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被杀后,雍正是如何处置他的妻女的?手段非常的残忍
知知否知知
2024-11-08 09:03山西
在清朝历史上,年羹尧是一位让人感叹命运无常的传奇人物。他从一个普通的科举入仕者,凭借军事才能一路高升,成为雍正朝初年最炙手可热的大臣。然而,就在他位极人臣、功勋卓著之时,却因为狂妄自大、目无君上等罪名被赐死。更令人唏嘘的是,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将军,在死后不仅自己身败名裂,甚至连累家人遭受牵连。那么,在年羹尧被处死后,雍正对他的家眷究竟采取了怎样的处置手段?他的妻女亲眷们最终又是怎样的下场?让我们从年羹尧的发迹之路说起,看看这个曾经显赫一时的家族,是如何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的。
一、平步青云的崛起之路
年羹尧,字伯崇,世居顺天府大兴县,祖上原为汉军旗人。其祖父年云鹏在顺治年间就开始在朝为官,历任兵部、刑部员外郎等职。其父年遐龄在康熙朝更是位居两广总督,为官清廉,颇受康熙帝赏识。
康熙三十九年,年羹尧参加会试,当年康熙帝下旨"大臣子弟皆置三甲",年羹尧也以三甲同进士及第。初入仕途时,年羹尧被分派至翰林院任职,担任侍读一职。这个职务虽然品级不高,但却是培养高级官员的重要渠道。在翰林院任职期间,年羹尧勤勉好学,经常被康熙帝召见询问政务。
康熙四十五年,年羹尧被提拔为内阁学士。在任内阁学士期间,年羹尧展现出了过人的军事才能。当时,准噶尔部落在西北地区频繁骚扰,威胁边境安全。康熙帝亲自征讨准噶尔,年羹尧随军出征,献计献策,颇受赏识。
康熙四十七年,年羹尧外放四川,担任四川巡抚。在任职期间,他大力整顿吏治,平定地方动乱,使四川境内局势稳定。特别是在治理茶马互市方面,年羹尧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有效遏制了走私现象,使朝廷税收大增。
康熙五十年,西藏发生动乱。拉藏汗与准噶尔勾结,意图割据一方。康熙帝派遣年羹尧率军进藏平叛。年羹尧统领大军,采取稳扎稳打的战略,先后攻克多个重要关隘。在与准噶尔军队的战斗中,他采用声东击西的计谋,最终一举击败敌军主力,迫使拉藏汗投降。
这次西藏之战的胜利,不仅巩固了清朝在西藏地区的统治,也奠定了年羹尧在军事将领中的地位。康熙帝因此对他委以重任,升任他为川陕总督,统领西南军务。
在此期间,年羹尧与当时的雍亲王胤禛建立了密切联系。当时朝中各派势力围绕皇位继承问题明争暗斗,年羹尧凭借军中重职和对西北形势的熟悉,成为支持胤禛夺嫡的重要力量。他不仅在军事上支持胤禛,还将自己的妹妹嫁给胤禛为侧福晋,与皇室建立了姻亲关系。
这种军政势力与姻亲关系的结合,为年羹尧日后的显赫地位打下了基础,也为他最终走向覆灭埋下了祸根。在雍正即位之初,年羹尧继续领兵西征,平定青海之乱,其军事才能达到了顶峰,但也正是在这个时期,他开始显露出狂妄自大的性格特征。
二、权势顶峰的荣耀时期
雍正即位后,朝廷大举封赏从龙功臣,年羹尧因在皇位更迭之际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三等公。这一封赏不仅体现了雍正对年羹尧的信任,更是开启了年氏家族最为辉煌的时期。
在年羹尧的带动下,整个年氏家族如同坐上了一架直上青云的云梯。其父年遐龄虽已年近八旬,仍被朝廷赐予尚书虚衔,享受高品级官员的待遇。年羹尧的兄长年维城也被起用为工部侍郎,而其妹妹年贵妃更是被雍正册封为贵妃,位居六宫之首,仅次于皇后。年羹尧的妹夫胡凤翚也因此受益,被提拔为通政使司副使。
雍正二年,青海地区局势动荡。罗卜藏丹津率部叛乱,威胁西北边陲安全。年羹尧领军出征,与岳钟琪将军密切配合。在这次军事行动中,年羹尧展现出了非凡的战略才能。他首先派出斥候,摸清敌军主力部署,而后采取分进合击之策,一举击溃罗卜藏丹津的主力部队。
这次平定青海之役的胜利,不仅巩固了清朝在西北地区的统治,也让年羹尧的军事威望达到顶峰。雍正帝闻捷大喜,当即下诏将年羹尧的爵位提升为一等公,这在清朝汉军旗人中是极为罕见的殊荣。
在位极人臣之时,年羹尧几乎垄断了朝廷的军政大权。每逢朝廷议事,雍正必先征询年羹尧的意见。甚至在军机处议事时,年羹尧的建议往往能得到雍正的首肯。当时朝中上下都知道,年羹尧已经成为雍正最倚重的大臣之一。
雍正对年羹尧的信任,从他在年羹尧奏折上的批示中可见一斑。在一份奏折中,雍正甚至亲笔写下"阿弥陀佛"四字,并表示"但愿年年岁岁书赐你也"。这种殊荣,在当时的朝廷大臣中是绝无仅有的。
年羹尧的显赫地位也为年氏家族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权势。其府邸奢华程度堪比王府,珍宝古玩应有尽有。家中仆从数以百计,每日往来的官员络绎不绝。年羹尧的子女也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其长子年祥被选为庶吉士,次子年瑞也在军中任职。
然而,就在年羹尧功业达到顶峰之际,一些危险的征兆已经开始显现。他在军中专权独断,常常不经朝廷允许就擅自调动军队。在处理政务时,也经常我行我素,不把朝廷的规制放在眼里。这种行为虽然暂时没有引起雍正的不满,但已经让一些大臣开始对他心存芥蒂。特别是在一些场合,年羹尧表现出的傲慢态度,更是让不少朝臣暗中不满。
三、走向覆灭的转折点
年羹尧走向覆灭的转折,始于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雍正三年春,年羹尧在一份奏折中不称"奴才",而是直接以"臣"自称。这在清朝满汉共处的政治体系中,是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要知道,即便是汉军旗人,在清朝也必须以"奴才"自称,这是清朝统治者确立的重要政治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