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之前,任命主帅可以说是整个决策当中的重中之重。在当时,由谁出任这个职位一直是个难以确定的问题。今天就谈一下其中的两个备选人物,林彪和粟裕。
在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正式爆发。接下来在7月7日,主席就主持召开了保卫国防问题会议,为了研究东北边防军的建设问题。当天,聂荣臻提出了“以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建议,主席立即批准了。其实此前一天,主席就已经电告了粟裕。
电报中要求粟裕在7月18日来京接受重要任务,但是这时恰逢粟裕身体不好,疾病复发,高血压、肠胃病、美尼尔氏综合征等时常折磨着他。粟裕担心自己坚持不下来,于是就电告主席,能不能考虑其他人选。但是主席仍坚持要粟去,复电仍希望他于8月上旬来京。主要是部队的各方面调动部署需要一个月左右,一直到8月上旬方结束。
7月14日,。粟裕旧病再次复发,不得已请假到青岛养病。17日,主席电告粟裕,若仍病重则继续养病,若已康复则盼来京。8月1日,仍旧重病加身的粟裕拖罗瑞卿带信给毛泽东,信中说到自己仍然病重,并因为心中牵挂颇多,以至于不能定心养病。后在8日,主席回信:“目前新任务不甚迫切,你可以安心休养,直至病愈。”
可以看出,主席的口气和上次已大不一样,主要是这时朝鲜人民军已解放朝鲜南部90%以上的地区和92%以上的人口,同时为了实现东北边防军的统一指挥,边防军指挥机构的成立可以往后推迟。
后在八月下旬,粟裕又转至无锡疗养。直至10月初中央决定志愿军出兵之时,他一直在养病。那么粟裕没有作为主帅带兵作战,是真的生病了还是托词呢?现在看来应该是真的生病了,因为粟裕在早年抗战的时候,便负伤过六次。后来新中国成立后,过度的劳累让他的病情又再次加重。1950年7月中旬,粟裕再次旧病复发,双眼左右环视都困难,吃饭时要把饭菜摆在正面一条直线上。初步检查为过度的操劳而导致的头疼。后来经过长时间的治疗,1951年8月,身体才基本痊愈。
其实在主帅的担任上面,林彪是比彭德华更合适的人选。
在当时,主帅的人选上面有六个备选人,即彭德怀、林彪、刘伯承、徐向前、粟裕和陈赓。林彪有着两个方面的优势,一方面,其第有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战功颇为显著。另一方面,朝鲜北部所在的纬度与东北大体相近,林彪曾在东北指挥作战,一旦开战,林彪应该能很快的适应战争。除此之外,林彪还是当时六个人中最小的,只有43岁。
主席和一众领导人早先就商量过让林彪出任主帅。消息还没传达给林彪之前,其就对战场的形势作了透彻的分析,同时还做好了带兵出战的准备。美军仁川登陆后,林彪要求以四野二局(技术侦查局)为主组建起来一支技术侦查队伍,准备随他赴朝工作。
但同时在美军仁川登陆后,林彪对出兵朝鲜的态度变得谨慎起来。据称,9月下旬,其曾和主席说过,认为在敌我双方武器装备极为悬殊的条件下,如果贸然出兵,必将引火烧身,后果不堪设想。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林彪最终未能带兵出战呢?至今有着四种较为靠谱的说法。第一,其确实有病,不能出征;第二,只是托病推辞,不愿出征;第三,因为其贪生怕死,不敢出征;第四,珍惜名望,不想出征。现在,第二和第四种说法赞同的比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