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虽然朱敏兄妹们不是康克清的孩子,但是康克清却视如己出,将他们当自己的孩子看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康克清去国外看望未来女婿

1950年,朱敏回国探亲,此时的外婆年事已高,朱敏心里难受极了,但是她的外婆却非常的乐观,还有心情开外甥女的玩笑,让她放心,自己还等着抱重孙呢!朱敏直接闹了一个大红脸。

眼看着朱敏的年纪到了,却仍旧单身一人,老人家心里也着急,让她不要挑花了眼,若是碰到合适的就处一处,不要挑三拣四挑花了眼。朱敏暗自记住外婆说的话。

朱敏在国外的时候,也有不少的男生相中她,便想着将她约出去一块跳舞,对于这些邀请,朱敏也没有拒绝,都去赴约,只是,始终觉得差了点什么,没有半点动心的感觉,而且,她已经做好了打算,未来是要回国的,不会嫁给外国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个时候,还有一些将军想要和朱敏交朋友,只是她都兴趣恹恹。她始终记得,毛主席和周总理访苏的时候,还了解了她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那时候,朱敏面临两个选择,要么留在苏联,要么回国。毛主席也曾询问过她的打算,朱敏回答:“我愿意留下来,等学成后再回国”,等到日后回国,她会选择从事教育事业。

对于朱敏的选择,毛主席满意的点点头:“当老师很好,只要你喜欢。当老师很有意义,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大批优秀教师的。”可以说,自始至终,朱敏都一直惦记着学成归国报效自己的祖国。朱敏不知道,自己的爱情即将萌芽,她未来的另一半叫刘铮。

刘铮比朱敏小一岁,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平民家庭,长大后在进行专业的选择时,他选择了俄语,在他看来,当时中苏之间的关系比较好,那么以后肯定需要一些懂得俄文的干部。果不其然,中苏建交没多久,刘铮就跟着王稼祥前往莫斯科,参与筹建大使馆的工作,而刘铮工作踏实认真,也与人为善,所以人缘极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候,在苏联的中国留学生每周六都得到大使馆里面看文件,听取报告,了解形势,有的时候干脆在大使馆里吃饭跳舞,因为工作的缘故,刘铮和留学生们的接触比较多。

最初相识,刘铮并不知道她是朱德元帅的女儿,只当她是个朴实谦逊的女孩,因为她的身上没有半点高干子女的架子,所以非常的好相处,后来他才知道了朱敏的身份。而朱敏呢?第一次见面,就被对面高高大大的刘铮吸引了,他身上都有一种儒雅的外交官的气质,尤其是那双眼睛,让她心动不已。

后来两人之间的相处次数也渐渐多了起来,朱敏也愈发的了解刘铮,越了解越为对方心动。那时候刘铮帮着朱敏复习汉语,朱敏则帮助对方练习俄语口语,两个年轻人之间慢慢的滋生出了感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眼看着朱敏越陷越深,中国大使馆的负责同志好心劝说朱敏,她的父亲就她一个女儿,所以一定要慎重选择另一半,虽然她喜欢上了刘铮,但是对方既没有大学学历,还没有一个好的家世。中国大好青年有的是,若是她愿意完全可以回国再找。

对此,朱敏并不同意,她爹不也只是一个佃农家的孩子吗?看人不能只看他的地位高低,还需要看人品,若是对方值得信赖,肯学习,肯负责,就值得她去爱。

1950年底,康克清带着中国友好代表团前往苏联访问,这时,康克清的身上还肩负着另一个重任,在得知女儿已经有了对象,她心里是高兴的,但是,不知道对方的脾气秉性如何,她人在国内,总是没有办法顾及,所以趁着这次机会,她过来掌掌眼。

得知康克清的想法后,大使馆这边也帮了忙,将呈送文件的人换成了刘铮,康克清见到对方后,和他聊了一会儿,越聊她越满意,小小年纪有这样的见识不容易,而且言行举止挑不出半点差错,这样的孩子不可多得,于是,她直接代表朱德同意了女儿的婚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2年春节前夕,朱敏和自己谈了三年的男友刘铮在大使馆举行了一场简朴而又隆重的婚礼,她的父母没有办法亲自前来,于是给他们发来了贺信祝贺。视如己出的康克清

对于康克清这个继母,朱敏再满意不过,朱敏见康克清的第一面就看出对方非常的喜欢自己,事实也确实如此。

当时战事频发,朱德夫妇担心照顾不好孩子,于是干脆将她和另外几个小朋友一块送到莫斯科苏联国际儿童院学习。临行之前,朱德和妻子一块将女儿送到延安飞机场,还不忘叮嘱她去了苏联要好好学习,未来回来报效祖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朱敏在国外遭受了不少的磨难,还被送进了集中营里,在里面吃了不少苦,得知国外的消息后,康克清着急坏了,说什么都要发电报给原苏联红军,问一问女儿的情况,却被朱德制止:国家的安危是大事,女儿的安危是小事。

一直到二战结束,朱敏才重新回到国际儿童院,苏联红军也将找到她的消息告诉了朱德夫妇。

朱德和妻子高兴坏了,但是,想到她的学业还没有结束,所以没有着急让她回国,而是继续留她在苏联学习,一直到1953年,朱敏读完师范学院才回国,回国之后她实现了对父亲应下的承诺,成为了一名教师,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人才。我们都是搞社会主义的革命的,也要互相帮助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国之后,朱德好多次劝说女儿,还是搬到学校职工宿舍里面住吧,跟他们住在一起,对女儿来说没有多少好处,反而会脱离群众,无意识的滋生出优越感来,他对孩子们的要求不多,只希望他们不要想着靠父母过日子,须得学会自力更生。

只是,朱敏虽然已经结婚了,但是学校里面的新宿舍还未盖起来,她也无处可去,所以只能在学校单身宿舍里住着,4年后才算是搬进学校分配的房子里面。

婚后没多久朱敏就生下了孩子,相比于女儿,朱德更加着急,产假才刚满,朱德就迫不及待地催着女儿去上班,还不忘告诉女儿:“我们都是搞社会主义革命的,也要互相帮助嘛。你去上班工作,孩子就放在我这里,我替你安排好,你不要惦记。”担心女儿还无法收心,他又说了一句让她好好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果不其然,朱敏有时候会抽时间偷偷跑回家里看望孩子,朱德知道此事后将女儿批评了一顿,不安心工作。朱敏被批评了两句,脸上的面子也挂不住,于是只得将所有的心思都扑在工作上,只有节假日才会去看望父母和孩子。

后来,朱德住院,朱敏又去看望他,朱德心里不大高兴,他有组织上照顾,孩子们就安心工作,不要再来看他了。一直到他最后一次住院,这句话也没有变过。所以,朱德去世的那天上午,他的女儿朱敏还在工作岗位上。

1965年年底,学校部分师生去农村搞“四清”活动,在得知学校下乡的地点是爹爹抗战时期战斗过的地方后,朱敏报名更加的积极了,只是,她的身体不大好,所以系里也就没有同意,可朱敏已经打定主意要去,最后更是搬出了爹爹,这才得到允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果不其然,朱敏本身就有高血压,到了农村之后,被一场疾病击倒了。一天,她突然发现自己的右眼看不见了,还肿胀的厉害,同志们赶紧将她送进医院里,却没有得到确诊。朱敏回到北京之后也进行了检查,最后她的右眼还是没保住,朱德看了心里伤心,请来眼科专家给女儿安了一只假眼睛。

不得不说,朱敏的眼光确实没有问题,刘铮的家庭条件虽然比不上妻子,但是和她相濡以沫了一辈子,两人一起走过50年。后来刘铮还坦言:“我比较活泼,爱活动;她稳重,不愿到处转,她一生都在师大教书,对教育事业上贡献比较大。对家庭贡献很大,她一下班就回家照顾孩子们,也没什么怨言。”

刘铮本人也非常的优秀,一直在外交部工作,1984年,刘铮离开外交部任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欧洲部主任,并在这一职务上干到离休。晚年时期他一直照顾着妻子,诠释了爱情最美好的模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点赞、评论、转发),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文章信源&参考资料:

《红色后代》

《红墙见证,家事国事天下事》: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版;

《伟大的爱,康克清与孩子们》: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