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詹天佑被聘为粤汉铁路会办,当时一个月的工资将近1000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21万元,这薪资养10个老婆都不成问题,于是,有人戏谑地怂恿他纳妾,哪知道詹天佑却皱着眉,厉声说:“我是修铁路的,不但不能出轨,更不能纳妾。”

不但不纳妾,詹天佑始终奉行一妻一夫制,而这个获得詹天佑独宠的女人,就是和詹天佑定下娃娃亲的谭菊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61年4月26日,詹天佑出生于广东南海,那时候,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但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也开始了一些新的尝试,例如选派幼童前往美国留学便是其中之一。

1872年,清政府要选派幼童去往美国留学的消息传来,谭伯邨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改变命运的绝佳机会。当时,詹天佑的父亲詹兴洪和谭伯邨是好友,所以,谭伯邨极力推荐詹天佑前去报名。

谭伯邨看着詹天佑长大,他清楚詹天佑是个聪慧好学的孩子,未来是有大造化的,如果他能去留学,必能学有所成。

为了让詹天佑能下定决心去留学,谭伯邨更是许下承诺:只要詹天佑留学归来,便将自己的宝贝女儿谭菊珍嫁给他。

1872年8月11日,年仅12岁的詹天佑前往美国留学,以“成绩第一”的优秀成绩,从耶鲁大学学成归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詹天佑看着越来越近的祖国,他发誓要用所学的知识,建设祖国。

1887年,詹天佑回国后不久,便在父母家人的祝福下,迎娶谭菊珍,婚后的詹天佑,没有了后顾之忧,一心投入铁路事业,而谭菊珍默默地在背后支持他,操持着家中的一切。

1905年5月,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京张铁路总工程师,京张铁路是连接北京和张家口,贯穿南北的一条铁路,在经济和政治上都很重要。

然而,京张铁路在修建的过程中,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当时,外国列强虎视眈眈,他们不愿意看到中国拥有自主修建铁路的能力,于是百般阻挠和干扰。

他们先是在国际舆论上,贬低中国工程师的能力,声称中国人不可能完成如此艰巨的工程;接着,又在技术封锁上变本加厉,严禁与铁路修建相关的技术资料流入中国。

而技术难题,正是京张铁路的难中之难,因为这条铁路要经过居庸关、八达岭等天险,沿途大多是高山深涧、峭壁悬崖。

不但如此,这里的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有坚硬如铁的岩石,也有松软易塌的土层,在这样的环境下施工,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就连当时国外有名的工程师,听到京张铁路的真实情况后,都纷纷摇头,觉得这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詹天佑没有被这些话吓到,他带着团队和妻子果断地去了施工一线,去到才发现,现实比自己想象中更加艰难,只见简陋的工棚,在狂风中瑟瑟发抖,施工设备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运输......

那时,詹天佑就站在那里,心中五味杂陈,而在他身边的妻子谭菊珍,看着沉默的詹天佑,眼中满是担忧。

詹天佑并没有害怕,与其烦恼叹气,还不如行动起来,于是,詹天佑头戴安全帽,身穿工作服,深入到施工现场的每一个角落,亲力亲为。

无论是烈日炎炎的夏日,还寒风刺骨的冬季,他的身影总是出现在最需要的地方。在开凿隧道时,他亲自测量、计算,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他白天和工人一起信心满满,但恶劣的作业条件,让他压力山大,只是他不能显露出来,他不能让工人也跟着担心,他要给所有人希望,加上长时间的劳累和精神的高度紧张,他经常在深夜独自崩溃。

而得知他压力的人,就是谭菊珍,她看着詹天佑白天身体劳累,夜晚精神奔溃,心里担心得要命,她只能在生活上不断地关心詹天佑,让他回家后,可以安心地休息。

詹天佑深知谭菊珍对他的理解和担心,她一个女子,跟着自己在荒郊野岭风餐露宿,既要照顾他的饮食起居,还要照料年幼的孩子,时不时还给工人们送水和干粮,她的压力也不比自己少,但她从来不抱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晚上要照顾孩子睡觉,来不及吃饭,等她想吃时,却发现饭菜已经凉了,詹天佑看得很心疼,为了让妻子能吃上一口热的饭菜,他为谭菊珍定制了保温饭盒。

不但如此,他经常和大家谈心时,告诉他们,家庭的重要性,他经常说:“但凡两口子闹别扭,都是男人们的错,我们应该道歉并且改正。”

在他的影响下,整个团队充满了温暖和凝聚力。在那个没有先进机械设备的年代,詹天佑硬是带着工人们,靠着双手和简单的工具,一点一点地将人字形铁路建成。

1909年8月19日,京张铁路提前2年完成修建,当第一列火车在崭新的铁轨上呼啸而过,那震耳欲聋的汽笛声,仿佛是在向世界宣告中国的胜利。

它是中国铁路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詹天佑一生的骄傲。

1912年,詹天佑被聘为粤汉铁路会办,当时他一个月的工资将近1000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21万元,这薪资养10个老婆都不成问题,于是,有人戏谑地怂恿他纳妾。

哪知道詹天佑却皱着眉,厉声说:“我是修铁路的,不但不能出轨,更不能纳妾。”

他的一生,对国家忠诚、对家庭忠诚,他坚守自己的原则,不为外界的诱惑所动,面对社会上的纳妾之风,他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