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的和尚是什么样子?是商业化氛围浓郁的少林寺,还是一生追求苦行的大悲寺?两种极端的反差让我们知道即使身为僧人,生活的环境和坚持的信念也是天差地别的。
然而山西有一位77岁的老僧,在太行山悬崖山洞苦修13年,当别人问他对当下的生活是否满意时,他竟然哭着说出了这样一段话......
图片取材网络
山洞苦修13载
清源洞寺历史并不短,九百多年来,它静静地矗立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之上,这里远离城市的喧闹,好像时间都慢了下来。
然而,这座古老寺庙并非无人居住,一位77岁的老和尚,在这里独自苦修了13年,他的故事,如同这悬崖上的寺庙一样,充满了孤独和坚守的味道。
这座古寺位置偏僻,交通不太方便,几乎像是与世隔绝了一样,去寺庙的路不太好走,两边长满了杂草,只有一条小路可以往上走。
由于老和尚多年来一直在修缮,寺庙的外观还是保持得不错,精美的雕刻和彩绘依然能看出它曾经的辉煌,然而,走进寺庙内部,却是另一番景象。
大殿内空空荡荡,地面也并不平整,墙壁上的蜘蛛网层层叠叠,很明显这个寺庙已经有些年头了,但是香火似乎并不旺盛。
与寺庙的破败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和尚独自居住的山洞外,搭建了一间简陋的小屋,窗户上贴满了塑料布,用来抵御山中的寒风。
小屋内部空间狭小,墙皮脱落,灰尘遍布,仅有的几件生活用品也显得破旧不堪,老和尚就躺在简陋的土炕上,身上盖着薄薄的被褥,头上戴着线帽,蜷缩着身体,仿佛在抵御着无处不在的寒冷。
老和尚是山西阳高的,早些年,他的身体状况还好,可以自己打水做饭,维持基本的生活,随着年纪增大,他的身体越来越不行了,行动也变得更不方便。
几年前的一天,他在外出打水时不慎摔倒,从此只能依靠拐杖行走,如今,他已经77岁高龄,连走路都变得异常困难,生活更是举步维艰。
这里既没有水也没有电,生活用品也很紧缺,老和尚的午饭很简单,两个有点脏的碗里装着掰碎的月饼和馒头,如此简陋的生活,令人心酸。
其实老和尚并非没有想过离开,但年迈的身体和不便的交通,让他困守于此,如同被困在悬崖上的孤鸟。
结果没想到当一位网络博主来到此地,老和尚竟然说出了这样一番话:“求你们照顾照顾,要是没人管,就往死冻了,有个三灾病难就是个死了。”
后来博主将老和尚的事情发到了网上,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估计是从来没见过有这么惨的僧人,网上怜悯的声音不绝于耳,然而质疑的声音同样不少,
网络的喧嚣:误解与偏见
“这和尚自己没有慧根”;“修行要是那么舒服,还算什么修行呢?;“他自愿选择了苦修,却还向别人求助”,看看这些评论,明显充满了对老和尚的误解和偏见。
他们将“修行”简单地理解为与世隔绝,不食人间烟火,认为老和尚的困境是他咎由自取,活该如此。
但他们忘了老和尚也是个普通人,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难题和挑战,他们更没有尝试去理解老和尚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其实在很多人看来,“修行”是远离尘世,遁入空门,与世俗生活格格不入,他们将修行者视为异类,对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缺乏理解和尊重。
甚至有不少人认为,修行就是逃避现实,不负责任的表现,这种误解,源于对“修行”内涵的曲解。
真正的修行,并非一定要远离尘世,而是要修身养性,提升自我,修行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可以是寺庙,也可以是喧嚣的都市。
修行原本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更好地与周围的世界和谐相处,而不是为了逃避现实,也不是为了标新立异。
老和尚的经历,恰恰揭示了这种误解的荒谬,他虽然身处悬崖之上的寺庙,但依然要面对生活的柴米油盐,依然要承受身体的病痛和内心的孤独。
他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而是一个需要关心和帮助的老,而现在有不少人对僧人存在误解,还是因为有不少僧人已经世俗化了。
强烈的反差?
佛教自印度传入我国已经有近2000年历史了,但现在的人一提到僧人或者和尚,首先想到了就是少林寺,不为其他,只因为少林寺的名气太大了。
有人说少林寺的名气大,是因为李连杰演了一部电影《少林寺》,电影碰红了李连杰,也碰红了少林寺,从此,少林寺成了全国文明的旅游景点。
然而一旦沾染了俗气,“修行”的味道就变了,所以有不少人说,现在的少林寺根本就不像一个寺庙,更像是一个公司。
而作为方丈的释永信更被网友戏称为“佛门CEO”,可无论外界怎么说,少林寺这些年的发展确实不错,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辽宁大悲寺。
有人说大悲寺是真正的佛门净土,原因就是这里的僧人一心只为清修,寺庙中没有功德箱,僧人也不许沾染钱物。
每日只食一餐,每天也只能休息4个小时,其他时间也不能随意外出,而是要静下心来在寺庙中坐禅、念佛。
行脚途中也不得借宿百姓家中,只能在树下、桥洞及露天过夜,若乞食不成,另换一家,不得以恶言及脸色,只乞七户,不计多少,乞食完毕后立即返回。
有人说他们炒作,有人说他们是在“自找苦吃”,但对他们来说,这就是修行,虽然与少林寺的衣着鲜亮形成鲜明对比,但他们的眼中似乎从来没有羡慕。
所以,你说到底是少林寺的“修行”是正确的,还是大悲寺的“修行”是正确的?只能说没有对错,因为每个人的评判标准不一样。
所以面对这样一个苦修13年的老和尚,我们真的没有必要恶语相向,毕竟说到底,也不过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想要得到一点帮助和安慰,也应该被理解吧。
结语
有人说修行在心不在身,就连著名网络作家烽火戏诸侯都在书中写过:我心净时,何时不见如来;我心净处,何处不是西天。
少些戾气多谢怜悯,人人都有老去的这一天,无论他之前做出了怎样的选择,总归已经受了不少磨难,所以,你会认可这样的“修行”方式吗?
信息来源
抖音—— 山西凡凡2024-10-23发布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