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桃英,女,是恩施市沙地乡秋木村的一名共产党员、种养殖大户。积极乐观、不辞劳苦的她,花了10余年时间,从一名工厂女工蜕变成家乡的致富带头人。作为党员,她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农为媒,用自身的力量让“沉睡”的撂荒地“活”起来,带领周边乡亲们一起走上致富的道路。
开荒拓土,田野逐梦
2013年,在外务工的谭桃英回家过年,“坐着村村通客车,一路走着,看着小时候的良田都荒芜了,我特别心疼。”回忆起回乡种植的初衷,谭桃英这样说道。从此,耕种土地、振兴乡村、传承农业传统和技艺的梦想在谭桃英的心中深深埋下。
2014年,谭桃英下定决心辞去了工厂的工作,和丈夫黄树华回到家乡,开启了返乡种地的生活。夫妇二人勤劳能干,主动开荒,把别人不愿种的和种不了的地承包下来自己种,截至目前,已累计承包闲置土地250余亩,用于种植南瓜、白菜、大蒜、包菜、红菜薹等各类蔬菜。
“做农业虽然辛苦,但是只要投入精力就会有收获。我们的菜都没有打农药,因此在市场上很受欢迎。”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她,不仅从父辈手上学来了传统的种植技术,更是主动通过网络平台学习新时代农业种养知识,种出群众爱吃的“放心菜”。2016年,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后,谭桃英夫妇二人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种植的蔬菜通过自产自销,每亩收入超过4000元。
创新技术,生态种养
随着蔬菜种植业规模越来越大,田地里剩余的次品菜被浪费得越来越多。偶然一次机会,谭桃英在网上学习到生态循环种养的模式:可以将畜禽养殖产生的粪污作为菜地的肥源,菜地剩下的菜品又能给畜禽作饲料。于是,夫妇俩又鼓起干劲探索发展养殖业。
“2019年,我们建立了自己的养鸡场,通过养鸡来消耗次品菜,产出的土鸡蛋销量很好,供不应求。”谭桃英谈到生态种养的历程,“但好景不长,建的鸡棚因为天气原因垮塌了。”这次事故直接导致二人亏空20余万元,夫妇俩并未气馁,发展种植业的过程中,又摸索养殖生猪和山羊。
在发展养殖业后,谭桃英夫妻将种地和养殖有效结合起来,通过“残菜作食,粪渣作肥”的模式,形成了良性循环,既经济又环保。今年,他们的合作社共养殖生猪400头、母猪20余头、山羊60余只,新增蔬菜种植面积100余亩。
一心向党,甘于奉献
“党员带着群众干,老百姓生活有奔头。我也要加入党组织。”2019年,在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谭桃英向秋木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乡里村里给了我们太多帮助,我相信党、更感恩党,我也想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为家乡作出更大的贡献。”在秋木村“产业链红色动力”的带动下,2022年5月,谭桃英按期转正成为一名中共党员,并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跟党走的信念。
“孩子爸爸在外务工挣钱,我就一直留在家中带娃读书。之前收入一直很紧张。”秋木村同组的妇女杨冬银说起自己的故事,“现在不一样了,家门口就可以务工,我能一边照顾孩子一边赚钱了。”村民王庭英也满意地谈道:“做工的收入,加上土地承包的租金每亩300元,一年我能自己攒不少钱。”谭桃英请的工人很特别,她厂里务工的人多是难以抽身赚钱的农村妇女。自她回来发展生产后,周边10余户曾没有自身收入的妇女老人,在她的合作社里基本实现了稳定务工,每人年均增收2万余元。
“去年,乡政府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我想,盘活撂荒地是我的责任,也是发展机遇。”作为党员,她主动作为、担当有为,出资6万余元开荒复垦50余亩撂荒地,“变身”丰收田。
“明年我们准备尝试转型发展大棚蔬菜,让我们的种植变得更科学。”说起未来的打算,谭桃英充满希望。
来源:湖北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