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沸腾时代」原创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上海闵行区一所非常有名的中学——龙茗中学,火了。

根据媒体报道,这家学校的一位老师,给学生发放了一份奇葩调查问卷,调查学生的家庭背景和阶层。在最强调“公平”和“均衡”理念的教育行业,这一举措,简直是逆天了。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

到下午的时候,有媒体记者尝试在网络上搜寻相关信息,已经无法找该调查问卷的完整内容。网上留下的唯一痕迹,是一份闵行区教育局的情况通报,核心信息是:有一名实习教师,将校外问卷发放给学生填写,且该题目“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什么,一个实习老师,向学生打听你家里有多少钱,父母是否有权有势,会激起这么大的反弹呢?这个老师和这个学校冤不冤?

一点也不冤,因为它触及到了所有家长的底线:对教育不公平和潜规则的深深恐惧。

寒门再难出贵子?只是这一问,就能击碎无数家长的“玻璃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PART.1

最大的民生是教育:
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同等重要

很多家长可能都知道,把学校越办越好,是我国教育的核心目标。

但很多家长可能不知道,把学校越办越公平,是另一个同样重要的核心目标。

两手都在抓,都要硬。

我国教育部主管、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的《教育史研究》,日前专门刊文《中国教育体制改革45年:历程、经验与展望》,专门再次强调了质量和公平是同等重要的改革议题。

《45年》一文特别强调,让所有孩子都能有学上、都能上好学,就是最大的民生。公平和质量犹如一个硬币的两面,没有公平的质量,也就没有高质量的公平。

沸腾君认为,无论在世界各国,无论历史还是现在,公平和质量始终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永恒主题。古人如此,今人也如此。

在我国历史上,孔夫子之所以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开山第一人,就是因为他开创了“有教无类”的公平教育(虽然仅仅是破冰之旅),打破了阶级、血缘和贫富的限制。他老人家第一次明确提出要把教育对象面向所有的人,无论什么身份、无论贫富、无论年龄都应该而且可以接受教育。

自唐宋以来的科举制和背后的配套教育体系,自然有各种复杂问题且已经被扫入了历史的尘埃。但上千年间,该套体系一直是全球同时期先进的教育体系之一,在我国历史中屹立千年而不倒,其中的核心原因,就是在人才培养和选拔层面,都最大化地实现了彼时历史条件所能允许实现的最大公平。这套教育体系,甚至被有的人认为是我国的“第五大发明”,一定程度打破了贵族阶层和豪门家族的垄断,推动了人才的跃迁和交流,顺应了士庶阶层崛起的要求,提升了中华文明的进步,所谓:寒窗十年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

因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始终把提高质量和促进公平作为重点任务,积极探索提高质量、促进公平的可行路径,着力破解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PART.2

不公平和潜规则:
已经成为家长最大的焦虑和疑虑

但是,在当下,坦率地说,寒门是不是再难出贵子,已经成为所有家长最大的焦虑和疑虑。

大家的疑虑,并非空穴来风。龙茗中学的这份卷子,恰好点燃了这紧张和凝固了很多年的空气。

要知道,在我国经济和教育水平最发达的地区上海,在上海最知名的学区——闵行区,在闵行区首屈一指的龙茗中学,却发生了摸底学生家庭财富和背景的“问卷事件”,让人大跌眼镜之余,也感慨教育公平的任重道远。

闵行区的通报说,近日,针对家长和网上举报的"某中学调查问卷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经查,在龙茗中学任实习教师的一名学生,以开展科研课题为由,擅自将与他人在校外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带入学校,并发放给学生填写。该实习生的行为违反了学校有关规定,且调查问卷的题目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内外造成了较大的不良影响。此事也暴露出学校在管理上存在的漏洞。

言外之意,这是实习生违反规定造成的个案。

沸腾君认为,学校该不该背这个锅并不重要。这件事最让人深思和焦虑的,不是某个学校某个区某个老师的漏洞而已,而是这一事件背后折射的巨大社会问题。

在该问卷热点新闻的点评留言中,很多地区的很多家长反映,自己孩子从方方面面遭遇到了对家庭背景的调查和摸底。教育,已经成为“拼爹”的游戏了吗?

有家长说:我家娃今年初一,前几天学校刚做了问卷,问家里几台电脑,几辆车,几个卫生间好多奇葩的问题,父母什么职业,我就不知道学校了解这些想干什么!

还有家长说:我们幼儿园就填过了,一次表格统计父母学历年龄,一次网络问卷调查家庭收入,一次表格统计入住小区+职业。

这背后反映出的,还是我们社会对教育的过度焦虑和功利化。现在的教育,似乎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和品德培养,而是一种投资,一种竞争。家长们为了孩子的未来,不惜花费重金购买学区房、报名参加各种补习班和兴趣班。学校也为了提升自己的升学率和知名度,不断追求高分和高排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长们的焦虑是空穴来风么?

恰恰相反,连历史大数据,都在支撑家长们“拼命卷起来”。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中清(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之子,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梁晨及其团队的合作研究发现,在过去的150年中,中国的教育精英,即受过良好教育、最具优势的职业群体有四个阶段的转化:

1865—1905年,即清政府废除科举之前,超过70%的教育精英是官员子弟,来自全国各地的“绅士”阶层;

1906—1952年,超过60%的教育精英是地方专业人士和商人子弟,尤其是江南和珠三角地区;

1953—1993年,约超过40%的教育精英是来自全国的无产阶级工农子弟;

1994—2014年,超过50%的教育精英来自各地区的有产家庭,与特定的重点高中。

历史的大数据,是惊人的,也是无情的。

所以,教育的公平,是我们努力追求的方向。教育的本质,就是帮助每个人有机会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我们期待这一天早日实现,虽迟但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