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5年4月至6月,正值中共八大在延安召开期间,会议室门口却上演了戏剧性的一幕。

一个胸前没挂代表证的男人拿着纸和笔,径直就往会场里面走。

门卫见状上前拦住说:你没有代表证,不能进去,而男人的脸上不仅没露出丝毫囧色,反而真诚地说:我进去听听,学习学习。

会议马上开始,再这么僵持下去也不是办法,门卫就赶紧把情况报告给了毛泽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泽东听后笑着说:他想听就让他进来吧!

就这样没有代表证的他天天来旁听,直到会议结束。

他叫王盛荣,有一个为人称道的身份—毛泽东的救命恩人,但他人生中还有更多不为人知但是值得被传颂的光鲜事迹。

王盛荣是怎么成为毛泽东的救命恩人的呢?他的人生又经历了哪些坎坷与传奇呢?

勇救主席,党性纯洁

1907年,王盛荣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一个贫寒家庭,虽然家境不富裕,但是少年时期的王盛荣踌躇满志,并不甘于就此得过且过。

1926年,19岁的王盛荣参加了五卅运动、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7年5月,王盛荣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就此翻开了新的人生篇章。

在中共苏区,王盛荣的名字随着两件大事越传越广,其中,最为人乐道的是他毛泽东救命恩人的身份。

事情还要从王明领导集团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因为此后一段时间,毛泽东便被其排斥于中共和红军的领导权之外。

1932年冬,遭王明路线排挤到赣南进行调查研究的毛泽东,被要求参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会议。

相关人员派王盛荣通知毛泽东回来参会,他随即带来一个排,火速赶往赣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当王盛荣一行人抵达毛泽东驻地附近后,却听见村内持续传来枪响。

原来,驻地正遭遇反动民团袭击,毛泽东的警卫员正与其交火,没有丝毫犹豫,王盛荣边提枪,边带领战士们顺着枪声传来的方向冲进了村子,并顺利找到了毛泽东。

此刻,毛泽东正被几个手拿刺刀的反动团丁包围。

千钧一发之际,王盛荣在他们背后大喝一声,趁他们回头之际,迅速扣动扳机打死了他们。

脱险之后,王盛荣欲马上带毛泽东离开,但恰逢毛泽东身体不适,根本走不动路。

王盛荣二话不说,当即丢下长枪,背上毛泽东往安全地带转移,最终在王盛荣和战士们的护送下,毛泽东顺利地回来参加了会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是一般人,可能早就把救毛泽东的事迹宣扬出去,以求赢得声誉。

但是王盛荣却不慕虚名,因为他始终觉得保护毛泽东只是自己的职责和任务,所以期间从未主动对任何人讲述此事。

直到后来毛泽东特意提到这件事,众人才知道他的英勇事迹。

王盛荣不仅在危险面前毫无畏惧、在嘉奖面前淡然处之,最难能可贵的是有着极高的党性。

这就体现在王盛荣做的第二件大事上,经受金钱的考验。

1933年1月,在临时中央迁往苏区后,中共中央上海局的资金十分短缺,难以有效开展工作,临时中央决定派同志携带美元前往上海支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争年代,就连缺衣少穿都是常事,何况一次拿到这么多的钱,对谁来说都是巨大的诱惑,因而,临时中央前两次选派去上海送钱的干部均携款潜逃了。

第三次,临时中央决定让王盛荣拿着3.5万美元前往上海,而这一次的钱比前两次的加起来还多。

3.5万美元不说当时正处于战争年代,就搁在当今社会也是一笔不小的财产,普通人都会在心里嘀咕一下,思想开个小差。

王盛荣却很好地坚守住自我,体现了其纯洁的党性。

他一路辗转,躲避敌人设置的重重关卡,历时3个月,才终于冒着危险把这3万多美元交到中央上海局的同志手上,解决了上海分局的燃眉之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盛荣虽然出身贫寒,但抵抗住巨额金钱的诱惑,因为他始终把组织交付的任务放在第一位,克己奉公。

在危险面前英勇无畏,在金钱面前不为所动,这就是王盛荣,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志士的选择!

但是王盛荣之后的日子,却过得愈发艰难,王盛荣的后半生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

个性耿直,遭人诬陷

王盛荣为人耿直仗义,常常路见不平就向他人伸出援手,因此也得罪了一些人,屡次遭人诬陷。

但王盛荣不仅没有选择迎合他人保全自身,反而在命运的捉弄中展示着自身的不屈与坚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为人处世的正直作派,赢得一众人的钦佩,所以在他遇到困难时,总有人向他施以援手,甚至连毛泽东也时常挂念着他。

1945年8月,日军投降以后,王盛荣随大批干部挺进东北开辟新的根据地,就任齐齐哈尔市委书记兼警备区政委。

期间因为一场意外,王盛荣永远地失去了自己的左腿,往后余生身体只能依靠假肢和拐杖行走。

养好伤后的王盛荣,虽然能拄着双拐走路,但已不能再承受前线的冲锋工作,便被派到后方组织武器生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9年6月,王盛荣带着军工部大批人马、十几辆卡车、三个医务站南下,来到家乡武汉。

当时湖北军备给养困窘,听说王盛荣带着大批物资驻扎武汉,李先念便想向这位昔日结下深厚情谊的老战友求助。

王盛荣觉得这也是支援革命事业的需要,便当即答应下来,把一个医务所、几辆卡车、几桶汽油给了湖北以帮助其加快建设,但是却因为这事得罪了一些人。

1956年,有心人以香港1000吨钨砂交易大做文章,说王盛荣是大贪污犯。

负责此事的人看到材料上列举王盛荣的数条“罪状”,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心想凭借这些东西,王盛荣的命肯定保不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他们是昔日一起共患难的战友,他清楚地知道王盛荣的为人,相信他断不会做下此事,于是,他不敢怠慢,立马将材料上交给毛泽东。

毛泽东看完送审的材料后陷入沉思,心想着当年舍命救下自己,还亲自把巨额经费交给上海局的王盛荣,怎么可能会变成这样?毛泽东立马向周恩来询问王盛荣的情况。

周恩来回答说,这件事是我同意的,王盛荣不仅无罪,而且有功。

1950年3月,周恩来总理电令王盛荣速到北京,当面交代任务,要他完成一年出口一万吨钨砂到苏联换取机械设备和国防用品。

可是这个任务让王盛荣犯了难,因为当时国民党搞了二十年,一年也不过产出三百吨钨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加上现在刚刚接手,矿山还经常有土匪出没,一年还有出口一万吨真是相当不容易。

但是既然是组织交付的任务,王盛荣便义不容辞,他立即动身去往产钨砂的南方诸省考察,可是那里的设备也是简陋不堪,运输设备和运输车辆也是十分缺乏。

碰巧的是,王盛荣在调查时得到了一个消息,香港有蒋介石冻结的1000吨钨砂。

他随即请示周恩来,卖掉香港的钨砂,换取钨砂矿急需的设备。

征得周恩来同意之后,王盛荣凭借着1000吨钨砂,换取了大批车辆和石油,投入矿区,一万吨钨砂的任务终于如期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了解情况后,王盛荣被释放,但由副部级降为了副处级,担任中南建筑局的副处长。

1957年,毛泽东视察武汉时,特意询问了王盛荣的情况,并念及王盛荣多年以来的功绩,就指示调他到湖北省冶金厅担任厅长。

但是好景不长,刚刚过了几天平静生活的王盛荣又遭到国民党特务陷害。

1958年,王盛荣看到全民大炼钢铁的弊端后,忍不住多说了几句,就被有心人添油加醋地上报到湖北省委。

结果,王盛荣接连在18次会议上被要求他作检讨,王盛荣气不过,便拄着拐杖到洪山宾馆,去找来开会的邓小平讨要说法。

一进门,他便看到了许多当年的老战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十分同情王盛荣的境遇,便请邓小平帮忙说说话,在他们的关心下,王盛荣的批评会被取消。

毛泽东听闻王盛荣的境遇后,很是挂念,还专门托人递话给他。

这让身处寒冬中的王盛荣仿佛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与生机勃勃,重新打起精神,度过这段艰苦的日子。

也让人不禁感慨,革命年代结下的战友情,历经岁月洗礼,反而变得愈加坚固牢靠。

1978年,71岁的王盛荣终于等来了属于他的春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盛荣在遇到种种困难时,总显得那么游刃有余,正所谓,君子在困境之时,不怨天,不尤人。

他用自己顽强的意志,不屈的毅力给残酷的命运交上了属于自己的答卷。

王盛荣在高位时不得意忘形,在低谷时不自怨自艾。

更重要的是,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即使因此被人陷害,但是也不会刻意迎合。

他高尚的品格已经变成了他的左腿,带着他继续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享晚年,百岁人生

出狱之后的王盛荣身体一直不是很好,需要经常往医院跑,为了不麻烦家人,他索性就住在了医院,这一住就是二十年。

1997年,中央专门派人来武汉接王盛荣,邀请他参加党的十五大。

但王盛荣此时已年逾90,又天天吃药,他怕给组织添麻烦,就拒绝了,表示在家看看电视转播就好了。

王盛荣虽然只有一条腿,但非常喜爱户外运动,90岁以前,王盛荣几乎没坐过轮椅。

90岁以后,他腿脚不利索了,坐在轮椅上,活动的空间却更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经常去广场、沙滩浴场呼吸新鲜空气,和外界接触的同时,也让他的心态更为豁达。

他常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因此,他从不让别人代劳给自己洗衣服擦鞋,从来都是亲力亲为。

住院后还要用凉水洗脸,在医生的建议下才改用温水。

不仅如此,王盛荣的饮食也有自己的一套标准,他讲究食谱多样,食不过饱。

王盛荣每餐总要吃上三两个菜,但都用一个小碟子装着,鱼、蚕豆、西红柿各有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品种多、数量少是王盛荣的原则,饭呢,也就吃一团,尤其晚饭,吃得更节制。

他规律的生活和良好的习惯,减少了疾病的发生,让他在生命最后的阶段能安然走过。

2006年9月1日14时10分,王盛荣在武汉病逝,享年100岁。

结语:

王盛荣的人生可以说是大起大落,而他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他不慕虚名,永葆一颗共产党员的初心,而且无论置于何种境地,都能淡然处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即使遭受挫折,也不会曲意逢迎,也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气节,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原则与底线。

还因为当年舍身救毛泽东,使二人结下深厚的革命战友情,后来的岁月里,毛泽东也一直牵挂着这位曾经的救命恩人。

时间长河川流不息,却冲不淡我们对革命先烈的缅怀。

王盛荣为革命所作的贡献永远值得我们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