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儿子怎么会有两个父亲?
在一间宽敞明亮的大房子里,沙发上的三个人正在经历一次特殊的相逢和离别。
中间年轻一点的男子,四十岁上下。左边是他的父亲马耀国,而右边也是他的父亲刘二奴。
对马耀国来说,这是他和儿子十九年后的首次相逢。
对刘二奴来说,他和儿子即将分离。
这一切还得从十九年前一桩离奇的失踪案说起。
1.火车站离奇失踪的儿子
2001年4月的一天,家住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的马耀国,接到了一个让他几乎崩溃的电话。
侄儿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致电:“马吉明在火车站走丢了”。
这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他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没有听老婆的话,硬让侄儿带着儿子去外面务工。
小儿子马吉明当时已经二十岁了。
按说一个成年人,就算走失也应该有能力联系到家人,为什么马耀国夫妻如此担心呢?
原来,马吉明是一个智力残疾的青年。
他当时的智力只和一个几岁的孩子相当,不仅如此,他说话也有障碍。
据马吉明的母亲描述,“马吉明的残疾并不是先天的,大概三四岁时,一支筷子戳进马吉明的嘴里,穿过嗓子,直到穿出后脑勺2、3厘米。后来经过抢救,命虽然保住了,可也落下了终身的智力残疾”。
由于声带受损,他只会一些简单的发音,上学也很吃力,光一个二年级就上了三年。
马耀国只得让儿子辍学回家,教他一些修车的技艺。
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成人,行为能力却像一个孩子,马耀国急在心里,盼着儿子能独立。
2001年,马吉明的表哥和村里的一帮年轻人准备外出务工。
这消息传到了马耀国的耳朵里。
他心头一动,打算让老三(马吉明)出去见见世面,历练历练。
母亲郑冬梅起初并不同意,无奈马耀国很坚持。
如今儿子不见了,家里人气,马耀国更是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
他们向公安局报了案,然后全家人加上村里亲朋好友六七十号人,都来到了呼和浩特。
马吉明的寻人启事贴满了大街小巷,角角落落都仔细地找了一遍。
然而好几天过去,什么结果也没有,其他的人只好先回去。
马耀国执意留了下来,他强撑着疲惫的身体寻找儿子,这一留就是半年。
然而这半年,马耀国依然没有一点线索。
他干脆扩大寻找的范围,只要一听说哪里有流浪汉,外貌特征和儿子相似的,他就立马奔过去。
十几年的时间里,陕西、甘肃、北京、内蒙几乎都被他跑遍了,可儿子还是没有音讯。
渐渐地,当希望变得渺茫,留给马家人的是无尽的担忧和痛苦。
每当雨雪天,马吉明的母亲总是注视着窗外:
“下了雪了,我在窗子跟前,雪下的哟,他也不知道在哪里,在雪地里不冷吧,下了大雨了,他在雨里跑着吗?还有那个冬天冷的,我在热炕上睡,他也不知在哪里冻着?”
日子在一天天的煎熬中过去了十几年,可马耀国心里的希望并没有消失。
“我一直没失望,始终在找,只要有希望,甭管多大,我坚决不放弃”。
2.十九年的寻子终于有了下落
时间一晃过去了19年,马耀国老了,但寻找儿子的信念没有变,只是这个使命落到了马家年轻一代的身上。
不过,马耀国的孙子并没有像爷爷那样靠着双脚去徒步寻找。
他想到了一个新办法,那就是网上寻亲。
他整理了马吉明的信息,包括年轻时的照片,身上特有的痕迹,特征全都放在了网站上,希望有一天能传来他们盼了十九年的好消息。
2020年5月18日,马家人接到了当地公安局的电话。
电话的内容让他们意想不到——小儿子马吉明有消息了。
激动和兴奋之余,他们心中也有疑问,那么多年都没找着的人,网络信息发布刚刚半个月之后就有消息了,会是真的吗?
原来,这要得益于一个人,内蒙古包头的一位扶贫干部陈勇刚。
同年五月,陈勇刚听村民谈起这样一件事,说村里有个叫刘军民的男子,和网上一个寻人信息里的人很相似。
陈勇刚立即调出刘军民的照片,进行放大比较之后,他认为确实很像,但还是不敢肯定。
不过关键性的一点是,这个刘军民是村民刘二奴收养的。
信息基本吻合,陈勇刚立刻找到了派出所的吕继飞。
在他的热心协助下,联系上了宁夏同心县公安局。
十九年的寻找和等待终于有了结果,而此刻的马耀国内心难以用言语来表达。
当确定消息后,马家人决定即刻动身,不管怎样,先见了面再说。
马吉明的姐夫回忆:“我给我的老岳父打电话,他当时还在地里干活,他把手里的这个活放下,衣服都没有换,跟上车就过去,基本上9点钟就确定了,我们11点就从同心县出发了。”
5月19号上午11点出发,开车一路不停。
晚上7点多,马家人就从宁夏赶到了包头的萨拉齐镇。
由于刘军民所在的村庄距离镇上还有50多公里,马家人只好在村上住了一晚。
这一晚,马耀国几乎无眠。
他不停喃喃自语“这个人是不是(马吉明)?”对即将到来的一切,既期待又害怕。
终于等到了天亮,马家人开车驶向刘军民所在村子。
虽说只有短短50公里的路程,但是马家人却觉得这条路真的是太长太长了。
马吉明的姐夫说:“路程也不远,但给我们的感觉是比这个宁夏到内蒙古的路还远,真的,那心情就相当的激动了。”
一路忐忑下,一行人终于来到了刘家。
而迎面走出来的,正是收养刘军民的刘二奴。
在客厅里,马耀国终于见到了刘军民。
他随即上前查看,先是看了脖颈后的疙瘩,后又扒拉开裤腿,看他小时候留在右腿的伤疤。
在确认无误后,马耀国一边搂住马吉明的头摩挲着,一边哽咽着对随行的警察说:“就是,就是。”
随后,他又走到了刘二奴跟前:“谢谢了刘师傅,把他养了20年,太谢谢你了”抹泪感恩。
虽然马吉明智力有限,但离开家时毕竟已经20岁了。
看着马耀国随行带来的全家福,他渐渐认出了家人,指着合照:“这是我妈,这是我姐……”
然而,包头离呼和浩特市200多公里,当年的马吉明是怎样辗转来到了包头,他又经历了什么呢?
3.意外捡到的流浪汉,成了老两口的儿子
根据警察的推测,当年的马吉明,因为表哥去补票的空当,误上了另一趟火车。
火车随后开到了鄂尔多斯,马吉明又莫名其妙地下了车,然后开始了流浪的生活。
在鄂尔多斯流浪的日子,马吉明吃过食堂的剩饭、翻过垃圾桶里找过吃的,后来又靠着一些修车的手艺,到车棚里打过工。
但由于身体的特殊情况,他无法有稳定的工作。
渐渐地冬天来了。
而此时,在车棚附近一个叫刘巧玲的女人,注意到了马吉明。
她发现这个小伙子衣服又脏又破,手脚冻得红肿,看上去十分可怜,就走了过去。
说起当时的情景,刘巧玲还是很激动:“我就听他们说这个小子没有家,每天就在车棚住,我也不知道是种啥心情,还是就是这个缘分,我就那么望着他,我说,那你跟我走吧。”
可刘巧玲离开家做生意,租的房子并不大,根本就没有马吉明住的地方。
于是,她决定把马吉明安顿回老家,起码在那里父母总会管他住。
马吉明跟随刘巧玲来到了包头她父母的家,那是刘二奴第一次见马吉明。
“身上又脏又臭,手脚冻得全是疮,后来给他洗澡,身上的虱子得拿笤帚扫”可刘二奴一点也没嫌弃他。
直到把马吉明收拾干净之后,刘家人这才发现,这小伙子智力有问题。
不仅如此,脾气还很大。
于是他们便以为这小伙子不是自个儿走丢的,而是被故意遗弃的,也没报警,并收留了这个陌生的小伙子。
谈起刚刚被收留的情形,刘二奴说他真是操碎了心。
那时的马吉明常常会乱发脾气,有时趁家里人不注意,还会跑出去。
刘二奴为了防止他再次跑丟,就把他时时刻刻带在身边。
用他老伴的话说,“那就是二奴的左膀右臂,一刻都不离”。
就这样,带着带着,刘二奴和这孩子就分不开了,一会儿工夫不见就会担心。
在他眼里,这孩子俨然已经成了他的小儿子,他给这个小儿子取了个名字叫刘军民,还在派出所上了户口。
村民见了刘二奴就说:“这就是你的三儿。”
刘二奴也欢喜地回应道:“嗯,又添了个儿。”
最让刘二奴开心的是,刘军民的话虽然不多,但他知道这个儿子心里有他。
在外人面前,刘军民开始叫刘二奴“大”(爸),管刘二奴的老伴叫妈。
年复一年,刘军民与刘家人的感情越来越深厚。
刘丹(刘巧玲的女儿)说起这个舅舅时格外高兴:“他一有钱就会跟我说‘我有钱你拿着去上学’,然后我每次回家他都会说让我姥爷快点把那个羊呀什么的卖了,然后那个钱给我去上学。”
而刘家其他人也特别喜欢刘军民,尤其是大姐刘巧玲,她觉得这个弟弟简直就是家里的福星。
“因果福报我还是相信的,其实军民没来我们家之前,我们家的条件并不好,来了两三年以后,我们家是一天赶一天好,有时候想想就是军民带来的大福气。”
4.难以割舍的情缘
眼看着和自己朝夕相处十九年的儿子,就要回到自己的亲生父母身边,刘二奴打心里不好受,他早已习惯了生活里有马吉明。
早几年前,刘巧玲提出把父母和弟弟接到城里居住。
但刘二奴怕刘军民住不惯楼房,“一家三口”在农村的平房住着自在。
刘巧玲只好和两个弟弟花150多万,在老家盖了新房,让他们住的更敞亮。
就在马家来接马吉明的前一天,刘二奴问小儿子是否愿意和马耀国回去。
当时小儿子地回答令他十分满意:“不,我没大(爸),早就死了”态度很坚决,死活不走。
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当马吉明看到马耀国带来的全家福时,突然记起了父母。
心性就像小孩一样的马吉明,瞬间又改变了想法,要跟马耀国一起回家。
刘二奴这时也坐不住了。
他想不通,跟在自己身边,守护了十九年的儿子,说走就走。
他气得回到了房间,坐在炕上一言不发。
一旁的民警吕继飞劝慰他:“马吉明就跟小孩子一样,还能跟他计较这个”。
马耀国此时心中既感慨又感动,他也走进了刘二奴的房间,表达了感激:
“你能收养不管我的孩子也好,谁的孩子也好,你能收养下来,就是天下最伟大的父亲。”
因为来得太匆忙,马耀国什么也没准备,他表示回去后一定好好补偿刘家。
其实刘二奴也并不是真的生气,他只是太舍不得马吉明了,并表示不会要任何补偿。
最终刘二奴也想开了,血浓于水,亲情是割不断的。
临走行前,他再次问了一遍马吉明的意思。
当听到马吉明去意已决,刘二奴也就同意了。
还再三嘱咐马耀国一定要“对他(马吉明)好”。
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包含了刘二奴对马吉明深沉的爱。
5月21日,马吉明跟着父亲回到了久别数年的家。
如今,马家条件也很不错,建了新房,还特意给马吉明留了一间。
母亲和姐姐对马吉明的到来激动坏了。
母亲郑冬梅说:“从前睡不踏实,听见车响,总觉得是儿子回来了,现在可以踏实地睡觉了”。
而刘二奴这边似乎失落很多,就在马吉明离开的那天,刘二奴还是窝在炕头哭了一夜。
马吉明在的时候,刘二奴每天照顾他的起居。
因为这个小儿子,每天他和老伴都会花心思做饭。
如今儿子走了,诺大的房子,三口人变成了两口人,他们连做饭的念想也没了。
刘巧玲也一直在宽慰着父母说,是一家人和弟弟的缘分到了,“不要难过,他过得好就行。”
好在马吉明并没有忘记养父母,他会经常和养父母打视频电话。
一个月后,马吉民又带着马家人回了趟包头,看望养父母,这下,刘家夫妇可是太高兴了。
7月,马家给马吉明定了亲,刘家得知后放下了心中的大石头,手心里的这块宝可以放心地交出去了。
2020年11月20日,刘二奴坐上家人开的车,跨越800公里去往同心县,看望半年没见的小儿子。
再次见面,马耀国紧紧握着刘二奴的手说:“娃娃虽然回到我身边了,但永远还是你的儿子!”
2021年冬至,刘巧玲拿着手机,与远在宁夏的“弟弟”马吉明视频聊天。
70岁的父亲刘二奴静静地站在一旁,注视着手机屏上小儿子憨憨的笑脸。
“大大(方言:爸爸),你腰不好,干活儿小心点。”
“大大,我想你了。”
听着手机里传来小儿子的声音,刘二奴心里不由得一阵阵泛酸。
“大大也想你了,照顾好自己。”
5.写在最后
这是两个不同的民族、两个不同省份的、两个很普通的小家庭的寻亲故事。
这其中难能可贵的,是马家人近二十年的坚持与付出,以及刘家人的无私和伟大。
而从两家人对马吉明倾注的爱当中,更是看到了人性的至亲、至爱、至善和至美,是那么地淋漓尽致,是那样的令人动容。
祝福马吉明未来一切都好,也真诚的期盼所有承受着离别的亲情都能够早日团圆。
参考资料:
江西卫视《传奇故事》一个儿子两个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