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十位建国将领之一,天生“叛逆”的性格使他在军队中得罪了许多人,与众人不同的是他总喜欢唱“反调”。
在没有战功的情况下也丝毫不影响他成为第三大将,那他是谁呢?我们来揭开故事的真相。
1955年的军衔评定,除了军事成就,还涉及到职位和资历方面需要考虑的因素,因此授衔时,共诞生了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等十位开国将领。
素有无冕之帅称号的粟裕位列第一,而立有特殊战功的徐海东排第二。那么,为何陈赓会排列于黄克诚之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两人的资历和军事成就。
陈赓
陈赓在抗日战争中成就斐然,声名远扬。他的386旅被美国人誉为中国最好的旅,解放战争时期陈赓被陈毅誉为是我军五大杰出军事家之一。
陈赓13岁参加革命,1922年入党,1924年考入广州陆军学堂,同年5月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被誉为黄埔三杰。
陈赓
北伐时,他还救了蒋介石。南昌起义失败后,陈赓因腿伤潜入香港,再前往上海,被周总理派往天津领导中央特科。
1931年陈赓被派往第四方面军任师长。1932年9月,他被提拔为红军第四方面军参谋长,距徐向前总指挥职务只有一步之遥。
不幸是陈赓在一次战斗中右腿受伤,回到上海接受治疗时还“进去了”。陈赓很受欢迎,因曾经有恩于蒋介石。
蒋介石才视若无睹地让他逃出南京,回到红军后,他长期担任干部团团长。陈谢军千里进军大别山,与刘邓大军、陈粟大军,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陈谢军团虽然隶属于第二野战军,但直接受中央指挥,作为中央直接指挥的军事军官有彭德怀、粟裕、林彪、刘伯承、聂荣臻。
解放战争结束后,陈赓率团前后参加了抗法援越战与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陈赓筹办了哈军团,并以粟裕的副手身份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
可以说,在十大将领中,陈赓的军事功绩和军事指挥能力是除了粟裕外无人能比的,资历上是除了张云逸外无人能及的。
黄克诚
事实上,黄克诚的革命经历与毛主席非常相似,有着天才般的战略眼光,在当时很多人都无法理解他。
黄克诚以直言不讳、言行不一而著称,他一生敢于坚持真理,这也使他成为新中国成立时最常被罢免的将领之一。
黄克诚
总是在关键时刻唱反调,比如1927年反对暴乱,1928年反对烧房,1930年反对攻打武汉,1932年反对攻打赣州。
1942年反对饶漱石排挤陈毅,1946年反对攻打四平。很多时候,就算被免职甚至性命攸关,他也直言不讳。
他能成为第三大将主要有三点:首先,最重要的是他拥有独特的战略眼光,可以说是间接推动了历史进程。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多次邀请毛主席到重庆谈判,中共中央一行人到重庆会谈后,留延安的刘少奇接到一份绕过上级的报告。
这是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发来的电报,刘少奇看了顿时大吃一惊,他对黄克诚的先进战略眼光感到惊讶。
黄克诚分析当前形势,认为国民党是一场“假和谈”,中央应尽快进行战略布局,山东和东北地区将是未来的主战场。
黄克诚不仅准确地预测了未来解放战争的大势所趋,而且详细地提出了迅速夺取东北的方针和计划。
他还列出了迅速占领东北的必要性,越快越好,援兵越多越好。例如:中国东北是一个大粮仓,有粮就有兵。
东北地区拥有发达的工业和大型的兵工厂,可以为军队提供枪支弹药,我们的军队和苏联都是共产主义阵营,并且铁路和公路运输网络发达。
那时的东北还是政治真空区,离国民党势力范围最远,国民党要运送粮食并不容易,得东北者得天下。
黄克诚还自告奋勇亲自率领新四军第三师奔赴东北。后来,我军攻占东北时,按照黄克诚的建议,实施了许多战略方针。
短短几年,东北野战军发展成为150万大军,为我军迅速解放全国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二,黄在解放战争中表现良好。曾任东北民主联合军副司令、后勤司令、政治委员。他是我军在东北立足的第一人,当他授衔时担任的是军委秘书长的职务。
第三,黄克诚在新四军有着突出的表现和贡献。抗日战争时期,黄克诚和彭雪峰是新四军的两位杰出奇才。
一个擅长政治工作,另一个擅长军事。皖南事变后,在新四军的重建过程中,他们两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新四军的重建做出了巨大贡献。
因此,黄克诚不愧为第三大将领,毛主席对他钦佩有加,原本毛主席比黄克诚大九岁,但每次见到黄克诚都称他为黄老。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喜欢绫绫的小伙伴点个关注,下期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