蜜,然,有一个问题却始终困扰着她,那就是无法学习。
夫妻共赴革命
这个问题是怎么造成的呢?原来,因为女人的身份,何香凝在家里只是读了几年私塾,父母根本不同意她去新式学堂念书,结婚后出于对丈夫名声的考虑,关于学习深造一事她也不好意思提起,只能是每日偷偷的去学堂外听课,并且这一听就是一年多。
终于有一天,廖仲恺发现了妻子的行为,不过与想象中的大发雷霆不同,他非但没有生气反倒是十分支持,亲自教妻子读书写字还不算,为了满足爱人的心愿,他还特地找到了一位岭南的画家教授妻子画技。
在廖仲恺的帮助下,何香凝进展神速,仅仅几年就锻炼出了一身出神入化的绘画功底,她对丈夫的感情亦是愈发深厚,完全可以说爱到了骨子里。
夫妻俩就这样一边学习一边生活,日子过得既忙碌又甜蜜,可一件事的发生却改变了这一切,那就是戊戌变法的失败。
百日维新的败北、戊戌六君子的丧命让广大有志之士意识到了一件事,清政府已然腐朽不堪,君主立宪制度不足以拯救中国,想要让中华民族完成伟大复兴,唯有革命。
廖仲恺夫妇的想法同样如此,故而为了救国,二人当即变卖了家产先后赴日学习,在日本期间,他们一个学习政治,一个深造美术,也借此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之辈,例如胡汉民、秋瑾等人都是如此,当然,还有一个最为关键的人物,那就是后来的国父孙中山。
1903年9月的一天晚上,廖仲恺夫妇在一次宴会上见到了正在演讲的孙中山先生,二人瞬间就被他慷慨激昂的话语所吸引,也由衷的赞同他反清反封建的革命思想,于是乎就在次日一早,他们就去到了对方的住所拜访、请教。
对此孙中山先生自然是来者不拒,三人交谈甚欢,孙中山对夫妻俩很是欣赏,二人亦是下定了决心,一定要追随对方共赴革命,一同挽救这濒临破碎的大好河山。
此言亦此行,1905年同盟会成立前夕,廖、何二人不遗余力,又是出钱又是出力,甚至还把自己的家让了出来,给众革命党人举办会议,在他们的努力下,一切进展的格外成功,时年8月20日同盟会成立,他们也就这样成为了同盟会的首批元老,帮助孙中山先生回到国内,又组织参与了辛亥革命。
一路上夫妻二人风风雨雨,历经了无数艰难险阻,所幸结果是好的,清朝灭亡共和建立,中国终于是重新焕发了生机,可让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高兴显然是太早了,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间变故频发,先是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随后这位大总统又想着称帝,后续军阀林立民不聊生,就连孙中山先生都险些遭到背刺,幸得众人护佑这才侥幸逃命。
再后来,孙中山先生因病故去,北伐进行到一半群龙无首,局势着实危已,面对此等凶险之境,廖仲恺、何香凝夫妇只好临危受命,站了出来维护起了孙中山先生的遗训,即“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团结一切力量完成革命。
廖仲恺一下子成为了国民党内的领军人物,却也变成了蒋介石的心腹大患,而悲剧亦是自此上演,为了除掉这个掌握权力的绊脚石,一场刺杀如约而至,1925年8月20日,在孙中山先生尸骨未寒之际,他的这位好学生便对廖仲恺下了杀手,几名刺客竟在国民党中央办公大楼前动手,几枪打死了准备与会的廖仲恺。
廖仲恺遇害时,何香凝就在他的身边,眼看着丈夫离开人世的刺激有多大可想而知,悲伤亦是逆流成河,此后多日眼泪决堤,一双漂亮的大眼睛险些哭瞎,待搞清楚凶手身份大体是谁后,她对蒋介石也终于是寒了心。
心向我党
不过也只是针对蒋介石而已,这时的何香凝对国民党依旧存在希望,她幼稚的觉得国民党不可能沦为蒋介石的一言堂,也认为只要大家联合起来,未必不能扳倒蒋介石的权利。
可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却让何香凝认清了现实,首先是廖仲恺死后,为了撇清关系,除了周总理等我党干部外,国民党内几乎没有人敢对她表示关心,其次,在中山舰事件后,蒋介石大肆向苏联和我党泼黑水,俨然出现了反共反苏的势头,见此情形何香凝赶忙找到蒋介石等国民党高官对峙,不想却是无济于事。
最后,待“清党”反共的号角正式吹响后,何香凝还是没有放弃,在国民党第二届四中全会之际,她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参加了会议,会议上她提出了工人、农民对于中国的重要性,也再度重申了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为得就是唤醒国民党人的良知,将他们走过的弯路拨乱反正。
但结果亦是同样,根本没人听何香凝的话,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高层早就被权利迷晕,她这不说还好,一番说辞下来反倒是让这群反动派气焰更甚。
经历了这三件事后,何香凝终于是对国民党绝望了,她不再管党内之事,而是去到了法国巴黎,一边修身养性,一边精进自己的画作,平日里也都靠着卖画为生。
这样的闲散日子何香凝度过了三年,还是直到1931年9月19日,也就是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听闻国土沦丧国家岌岌可危,而蒋介石却还在奉行“攘外必先安”的愚蠢政策之际,她这才收拾行囊毅然回到了国内,投身到了救亡图存的伟大事业之中。
从这时起,何香凝一日都没有放弃过劝蒋介石抗日,以民族利益为先,期间我党的“八一宣言”她率先响应,张学良杨虎城的兵谏事件她亦是高举双手赞同,待得知蒋介石终于答应统一战线一心抗日时,她心中的那颗大石头才终于落地。
抗战爆发后,何香凝也一刻未停,她致力于医疗、救援事业,培养了大量医护人才,为我党我军解决了燃眉之急,之后又是以身作则,号召国内妇女纺织棉衣,让战士们不至于穿着单衣抗击日寇。
1938年后,何香凝被迫返回香港,但即便人不在内地,她的心亦是时时刻刻挂念战局,没钱了她就画画义拍,号召爱国华侨们为军队募捐,物资紧张了,她便亲自联系国外,又是买药又是购买粮食、罐头,虽然数量不多却也算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
正是有着无数像何香凝这样的爱国志士帮助,我党我军的敌后作战才能如此顺利,这份情党中央和毛主席、周总理谨记,因此就在解放战争末期,开国大典举行前夕,周总理便亲自做出了邀请,邀请这位民族英雄前来参与。
为国为民付出了近半个世纪,如今何香凝终于是可以休息休息,但没想到她却再次选择了拒绝,她给出的理由也很简单,那就是“国家新立,正值多事之秋,我辈理当继续效力”。
何香凝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新中国成立之后,她一面继续美术事业,一面联系海内外的华人华侨,为百废待兴的祖国捐钱捐物不说,还借此扩大了爱国统一战线,粉碎了蒋介石并立两个中国的企图,如此丰功伟绩也难怪周总理对其如此爱护。
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何香凝为何不愿火葬,周总理又为何答应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她爱极了自己的丈夫廖仲恺,廖仲恺是土葬的,她想永远陪在丈夫的身边,而周总理亦是深知廖、何夫妇之间的情谊,也知道他们为了国家复兴、统一作出的贡献,这才含泪选择了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