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安县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严格按照省、市四普办的安排部署,组织专业人员专班力量全力推进德安县四普工作,科学分工,责任到人,深入一线,翻山越岭,真正做到摸清底数、掌握实情。
一、走深走实,打好四普工作“组合拳”
德安县迅速响应国家和省、市关于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决策部署,积极筹备,多措并举,扎实有序推进四普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1、部署到位。德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四普”工作,坚持高位推动,护航“四普”,在全市率先出台《关于做好德安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方案》,并成立以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和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的双组长领导小组。自今年2月份以来,县政府副县长刘思宁多次召开专题调度会、业务培训会,41个成员单位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四普工作上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吹响了抓落实的“集结号”、抓攻坚的“冲锋号”。
2、人员到位。德安县四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文广旅局,负责全县文物普查工作的日常组织和具体协调,四普办又专门设立四普专班,县文旅局副局长邱海负责,四普专班分成两支普查队伍,具有三普经验的芦娜、罗国清分别带队,发挥老一辈文物工作者的先锋模范,同时吸收新队员的活力和创新思维,“以老带新”锻炼培养新人,共同推动普查工作的深入。德安县四普办还专门聘请省考古院副院长李荣华为业务指导专家,科学高效推动我县四普工作。
3、宣传到位。德安县按照《德安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宣传方案》,线上充分利用德安发布、德安文旅等平台,开设“四普”专栏,发布信息简报,线下利用宣传横幅、LED显示屏等方式对“四普”工作进行宣传,营造“文物保护人人有责、文物普查人人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向社会发布征集文物线索公告,综合利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和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全过程、多维度征集新发现文物线索,截至目前,全县共收集线索10余条。
二、群策群力,跑出四普赛场“加速度”
德安县切实增强做好文物普查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高站位、更强自觉、更大力度推进文物普查工作。
1、心中有使命。德安县四普实地调查开展以来,从夏日炎炎到霜天红叶,普查工作队员行走在深山密林、房前屋后,他们用脚丈量每一寸德安大地,用心记录每一处文化遗址。面对广泛分布于耕地、林地、山地的古遗址、古墓葬、近现代重要史迹等文物点,展现出了无比的勇气和担当,他们直面各种来自环境的严峻挑战,积极与第三方展开合作,运用无人机、数码相机、RTK等设备进行拍摄、测量、定位、资料登记、绘图等工作,跑遍15个乡镇场89个村,全面完成257处文物点实地文物调查任务,用实际行动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
2、实施有章法。德安县四普办进入实地调查以来,针对三普257处文物点制定了“一周一总结、一周一安排、一周一复盘”的四普工作机制,下乡行程采取分乡进行、分村进行的模式,周一至周五按照上一周的计划,提前与乡镇文物分管领导进行沟通协调并安排好带路的村干部。同时结合德安发展特点,重点做好反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对新发现的渊明醉石、知青井、浙江移民房等做到应保尽保、应统尽统,确保普查全覆盖。
3、保障有力度。德安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并亲自调度四普经费情况,要求县财政根据县文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作出的普查经费预算,拨出一定专款作为普查工作办公、设备购置、资料印发、野外调查及县普查小组人员田野调查补助、车辆运行、住宿等经费开支,并将经费列入相应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到位,有力保障普查工作顺利开展。
(图文来源于“九江文旅发布”,侵删)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物平安立场
文物平安投稿:wenwupingan@126.com
文物安全,社会参与,人人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