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京报消息,欧盟委员会宣称已结束反补贴调查,并决定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BEV)征收为期五年的最终反补贴税。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商将被课以17% - 35.3%不等的反补贴税。对于欧盟针对中国电动车反补贴调查的终裁结果,中方表示不予认同且无法接受,且已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提起诉讼。此外,双方的技术团队正在开展新一阶段的磋商,力求尽快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以防止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这一举措最终确定,但这一行为并不会使欧盟的汽车产业重新振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方曾多次表明,欧盟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开展的反补贴调查包含诸多不合理、不合规的地方,这一做法打着“公平竞争”的幌子,实则是一种“不公平竞争”的保护主义手段。中方不认可、不接受该裁决结果,并且已经就此事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提起诉讼。中方一贯倡导通过对话与磋商来化解贸易争端,并且始终在这方面尽最大努力。当前,双方的技术团队正在开展新一阶段的磋商,中方期望欧方以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态度与中方一同推进相关工作,遵循“务实、平衡”的原则,彼此关照核心关切,尽早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防止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

德国属于欧盟内部反对加征关税的主要力量。我国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在汽车行业方面尤其如此,德国对我国市场有着极高的依赖度,我国也是德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市场之一。基于此,德国在欧盟内部进行投票时,坚决反对针对我国电动车加征关税。德国总理朔尔茨多次于公开场合表明态度,着重强调中德长期的经贸合作关系,并且呼吁维持两国间正常的贸易往来。德国持反对立场,这不仅是为了本国经济利益考虑,也是为了防止日后遭受我国报复性贸易举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此次中欧电动车之争当中,将其视为一场贸易战倒不如说是一场利益的博弈。欧盟意图保护自身市场,而中国期望扩大出口,双方皆有着各自的考量。此次中欧电动车之争彻底彰显出国际贸易所具有的复杂性。从表面上看这是贸易争端,实则反映出的是产业竞争力的相互较量。欧盟企图借助关税来对中国电动车加以制约,然而在全球化的当下,这种做法是否真的能够发挥作用还难以判定。并且中国车企在这场较量里所展现出的灵活应对能力,也充分表明中国制造的实力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中欧之间存在的争端亦令企业感到迷茫。在中国车企的全球布局进程里,始终具备高度的灵活性。欧洲固然是一个重要市场,却并非唯一的市场。在欧盟关税政策面前,中国车企把目光投向了其他地区,像东南亚和南美等地,这些地区有着更为稳定的政策环境以及巨大的发展潜力。奇瑞汽车在西班牙生产计划的推迟就反映出这种观望态度。试图以加税手段迫使中国车企在欧洲投资的策略最终失败,反而让自身陷入困境。中国车企的撤离使得意大利汽车行业的发展更加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欧盟针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其宣称是为了“公平竞争”,然而实际情况是,中国电动车的售价即便仅比欧盟当地的便宜几欧元,也会对其市场造成冲击,这才是欧盟加税的真正原因。贸易战的着眼点并非盈利多少,而是抢夺市场份额。一旦我们占据了足够的市场份额,日后涨价也并非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