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作家王蒙在谈到自己为什么喜欢"夜光杯"时说,"这是因为和百姓在一起,和柴米油盐在一起,和老人文人在一起,不狂也不狷,不牛也不熊,不趋时也不拔高,不自恋也不自怨他怨,不炒作也不招惹是非,不钻营也不表白做态,它的大众化里有着用不着废话的高雅,它的与世无争里有用不着声明的真诚。"
有着78年历史的报纸副刊何以穿越时光洪流历久弥新?日前,上海作家书店"巨鹿之赞"文学讲座推出"葡萄美酒夜光杯——《夜光杯》副刊的传承与创新",诗人、新民晚报总编辑缪克构娓娓道来这一品牌的过去与现在。
副刊"夜光杯"创刊于1946年5月1日,当时刊头"夜光杯"三个字由学者、书法家沈尹默题写。"社长赵超构先生经过漫长的思考,提出‘宣传政策、传播知识、移风易俗、丰富生活’办报方针。‘飞入寻常百姓家’是始终不变的承诺。"缪克构介绍,《夜光杯》每天有两个版面,"从1982年至今《夜光杯》长期坚守亲民风格,可能恰是读者喜欢它的原因之一。"
他谈到,编辑部在长期实践中提炼出八个字"杂、俗、新、实、知、美、趣、变",要做到雅俗共赏、传递真善美,从而紧贴人民生活,回应社会关切,符合大众口味。"《夜光杯》欢迎普通作者投稿。直到现在每天依旧有很多自由来稿,不少还是上了年纪的市民手写的。"不光保持传统,也在互联网时代冲浪——"音频、视频、直播、小红书等社交平台都要充分运用,今年发起‘夜光杯·左联·青年写作计划’等多个项目,不断培育年轻一代读者和作者。"
恰如"巨鹿之赞"总策划、作家刘运辉所朗诵的诗作《力量》——"神奇的力量回到事物本身/把卑微、琐碎、庸常抛弃/精灵从墙角攀上屋顶/握住新生或重归的情操"。78岁老副刊也在守正创新中保持"新生"活力。
作者:许旸
文:许旸 图:主办方 编辑:宣晶 责任编辑:李婷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