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达子
本文共4690字,阅读时长大约9分钟
前言
在中国古代战争中,更多的是近身肉搏战,所以今天老达子主要围绕冷兵器为大家介绍相关内容。相信大家也都听说过“十八般武艺”,但实际上这指的是十八种兵器。关于这十八种兵器具体是什么,历来的观点不尽相同,通常包括弓、弩、枪、棍、刀、剑、矛、盾、斧、钺、戟、殳、鞭、锏、锤、叉、钯和戈。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像弓和弩一般用于远程射杀,枪、戟、棍、钺、叉适合长距离打击,刀、剑、斧、鞭用于近身肉搏,还有盾可以用作防护装备。不同的兵器有不同的用处,同时作为将军也会选用得心应手的武器进行作战,例如干将莫邪剑、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吕布和薛仁贵的方天画戟。
“戟”被誉为“百兵之魁”。它是戈与矛的结合体,具备钩、啄、刺、割等多种功能,威力十分强大。中国古代历史上诞生过很多名将,今天老达子想跟大家探讨的话题是,都是使用方天画戟,为何吕布和薛仁贵这两位将军的风评却截然不同呢?
01吕布
俗话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绝对是三国时期一名猛将,但是他却因”三姓家奴“且弑父,一直背负千古骂名。
1)杀丁原、认卓父
吕布一开始因为勇猛被并州刺史丁原任为主簿,丁原对他也特别信任亲近,后董卓入京掌握了朝中大权,用利益诱惑吕布杀死丁原,吕布即刻见利忘义倒戈董卓,拜董卓为父;
”刺史丁原为骑都尉,屯河内,以布为主簿,大见亲待。灵帝崩,原将兵诣洛阳。与何进谋诛诸黄门,拜执金吾。进败,董卓入京都,将为乱,欲杀原,并其兵众。卓以布见信于原,诱布令杀原。布斩原首诣卓,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三国志》
2)戴绿帽、杀董卓
董卓生性凶暴,偶有失意的时候直接向吕布掷出手戟,而且吕布与董卓的侍婢私通,给自己的父亲戴了绿帽子,担心有朝一日东窗事发,所以王允挑拨离间时,吕布犹豫之后还是决定弑父。
《后汉书 卷七十五 刘焉袁术吕布列传第六十五》:卓自知凶恣,每怀猜畏,行止常以布自卫。尝小失卓意,卓拔手戟掷之。布拳捷得免,而改容顾谢,卓意亦解。布由是阴怨于卓。卓又使布守中合,而私与傅婢情通,益不自安。
3)军纪差、交恶绍
吕布最初是投靠袁术,自认为是帮袁术报仇才杀掉董卓,袁术有恩于他,然而吕布反复无常,所以袁术拒绝接纳他。随后,吕布转投袁绍。
吕布凭借自己的强悍武力和赤兔宝马打败张燕的军队,仗着自己的战功,要求袁绍为其增加军队,但是袁绍未予回应。同时,吕布手下的士兵频繁进行烧杀抢掠,军纪败坏,这使得袁绍对他产生了怀疑。吕布感到局势不妙,于是请求返回雒阳。
"常与其亲近成廉、魏越等陷锋突陈,遂破燕军。而求益兵众,将士钞掠,绍患忌之。布觉其意,从绍求去。"---《三国志》
4)背刺刘备
兴平二年(195年),吕布见到刘备后,对他非常尊敬,还邀请刘备坐在帐中的床上,让他的妻妾向刘备行礼,斟酒款待。可是在建安元年(196年),袁术率军攻打徐州,刘备令张飞守下邳,袁术许诺给予吕布军粮,吕布再次见利忘义,大破张飞,且俘虏了刘备的妻妾及其部下的家属;
《资治通鉴》:袁术攻刘备以争徐州,备使司马张飞守下邳,自将拒术于盱眙、淮阴,相持经月,更有胜负。下邳相曹豹,陶谦故将也,与张飞相失,飞杀之,城中乖乱。袁术与吕布书,劝令袭下邳,许助以军粮。布大喜,引军水陆东下。备中郎将丹杨许耽开门迎之。张飞败走,布虏备妻子及将吏家口。
5)背妻私通,众叛亲离
吕布在白门楼看到曹军的攻势如虹,知道自己大势已去,便命令部下将他的首级交给曹操。他的部下心有不忍,最终选择下城投降。
吕布被带到曹操面前时,还对曹操说,自己对待部将都很宽厚,只是他们被情势所逼才背叛了我,曹操讥笑吕布背叛自己的妻子,与部将的妻子私通也叫宽厚!
《英雄记》:布谓太祖曰:‘布待诸将厚也,诸将临急皆叛布耳。’”太祖曰:‘卿背妻,爱诸将妇,何以为厚?’布默然。”
而三国演义中实际上美化了吕布,并未把吕布的见色忘义、利益熏心刻画出来,反而描述成因为吕布听信妻妾之言,没有听信陈宫犄角之计导致背叛,我想也正因为吕布实际做下的种种不堪行径,才导致吕布被世人所不齿吧!
三国演义 第19回: 布见侯成、魏续、宋宪,皆立于侧,乃谓之曰:“我待诸将不薄,汝等何忍背反?”宪曰:“听妻妾言,不听将计,何谓不薄?”布默然。
02薛仁贵
薛仁贵,名礼,字仁贵,唐初名将,薛仁贵作战二十余载,大败九姓铁勒,降伏高丽,击溃突厥,立下赫赫战功,还留下如“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等历史典故。
1)崭露头角
薛家因薛仁贵父亲早逝,导致家道中落,所以这时的薛仁贵家境贫寒,以种田为业。适逢皇帝要远征辽东征召猛将,他的妻子就建议薛仁贵一定要抓住时机展露才干,自此薛仁贵开启了军旅生涯。
645年三月,在辽东安地战场上,郎将刘君邛遭到高丽军的围困,危急关头,薛仁贵挺身而出,孤身一人冲向敌阵,斩下高丽一名将领的首级,并将之悬挂于马背。高丽军见状落荒而逃,刘君邛也因此获得解救。
同年六月,唐军抵达安市城(今辽宁海城东南营城子),高丽派遣将领高延寿和高惠真率领25万大军依山驻扎准备迎击唐军。李世民在视察地形后,指挥各将领分头发起攻击。
此次战役,薛仁贵身穿白衣,手握画戟,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唐军趁机猛攻,高丽军大败,斩首敌军超过两万。战后,李世民特意召见了当时仍是普通士兵的薛仁贵,赐予他战马、绢,并晋升为游击将军,封为云泉府果毅。
《旧唐书》:及大军攻安地城,高丽莫离支遣将高延寿、高惠真率兵二十五万来拒战,依山结营,太宗分命诸将四面击之。仁贵自恃骁勇,欲立奇功,乃异其服色,著白衣,握戟,腰鞬张弓,大呼先入,所向无前,贼尽披靡却走。大军乘之,贼乃大溃。太宗遥望见之,遣驰问先锋白衣者为谁,特引见,赐马两匹、绢四十匹,擢授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仍令北门长上,并赐生口十人。
2)忠勇之臣
永徽五年(654年)闰五月的一个夜晚,突降大雨,山洪肆虐,洪水迅速冲破玄武门,守卫的士兵纷纷逃散,李治身处险境。薛仁贵愤然说道:“哪里有天子情况危急,守卫的人就怕死逃跑的?”,他毅然冒险登上门桄,向内宫高声警报,解救李治于危难之际。
《旧唐书》:永徽五年,高宗幸万年宫,甲夜,山水猥至,冲突玄武门,宿卫者散走。仁贵曰:“安有天子有急,辄敢惧死?”遂登门桄叫呼,以惊宫内。高宗遽出乘高,俄而水入寝殿,上使谓仁贵曰:“赖得卿呼,方免沦溺,始知有忠臣也。”于是赐御马一匹。
3)三箭定天山
龙朔元年(661年),一向与唐关系友好的回纥首领婆闰去世,其继任者比粟却改变了政治立场,开始与唐朝为敌。李治于是下令,任命右屯卫大将军郑仁泰为主帅,薛仁贵担任副将,率军出征天山,讨伐九姓铁勒。
薛仁贵在战场射出三箭,精准击毙三名敌军,其余将士见状,无不畏惧,纷纷下马投降。薛仁贵乘势猛攻,大败九姓铁勒,坑杀降卒。随后,他越过碛北,继续追击铁勒残军,成功俘获了叶护(首领)兄弟3人。归营后,军中传颂:“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自此,九姓铁勒势力衰败,不再成为边疆的威胁。
《旧唐书》:时九姓有众十余万,令骁健数十人逆来挑战,仁贵发三矢,射杀三人,自余一时下马请降。仁贵恐为后患,并坑杀之。更就碛北安抚余众,擒其伪叶护兄弟三人而还。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九姓自此衰弱,不复更为边患。
在这场战役中,薛仁贵也曾做过一些错事,他也将铁勒部下的女人抓来当妾,而且曾收受贿赂,这件事也被官员检举弹劾,只不过李治念在薛仁贵有功宽恕了他。
《新唐书》:铁勒有思结、多览葛等部,先保天山,及仁泰至,惧而降,仁泰不纳,虏其家以赏军,贼相率遁去。有候骑言:“虏辎重畜牧被野,可往取。”仁泰选骑万四千卷甲驰,绝大漠,至仙萼河,不见虏,粮尽还。人饥相食,比入塞,余兵才二十之一。仁贵亦取所部为妾,多纳赇遣,为有司劾奏,以功见原。
3)降伏高丽
乾封元年(666年),高丽权臣渊盖苏文去世,其子泉男生接替掌权。但泉男生的兄弟泉男建和泉男产趁机发起叛乱,驱逐泉男生。泉男生随后逃往唐朝,请求援兵。
总章元年(668年)二月,薛仁贵率领三千士兵(《旧唐书·薛仁贵传》记载为两千人)发起对高丽重镇扶余城的攻势。因兵力不足,部将都劝薛仁贵不要冒进,薛仁贵却坚定地表示:“兵员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而不在于人数。”
于是,他毅然决然率兵出击,薛仁贵身先士卒,斩获高丽军队一万余人,并成功攻陷扶余城(今吉林四平)。这一胜利使唐军声威大震,扶余川四十余座城池也都纷纷投降。
随后,薛仁贵率军与李勣的大部队在高丽都城平壤会师,形成了对平壤的包围态势。九月,僧人信诚主动打开城门迎接唐军,李勣趁机发起攻击,迅速攻陷平壤,并俘获泉男建。至此,高丽灭亡。
唐朝设立安东都护府统管整个高丽旧地,并任命薛仁贵为右威卫大将军,并兼任检校安东都护,率领两万士兵驻守在平壤,任期内抚养孤儿,赡养老人,提拔高丽的人才,并奖励那些品德高尚、表现优秀的百姓。这些举措使得高丽人民感到十分欣慰,甚至暂时忘却了亡国的痛楚。
《旧唐书》:仁贵便并海略地,与李绩大会军于平壤城。高丽既降,诏仁贵率兵二万人与刘仁轨于平壤留守,仍授右威卫大将军,封平阳郡公,兼检校安东都护。移理新城,抚恤孤老;有干能者,随才任使;忠孝节义,咸加旌表。高丽士众莫不欣然慕化。
4)兵败大非川
咸亨元年(670年),唐朝为打击吐蕃并恢复对吐谷浑的统治,派遣五万大军护送吐谷浑国王返回青海。薛仁贵被任命为逻娑道行军的大总管,阿史那道真和郭待封担任副总管。郭待封是名将郭孝恪之子,曾担任鄯城镇守,因不甘心屈居薛仁贵之下,经常违抗薛仁贵的命令。
唐军抵达青海湖南面的大非川时(今青海共和西南切吉平原),即将赶往乌海,薛仁贵特别交代,乌海地势险要且毒气多,一定要快速挺进,可以设置营栅,储藏军用物资,然后趁敌人不备时攻灭敌军。
薛仁贵击破吐蕃后,回到乌海等待援兵,但是郭待封傲慢,未听从薛仁贵的指示,领着粮草辎重等缓慢前行,等到了乌海时敌军的援军已到达,郭待封惨败,军用物资都被吐蕃军掠夺,后吐蕃军增兵攻击唐军,唐军不敌,薛仁贵无奈只能议和,此战大败导致薛仁贵被贬为平民。
《旧唐书》:仁贵遂率先行,至河口遇贼,击破之,斩获略尽,收其牛羊万余头,回至乌海城,以待后援。待封遂不从仁贵之命,领辎重继进。比至乌海,吐蕃二十余万悉众来救,邀击,待封败走趋山,军粮及辎重并为贼所掠。仁贵遂退军屯于大非川。吐蕃又益众四十余万来拒战,官军大败,仁贵遂与吐蕃大将论钦陵约和。仁贵叹曰:“今年岁在康午,军行逆岁,邓艾所以死于蜀,吾知所以败也。”仁贵坐除名。
5)再度启用,高龄征战
开耀元年(681年),李治想起了薛仁贵的过往功绩,召见了他,并希望薛仁贵镇守住边疆,所以薛仁贵被重新起用,官拜并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
薛仁贵率兵攻击突厥,突厥人一听说是薛仁贵都大惊失色,下马拜揖然后仓皇逃走,薛仁贵追击并大破敌军。
《新唐书》:于是拜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率兵击突厥元珍于云州。突厥问曰:“唐将为谁?”曰:“薛仁贵。”突厥曰:“吾闻薛将军流象州死矣,安得复生?”仁贵脱兜鍪见之,突厥相视失色,下马罗拜,稍稍遁去。仁贵因进击,大破之,斩首万级,获生口三万,牛马称是。
6)将军殒命
永淳二年二月己卯日(683年3月24日),薛仁贵去世,享年七十岁。高宗追赠他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并且安排官员护送他的灵柩回到故乡。
老达子说
通过对两位使用方天画戟的将军介绍,相信大家都有了自己的认知和判断,吕布不失为一员猛将,但我想作为一个将军如果他不忠不义、不能保家卫国、坚守阵地,那对一个国家来说将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