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邶风·击鼓》以朴实无华的言辞,深刻表达了战争对人情世故的冲击与对个体命运的残酷影响。这首诗通过描述一名出征士兵的内心世界和战争环境下人们的命途多舛,展现了古代战争的严酷现实和底层民众的苦难。诗经女孩今天带你来一起学习这首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邶风·击鼓》背景

《击鼓》的前一篇是《终风》,写的是庄姜的故事。庄姜后半生为何郁郁不乐,之前诗经女孩也解释了,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州吁作乱。州吁在做公子时,就喜好用兵,骄奢淫逸,不为国人所爱。卫桓公上台后将他免职,他害怕地逃出国,却一直图谋造反。这一次他从外面杀回来,把庄姜的儿子杀了篡位,庄姜岂不恨他?

《毛诗序》中写道:"《击鼓》,怨州吁也。卫州吁用兵暴乱,使公孙文仲将而平陈与宋,国人怨其勇而无礼也。"那为什么州吁一上台就要对郑国出手呢?诗经女孩总结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州吁本来就好战,从小喜好用兵,对外发动战争更能彰显他的能力;

2.州吁在外逃亡期间,与共叔段做了朋友,《郑伯克段于鄢》中讲到共叔段,《诗经》中有关他的故事后续再写。后来共叔段遭到郑伯的剿灭,州吁一上台就想为自己的狐朋狗友报仇;

3.州吁弑君篡位,不合礼法,遭到国人的强烈反对,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只能对外发动战争。美国现在还用这一招。

卫国那时候国力不强,肯定不是郑国的对手,所以州吁联合了宋国、陈国、蔡国,四国兵马,围困郑国东门五天,郑国拿出粮食,才把几国打发走。但是州吁并没有罢休,将部分士兵继续留在陈、宋两国,秋天的时候,又抢了一回郑国的庄稼。

《邶风·击鼓》这篇诗歌的主人公,就是参与了围困郑国,并被滞留在陈宋的卫国士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卫国(今淇县一带)南下围攻郑国(今新郑一带)

2、《邶风·击鼓》赏析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诗篇开头“击鼓其镗,踊跃用兵”,以战鼓的激烈敲击,勾勒出一幅士兵们奔赴战场的生动画面,同时也定下了全诗的基调——紧张而忧郁。随后,“土国城漕,我独南行”表现了士兵背井离乡、独自南下作战的孤独与无奈。这种身处战场的无助感贯穿全诗,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战争带来的个人层面的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诗中“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跟随公孙文仲将军,联合陈国与宋国的军队。在围困郑国五天后,卫国军队一部分撤回了,一部分被滞留在了陈、宋两国边境。被滞留的士兵,心生抱怨:为什么不让我也回去?无奈之下,无尽的忧虑接踵而至。反映了士兵在严苛征战中的焦虑不安以及对平安回归的渴望。长期征战不仅消耗着士兵的体力,更是对其精神与情感的一种深重折磨。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居与处属于同源字,都是居住、停歇的意思。哪里停驻,哪里歇?战马丢失在哪儿?去哪儿将它寻觅?在林下找到了它。林,表示一种区域,是一个国家的边缘地带,也是两国的交界之处。马儿都感受到了危险跑了,何况两国边境的士兵呢?这一段解释了作者焦虑的原因。表达了士兵对战友的担忧及战场上无常的命运,突显了战争的残酷性和不确定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马联想到了人,也更加表达了战士想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回想出征之前,“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契:合也;阔:离也。成说:盟誓,达成约定。战士拉着妻子的手说道:无论生死合离,我将和你白头到老,永不分离。这句誓言成为了整首诗中最感人的部分,也是对人性美好与坚韧的赞美。它揭示了即使在最恶劣的环境中,人类对于美好情感的追求与执着仍然坚定不移。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于嗟:《诗经》常用感叹词,表示长叹(赞美)或者表达深沉地伤感。活:通“佸”,相会。洵:远也。信:这里指信守上文的约定。再次回忆妻儿,叹息与你分别的太久,恐怕今生我们再难会面。叹息与你相隔的太远,难以兑现我们当初的约定。在这硝烟与血腥之中,战士回望家乡,回想和家人妻子在一起的日子,更显得弥足珍贵。而战士在绝望中对亲情、爱情的坚守与承诺,让后人潸然泪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邶风·击鼓》给我们的启发

“怨”是《击鼓》一诗的总体格调与思想倾向。从正面言,诗人怨战争的降临,怨征役无归期,怨战争中与己息息相关的点滴幸福的缺失,甚至整个生命的丢失。从反面言,诗作在个体心理,行为与集体要求的不断背离中,在个体生命存在与国家战事的不断抗衡中,在小我的真实幸福对战争的残酷的不断颠覆中,流显出一份从心底而来的厌战情绪。

《诗经·邶风·击鼓》不仅是一首描写战争的诗歌,更深层次地探讨了战争对人类精神和身体的双重摧残,以及在极端环境下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这首诗让我们反思战争的意义,认识到和平的宝贵,并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在表达手法上,通过直接而生动的语句,配以反复的修辞和对比,使得整首诗情感丰富而深邃,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