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黄浦区是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和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所在区,这里承载着辉煌的历史荣光,红色资源数量之多、层次之高,居全市之首。每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背后,不乏我党各个时期推进法治建设的历史印记。新时代,新征程,如何更好传承弘扬红色法治文化,是一道全新的时代命题。
为此,黄浦区司法局组织记者采写“走进黄浦——讲述红色历史中的法治故事”,让红色法治文化亮起来、立起来、活起来。今天为大家带来第三篇:《90年前白色恐怖下,100多份中共中央文件从这里发出》
90年前白色恐怖下,100多份中共中央文件从这里发出
中共中央政治局旧址
上海市黄浦区云南中路171-173号,一幢白色小楼其貌不扬。90多年前,这里却被称为白色恐怖下的红色中枢,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上海期间使用时间最长、到过领导人最多的机关所在地。
1927年八七会议后,中共中央领导人陆续从武汉迁回上海。面临大革命失败后的严峻形势,尽快恢复和整顿党组织,建立中央及地方各级组织机构,扭转组织涣散、思想混乱的局面,是党中央眼下最紧迫的任务。原在中共湖北省委工作的熊瑾玎此时受周恩来委派,在上海物色中央政治局办公场所。一天,他路过位于上海闹市区的生黎医院,恰好自己有点着凉,便进去看病,与医师谈话间得知楼上有三间空房。
熊瑾玎发现,这里紧邻四马路,隔壁是天蟾舞台,来人可从一楼医院进入,或从汕头路一条隐蔽小弄堂进来,还能从天蟾舞台西侧楼梯上二楼,是一处险中求安的好地方。于是便选定此处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办公地,对外挂出“福兴”商号招牌,以经营湖南纱布作掩护,其夫人朱端绶担负抄写和传送中央文件的任务。
由于熊瑾玎、朱端绶的细致谨慎,加之戏院、医院每天大量进出人员作为无形掩护,尽管白色恐怖笼罩上海,中央政治局机关历时三载安然无恙。三年间,周恩来、瞿秋白、邓小平等中央政治局成员时常至此开会,从这里发出一百多份中央文件,其中既包含了我党的指导思想和政治路线,又包含了对革命战略和战术的部署,还有对党的组织建设和干部培养提出的要求,以及土地政策、经济政策等一系列政策,带领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依法度”,正是我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秘诀所在。如今,黄浦区政府秉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对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进行修缮加固,馆内则通过沉浸式影片、历史图文、实景还原等手段,再现党内法规从无到有、由点到面的探索历程。
未来,黄浦区将持续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决策部署,坚持标本兼治,更加注重制度的治本作用,为黄浦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核心引领区提供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
文字:张海燕 张宁
来源:黄浦区司法局
编辑:张海燕 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