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8年初,为了扩大战略进攻,将战争引入蒋介石后方,中央决定来招“调虎离山”,由粟裕率领华野第1纵队、第4纵队、第6纵队先渡江南下。以开辟江南战场,吸引蒋介石精锐部队。然而,此时粟裕却在接到中央发来的电报后,提出不同看法。他认真分析战场局势,认为在中原停留了大部分主力部队的国民党军,仍然具备战略进攻能力,于是将此想法汇报给陈毅,听粟裕分析完渡江南下利弊,决定向中央汇报此事。
渡江南进
自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蒋介石下的国民党军在战略进攻上开始处于被动局面,随着战争局势的不断改变,蒋介石也开始改变战略行动。
位于南京的蒋介石也看清楚这一形势。于是提出“集中加强中原力量”的防御战略方针。
彼时,蒋介石所在的精锐之师,整编11师、整编第5军、桂溪第7军相继驻扎在中原地区,450万大军与解放军部队力量比较,我军想要计划在中原地区发起战略进攻,奠定解放全国基础目标十分困难。
于是,中央军委决定最好能够将蒋介石的精锐部队分散二三十旅,这样,能够保证我军留守在中原地区的部队占据优势。
所谓“分散”,自然需要调虎离山,将国民党军引入长江以南。
毛主席以及党中央决定将战争引入国民党后区,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的。于是,计划安排华野3个纵队南下建立临时根据地。
1月27日,毛主席在为中央军委起草的给粟裕电文中指出三种方案,并在电文后面附注:
三种方案各有优劣,请熟筹见复。
针对中央军委提出的三种方案,粟裕立即展开各项准备工作,提前派出部分干部到长江以南开展相关工作,以及时做好相应部署。
虽然中央军委以及毛泽东本人关于组建第一野战兵团渡江南进的命令已经下达,不过对粟裕来说,仍然在寻求最佳方案,以彻底改变中原战局。
在经过粟裕反复思考以及研究下,认为蒋介石军不会轻易将部队调往回防,如此一来,眼下渡江南进并非最恰当时机。
在他看来,中原以及华东野战军仍然需要在中原和国民党军打几次大歼灭战,这样才能够更加有利于实现“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战略目标。
抗命不遵?
1948年3月下旬,在毛泽东与中央机关离开陕甘宁边区之后,东渡黄河,历经一个月时间,于4月11日抵达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所在地,在毛泽东接到粟裕发出的电报时,已经是4月18日。
看到电报内容,毛泽东十分震惊,粟裕以“斗胆直言”的陈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否定中央军委以及他本人作出的关于渡江南进的计划,显然,这是违背军令。
而在发出这份电报时,粟裕曾经向上级陈毅谈及自己设想,陈毅也大感意外,不过粟裕却坚持自己意见,认为现在并不是过江的最佳时机。
在粟裕的“斗胆直言”下,中央发来电报,要求陈毅与粟裕同时动身,在5月5日前到达阜平。由粟裕亲自向书记处当面汇报他的想法,到时将全面讨论第一野战兵团渡江南进问题。
4月30日,陈毅、粟裕到达阜平,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也于当天召开,此次会议在城南庄举行。参会人员主要有“五大书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除此之外,其他相关人员如聂荣臻等人也参加此次会议。
由于会议重大,“五大书记”同时出席。在会议上,“陈粟兵团行动问题”作为首要议题。
针对三个纵队暂不渡江南进问题,粟裕着重进行了解释,并提出合理解释。
在粟裕看来,此次渡江南进主要目的是调动江北部分敌人回防江南。
然而,从江南地形来看,地势并不如江北开阔平坦,蒋介石主力部队一旦调回,根本发挥不出他们优势,很可能会陷入被动。按照蒋介石想法分析,舍弃中原机率很小。
另外,对白崇禧的桂系第7军,蒋介石一直持有怀疑态度。
好不容易放在眼皮子底下进行监视,自然不会允许桂系军南下,这无疑是放虎归山。
所以桂系军调动不了,而蒋介石嫡系主力也很难回防江南。如此一来,解放军根本达不到调虎离山,削减国民党军中原力量的目的。
粟裕分析,中原战场上,从中原、华野一共10个纵队力量,再加上特种兵作战力量以及其他武装力量,完全可以与蒋介石军的精锐部队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歼敌战。
一旦华野3个纵队渡江南进,很容易分散我军力量,到时如果蒋介石精锐军不上钩,我军在中原的作战将更加困难。
另外,华野三个纵队渡江南下,后勤保障问题十分艰巨,如果无法满足后勤补给,我军损失将会达到约五万人的减员。
在此相同代价下,华野3个纵队留在中原,与蒋介石精锐部队来场打歼灭,对我军作战更加有利。
毛泽东与中央几位书记认真细致的听取粟裕汇报,并不时在小本子上记录一些细节。在当听到粟裕要与国民党军来一次大歼灭行动时。中央领导忍不住提出:
中原黄淮地区开阔,对我军行进有利,但是国民党军同样会从各个路径调动更多力量来对我军进行反包抄,如此一来,大量歼敌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而粟裕表示:
所谓的大量歼敌并不是单纯的歼灭一个军或者是两个军,而是需要中原、华东协同作战,以华北、西北两大解放区作为依靠,然后一次歼敌十万、二十万,或者更多。
粟裕分析,一旦国民党军想要进行反包抄,必然会出动更多兵力,到时候蒋介石如果短时间内调动50万大军甚至更多,那么我军不但可以在中原黄淮地区,将敌人全部歼灭在长江以北,而且还能够对蒋介石主力部队造成重创。
此时,听到这里的毛泽东无疑眼睛闪烁着奇异的光,他点燃一根烟猛吸了几口后突然站起:
蒋介石450万正规军,难道你想要全部歼灭在长江以北?
粟裕直言表示并没有想那么多,而是想要歼灭蒋介石军50万精锐力量。
在他看来,此次大歼敌行动对我军渡江南进后,江浙等地将很难有大的战斗,到时候解放之后,我军恢复工作也能够变得轻松。
连说三次好
听完粟裕的解释,毛主席忍不住站起来拍着桌子,连连说了三次“好,好,好!”
显然毛主席也赞同粟裕的看法。于是,在毛泽东与中央书记处研究下,就按照粟裕同志意见,以主要歼灭敌军50万至60万精锐部队为目标。
要知道,毛主席不是一个轻易被说服的人,在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后,又能够说服毛泽东同志接受意见,粟裕的大胆直言,可谓令毛泽东也忍不住称赞。
会议结束后,中央作出决定,将派陈毅去中原局,而华野完全交给粟裕。虽然对于这一决定,粟裕感到非常意外,希望能够让陈毅继续回华野,但在看到粟裕能力后,中央相信在粟裕指挥下,华野能够超常发挥。
最后粟裕提出,继续保留陈毅华野司令兼政委一职,毛泽东对此表示同意。
不过,陈毅不在华野期间,一切职务由粟裕代理。
据悉,此次粟裕提出的中原打大歼敌建议,困难不小,需要在4个月至8个月的时间内,将蒋介石军的50万至60万精锐部队彻底歼灭。
按照当时的华野军力规模来看,总共只有10万兵力,这对粟裕来说,无疑是一份压力不小的军令状。
彼时,蒋介石在中原战场8个城市建立绥靖区,其中包括信阳、菏泽、商丘、合肥、南阳、阜阳、襄阳、宜昌。
蒋介石主要以重点城市作为控制平汉、陇海两条重要的铁路交通线。
其中作为实力“大鱼”的邱清泉兵团,下辖整编第5师以及整编70师等部队,他们驻扎商丘一带,可以说属于精锐部队。
与此同时,在郑州、潼关以东还设有孙元良兵团、裴昌会兵团。三个兵团沿着陇海铁路一字排开,控制着这条东西走向的交通线。
在平汉铁路交通线附近,胡琏兵团、张轸兵团、张凎兵团重兵把守,包围大别山地区的刘邓大军。
至于这场仗,如何打,先打谁,朱德在视察华野部队驻地时,要求放长线钓大鱼,尤其是向邱清泉兵团这种以整编第5师这样的精锐大鱼上钩。
实际上按照党中央要求,首战以歼灭盘踞在鲁西南的邱兵团为主。这对打击国民党军在中原精锐部队,有着非常重要的震慑作用。
结语
后来,按照中央要求,粟裕率领的华野军团于1948年6也开始发起豫东战役以及济南战役,这不仅创造了我军历史上一次战役歼敌9.4万人的傲人战机,改变了当时中原战局,对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这个战略目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
对粟裕的“斗胆直言”,周恩来也作出评价:
称之为重大战略决策。
而张震则评价:
对中国革命战争胜利进程大为缩短。
而对于粟裕敢于直言,将自己个人得失抛之脑后的高度负责精神,毛主席也曾指出:
盲目听从上级指示,并不是真正执行。
而粟裕的积极的贯彻上级指示也成为典范。
与此同时,我们也能够看出,毛主席以及中央军委在从事解放大业上能够积极提取前线指挥的合理建议,实事求是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