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沁园春·雪》是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所作。词中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毛泽东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的领导人,更拥有斐然的文采,这与他的求学经历分不开。
1913年,年仅20岁的毛泽东前往湖南求学,报考了当时的湖南公立第四师范。当时的毛泽东已经初具文采,一篇文章写的洋洋洒洒,观点鲜明,立意深刻。第四师范的校长看了他的文章后,直言:“这样的文章,我辈同事中有几个做得出来!”
1914年,毛泽东顺利被湖南第四师范录取。然而,在上了不到半年学之后,第四师范被合并入了第一师范。毛泽东和秋季招收的学生一起被编入了一年级,就这样,毛泽东生生比比人多上了半年学。
当时,第一师范的校长名叫张干,是湖南新化人。24岁的时候,从湖南中路优级师范学校毕业,还荣获了举人的称号。
学校毕业后,张干开始从事起教育事业,先后在北京、湖南等地教学。后来,31岁的张干被调往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做校长。
刚过而立之年的张干,意气风发,立誓要做出一番大事。他大胆启用了许多学识渊博却思想开明的老师,例如:学贯中西的杨昌济、教育先行的徐特立、语言学家黎锦熙、前清举人袁仲谦等。
杨昌济为杨开慧的父亲
1915年,湖南省议会被军阀杨芗铭控制,这期间,他还颁布了一项新的规定,每个学生从新学期考试要交10元的学杂费。这项规定首先就遭到了一些贫困学生的抗议,这对于他们来说无异于天价。
这个时候,有人借机生事,透露这是校长张干为了讨好当时的军阀,这才有了这条规定。学生们本来就不喜欢严厉刻薄的张干,于是他们趁此机会,纷纷罢课,在校内外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驱张运动”。
他们在校内外分发了大量的传单,以“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来抨击张干,想用舆论来压制张干。但是,这在毛泽东看来,这些文章并不能打垮张干。毛泽东认为,想要彻底驱逐张干,就要直击要害,让他再也不能当这个校长。
毛泽东重新写了一篇文章,痛斥张干在校期间对上奉迎,对下专横,办学无方,贻误青年,并且连夜将这片文章印刷成了传单,到处发放。
看到这份传单的张干十分愤怒,这时候,学校的学监告诉张干,这片文章出自毛泽东之手,于是张干决定将毛泽东在内的17名带头闹事的学生全部开除。
这样的举动,惹怒了当时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他联合徐特立、方维夏和袁仲谦等多名老师,在学校内为毛泽东和学生们仗义执言,据以力争,他们共同的施压使得张干不得不收回成命。
为了解决此事,教育司派遣了一位督学来处理此事,督学努力劝说学生们,尽早复课。但是,学生们不肯罢休,他们将罢课进行到底,誓要将张干赶出学校,并高喊“张干一日不出校,我们一日不上课!”的口号。张干见局面已经无可挽回,只能卷铺盖,离开了第一师范,学生们这才重回学堂,继续上课。
第二排左三为毛泽东
可事实却并非如此,张干知道学生们求学之路艰难,他曾多次恳求政府拨款。为了让学生能吃饱饭,他将自己视如珍宝的怀表当了,才换得一点微薄的资金。
不仅如此,他为了能凑够钱,还向长沙当地的巨富陶翁借钱,可是对方开出的条件却是要开除毛泽东。张干虽然十分缺钱,但是他也不会用学生的前途去换钱。
离开学校的最后一天,张干仍然不忘自己校长的职责,他将工作全部交接完成后,环视着这个校园,静静地看了许久以后,才慢慢离开。
张干背负着学生们的骂名很久以后,才对杨昌济他们说出了心里话:
学生有一腔热血不是坏事,只是现在就应当好好读书,等到将来有能力时,再以身报国,也不失时机。
原来,前一任的校长孔昭绶曾教导学生要为国为民,可是换来的却只有一纸通缉令,险些牵连了整个湖南第一师范。他继任校长之位,实在不敢再拿学生们的前途和生命去说那些豪言壮语。
孔昭绶,恰同学少年剧中人物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张干当年要开除的学生,成为了新中国的开创者和领导人。而此时的张干,在教了40多年书后,家中一贫如洗,无以为继,还身患重病。没办法养家的他曾经想过要给毛泽东写信,可是往事历历在目,他实在是难以启齿。
但是,张干不知道的是,毛泽东始终都不曾忘记他。在一次坐席间,毛泽东邀请曾经的同学一起吃饭,席间大家开怀畅饮,不由地聊起了张干。
“张干先生是个有魄力的人,他办事果断,又很有才干,年纪轻轻就当上了校长。我当时很不喜欢他,认定他会官运亨通,毕竟以他的能力,做到这些并不难。可这么多年,他从未放弃授学,这实在难能可贵。”
毛泽东这样评价张干。周世钊听后,说起张干现在的境遇很不好,毛泽东知道后十分生气,责怪周世钊为什么不早说,像张干这样的教育家,应该多给与照顾。
左二为周世钊
知道张干的情况后,毛泽东立即致函湖南省长王首道,希望他可以给予张干一些帮助。得到帮助的张干,在得知是毛泽东亲自下的命令后,不禁潸然泪下,他从没想过,毛泽东还会记得自己,并且愿意帮助自己。
1951年,毛泽东给张干寄了一张请帖,邀请他前往北京见面。同年9月,张干远赴北京,在众人的陪同下游览了故宫后,被毛泽东邀请到丰泽园做客。
到了丰泽园,他看到曾经的学生恭敬相迎,两人互相问候之后,毛泽东搀扶着张干进入客厅。席间,毛泽东坚持让张干坐在上席,张干本想为过去的事情道歉,不料毛泽东叹气说道:
“36年前,我虎气太盛,要是能像现在一样多些猴气,也不会让您离开学校了。”
听到,毛泽东这样说,张干深感惭愧。吃完饭后,毛泽东还派人带张干去检查了身体,让张干放心养病。
毛泽东与张干合影,左二为张干
2个月后,张干决定离开北京回到家乡,毛泽东没有时间相送,托人将一些保养品和些许钱财送给了张干。张干回到湖南后,在毛泽东的安排下,被委任为政协参事、政协委员。
多年来,张干一直和毛泽东保持着书信往来,直到1967年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