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是我们不能不读的经典之作。

每本书里都有令我们记忆深刻的故事,它们成书的时间虽然已经许久,但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却一直没有过时。

《三国演义》中的智慧谋略,《红楼梦》中的儿女情长,《水浒传》中的义薄云天,当然还有《西游记》中的苦尽甘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很多的印象中,《西游记》适合小孩子们阅读,成年人看它会显得很幼稚,其实这种印象并不见得客观,毕竟《西游记》能跻身名著之列,可不是小孩子评出的。

《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也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主要讲述了孙悟空横空出世、拜师学艺、大闹天空,护送唐三藏西行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到达西天面见如来取得真经,终得肉身成佛的故事。

这一小说并不是吴承恩脑洞大开,全盘想象出来的,他是以唐朝和尚玄奘西行取经这一真实的历史故事为蓝本,经过艺术加工,成就了不朽的经典。

近年来,关于《西游记》的作品不断被搬上大屏幕,而唐僧师徒的名气也不断提高,甚至孩童在咿呀学语,也能知晓孙悟空这只与众不同的猴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僧师徒西行取经几乎家喻户晓,自然也有很多人想当然的以为,唐僧的原型人物玄奘是历史上西天取经的第一人。

其实并不是如此,在玄奘西行之前,就已经有不少和尚迈出了这一步,如果以时间早晚论英雄的话,西行取经的第一人当属东晋的法显。

他3岁便出家当了和尚,62岁高龄带队出国西行,取经之路比唐僧还早200多年。

3岁出家

西晋王朝灭亡之后,镇守在建康的司马睿在江南重建晋王室,史称东晋。

由于当时东晋的实力实在是弱,根本没有能力降伏北方诸多势力,而这些势力相互都看不顺眼,导致北方混乱了100多年,这期间,北方先后建立起了前赵、后赵、前燕、后秦等十六个政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乱不断,百姓流离,苦不堪言,而生活在平阳郡的一户龚姓人家,更是受尽了生活的折磨,战争让这个家庭时刻面临着覆灭的危险。

龚姓人家只是贫穷的下层家庭,为了能过上好日子,他们就将希望寄托在了后辈身上,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自己飞不起来,那就只能指望着子女飞。

这对父母接连生下了四个儿子,可是不幸的是,前三个儿子在很小的时候尽皆夭折,看着仅剩的小儿子,他们陷入了深深的苦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不让小儿子重蹈哥哥们的覆辙,在他3岁的时候,便被送到了寺庙中,让他做起了小和尚。

说来倒也奇怪,在佛门之地,这个小和尚还真顽强地活了下来,这让他的父母很是欣慰。

在他十岁那年,父亲不幸去世,他的叔父觉得,他的母亲一人难以生活,便打算让他还俗,毕竟父母送他去当小沙弥,只是为了让他活下去,现在他已经活了下来,自然也该还俗了。

可是当他的叔父去寺庙接他的时候,却被他拒绝了,他对叔父这般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本来就不是因为有父亲才出家的,正是要远离尘俗才入得道。

叔父见他这般说,自然明白,他的这位侄子尽管年纪小,但已经彻底成为了佛教之人,如果再过强求只会适得其反,便随他去了。

没多久之后,小沙弥的母亲也撒手人寰,他下山为母亲办理了丧事,立即返回寺庙,就此斩断一生红尘。

62岁西行

在小沙弥二十岁的时候,在寺庙受了大戒,有了正式的佛号:法显。

在此之后,他对佛教的信仰更加坚贞,行事也更加谨慎,时时刻刻以超高的行为标准要求自己,逐渐成为了远近闻名的高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很多人看来,常伴青灯,打坐修行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但是对于法显来说,却是他人生的意义。

他在寺庙中阅遍佛法,甚至还将国内诸多佛教典籍尽皆浏览了然于胸,可当他读的越多,就越迷茫,甚至始终觉得自己没能窥探到佛教的至高奥义。

恍惚间,法显在寺庙中已经度过了近六十个春秋,这么多年的阅历,让他明白,佛经的翻译速度根本赶不上佛教的大力发展,特别是戒律经典的缺失,让广大教徒无法可循。

尤其是一些佛教中的上层僧侣,却忘记了自己出家时的初心,过起了穷奢极欲的生活,甚至有些僧侣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变得无恶不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到这种情况,法显内心悲切,为了维护佛教的真理,他决定西行,远赴天竺,寻求佛教戒律。

法显就此踏上了西行的道路,此时的他已经62岁了,心中坚定的信仰,给了他源源不断的动力。

当他拖着年迈的身躯西行,他的目光所及之处,只有佛法。

78岁回国

公元399年,法显从长安出发,与他一起的还有四个同样想要寻求至高佛法的高僧。

他们一行五人风餐露宿,丝毫不知疲倦,等到走到甘肃张掖的时候,又有六位高僧加入西行的队伍,他们这一行十一人,为了信仰,一路向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晋元兴三年,法显一行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印度,此后便开始在当地汲取和翻译佛经,他要用自己单薄的身躯挑起向中原传播更完善的佛法的重任。

法显在印度以及周边地区呆了十三年左右的时光,终于完成了取经求法的任务,此时的他已经77岁,他打算回国,可带着那么多的经书,又该怎么回去?

在当地佛门之人的介绍下,法显坐上了一艘商人的船只开始东归,期间遇到了风暴,船长为了减轻船的重量,差点将法显的佛经丢入海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显苦苦哀求,幸得遇到了一处小岛,船长临时停靠修补了船只,才没有扔掉那些弥足珍贵的佛经。

法显在海上漂泊了近一年的时间,在山东半岛得以登录,终于回到了祖国。

听闻法显回国,江西庐山东林寺的慧远高僧,立即将其接到南京讲经和译经,之后又用了五年的时间,翻译了6部佛经,共计63卷,合计100多万字。

后来他又前往荆州辛寺讲经,最终圆寂于此地,享年86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纵观法显的一生,他都在诠释佛法,他用自己的平凡的一生致敬心中的信仰,最终成为了一代高僧。

在六十多岁的年纪里,本该安享晚年,他却执意西行,千辛万苦之下,却是他心灵上的满足,他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便注定要被历史铭记。

而200多年后的玄奘,或许正是受了法显的影响,才又踏上了西行的道路,这一路上,那些掩埋在黄沙之下的脚印,已是佛教东传过程中,最为深刻的印记。

参考文献:《高僧传》、《法显传》、《铀录》等。

(图网,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