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 记者 安绮】11月6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山西陶寺遗址博物馆开馆有关情况,并公布陶寺遗址博物馆定于今年11月12日正式开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陶寺遗址博物馆外景(图片来源于国家文物局官网)

陶寺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型聚落遗址,年代距今约4300年至3900年。遗址1958年被发现,1978年正式发掘,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陶寺遗址,是中华文明起源及早期发展中的重要节点,是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收并蓄、连绵不绝特质的生动写照。

陶寺遗址博物馆建设项目是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重点项目,被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博物馆建设项目启动以来,国家文物局会同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财政部等高度重视,予以重点支持,指导山西省、临汾市政府和各级文物部门悉心组织、有序推动,日前已经完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陶寺遗址博物馆馆藏文物(图片来源于国家文物局官网)

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司长闫亚林表示,陶寺遗址博物馆的建成与开放,是中国考古和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史上的一件大事,更是新时代以来中华文明历史研究不断引向深入、大遗址保护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缩影,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陶寺遗址博物馆是集中呈现陶寺遗址考古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据了解,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陶寺考古研究,将其纳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长期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省文物部门联合开展系统的考古调查、发掘工作,完成遗址分布范围内约400万平方米的考古调查,勘探面积达280万平方米,发掘面积近3万平方米。

考古发现城墙、大型建筑基址、祭祀遗迹、手工业作坊区和墓葬区,出土了铜器、玉器和朱书陶壶、彩绘蟠龙纹陶盘等珍贵文物,来源十分广泛,元素汇聚四方,还有部分学者推测可能与天文观测、记时等有关的遗迹和遗物,反映出距今4000多年前后以陶寺为代表的中原地区,在广泛吸收各地文明要素的基础上创造发展、迅速崛起、走向一体,引领中华文明发展新格局。

特别是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陶寺内城取得一系列重要发现,其中,内城1号建筑基址面积达6500平方米,是迄今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最大的单体夯土建筑基础之一,内城被判断为类似后世都城中“宫城”性质。在内外城之间还有多处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墓中往往随葬大量文物,且出现鼍鼓、土鼓、石磬等固定组合、固定数量、固定位置的现象,反映“礼乐制度”很可能初步形成;许多小型墓葬没有任何随葬品,说明当时不同群体之间社会地位差异显著,阶级分化严重。这些发现生动表明,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进入新的重要阶段,陶寺早、中期聚落已经初步具备早期国家特征。

陶寺遗址博物馆的建成,让陶寺遗址拥有了高质量展示中心,集中展出230件(套)珍贵文物,多璜联璧、彩绘蟠龙纹陶盘、铜蟾蜍片饰、绿松石镶嵌腕饰、彩绘漆木器、骨质口簧等集中亮相,结合光影、数字化等技术,全景式展示陶寺遗址在城址规划营建、手工业制造、艺术创造等方面的突出成就。遗址博物馆特设考古历程展厅,致敬陶寺发现以来60余年的丰硕考古成果和一代又一代的考古工作者,让观众直观了解考古学科。

与此同时,遗址博物馆的建成开放提升了陶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水平,为游客参观游览、当地村民休闲游憩提供现代化的公共文化空间。

遗址博物馆开馆以后,将充分发挥考古研究的基础支撑作用,依托正在持续开展的考古发掘和多学科研究,不断充实展品和成果,持续改进展陈内容,充分体现“考古味”。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工作站、陶寺遗址现场展示、考古研学中心等形成功能互补,更加立体全面阐释灿烂辉煌的陶寺文化及其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影响,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同时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面向社会公众尤其是中小学生创新提供生态型、体验型、研学型的产品服务,提供大遗址保护利用的中国方案。

据悉,开馆后的陶寺遗址博物馆实行预约购票参观。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特定对象实行门票免、减政策,具体是:人民教师、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以及全日制大中专学生半价;现役军人、人民警察、消防救援人员、革命伤残军人,身高1.4米以下儿童,60周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持相关证件免费入馆。(本文内容综合自国家文物局官方公众号发布会实录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