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斤秋茶
2分钟被“秒杀”
前段时间
还在为秋茶寻找销路的
东港区后村镇大竹园村村民郑培亮感叹
“村里的大喇叭杠杠地!”
同样的惊喜
还发生在东港区涛雒镇栈子一村
此时,海鲜养殖进入丰收季
养殖户高兴成
并没有四处跑销售
而是每天根据
村里大喇叭发布的收购信息
忙着供货
郑培亮和高兴成提到的大喇叭是“何方神圣”?
原来是村里的广播站。
从上个世纪中后期开始,基层党员干部群众一直视“大喇叭”这一传统宣传工具为生活的“标配”,即便是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电视、手机等新一代信息传播工具不断普及,很多人对这一习惯仍然不丢。每次广播声一响,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地里、路上,人们都会停下来仔细倾听。
守着几亩茶园,炒得一手好茶,作为老茶把式的郑培亮以前只能围着家门口的市场打转。2023年以来,他通过村里的大喇叭陆续获取了外地茶叶收购信息。通过这些信息,郑培亮将茶叶卖到了吉林、河北等地,每年收入2万多块钱。“现在哪天要是听不到大喇叭声了,心里就惦记。”郑培亮说。
而高兴成也跟其他村民一起,以大喇叭为纽带,为众多海产品品牌供货。特别是栈子一村联合周边三个村的村民抱团打造的“江阿公”“娱可”“望鲜记”海产品品牌香飘全国,推出的海鲜干货、休闲零食、即食产品等,深受客户青睐。
大喇叭天天响
发布的信息从何而来?
盛政瑞,农产品电商带头户。
小于,乡村电商孵化基地广播播报员。
隔一段时间,盛政瑞就会把他收集到的绿茶市场需求信息提供给小于,小于再通过村里的大喇叭将内容传递给每一位村民。一个大喇叭,将两位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因此,盛政瑞还有一个身份,就是编外信息发布员。
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工程的实施,让大喇叭变身为一套上下贯通、统一调度、分级管控、即时响应的“智慧广播”。目前,东港区已建成1个国标化区级平台,9个镇街级分控平台,521个村级平台建设,设置终端871个,在线率保持95%以上。
除了通讯硬件的加持,在大喇叭背后,是区、镇、村三级的制作播发力量的整合,打通了内容制作、播发、反馈流程,形成了强大后台支撑。在内容方面,升级后的广播变单纯的下通知、发提示,向应急预警、政策宣传、文明倡导、信息咨询等服务性拓展,快板、三句半、空中微剧场、空中微讲座等众多寓教于乐的文化节目频频从这里飘出,传遍角角落落。
今年,东港区还进一步延伸了大喇叭“波长”,先后举办农民夜校、社区各种讲堂等理论政策宣讲活动300多场次,参加者近10多万人次。
一个大喇叭
一条民生线
串联的不仅仅是千家万户
更是让群众的心
紧紧地靠在一起
东港区的这个“智慧广播”
杠杠地
来源:日照日报
记者:史树梅
通讯员:王西辉 卢立平 闫圣华
编辑:许芮
审校:张珊
值班主任:王宗敏
值班编委:许静
尽在“日照日报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