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视剧《上甘岭》在央视一套的热播,那首经典电影插曲《我的祖国》也勾起了人们许多回起: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当年,电影《上甘岭》中那位在坑道里为负伤志愿军战士倾情歌唱的女卫生员王兰和插曲《我的祖国》一起,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经典片段,在无数观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现实中,王兰的原型之一——女卫生员吴炯,今年已经91岁高龄,就生活在天津。记者在和平区的一家老人院见到吴炯老人时,她的大儿子黄百鸣正陪着母亲坐在桌边翻看老照片。他告诉记者,母亲虽然年事已高,但只要听到《我的祖国》的旋律,老人一定会跟着哼唱,可以看出,那段岁月就像刻在老人骨血里一样,永远不会被遗忘。

平凡之中 蕴藏红色基因

2024年,距离上甘岭战役打响已经过去了72年,距离吴炯的事迹被发掘也已经有35年。提起母亲的故事,黄百鸣回忆说,当年刚刚得知母亲是电影《上甘岭》中王兰的原型时,自己和弟弟甚至也是疑惑多于激动。“说实话刚得知我母亲可能是上甘岭战役的幸存者时,我和弟弟都不太相信。”黄百鸣告诉记者。直到吴炯打开了一个老式皮箱,才揭开了老人尘封已久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百鸣回忆,那个旧皮箱在家里放了很久,只是在搬家的时候一定会带上,除此之外没什么特别。“在我的印象里,母亲就是一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先是在部队医院工作,后来跟随父亲来到天津,在一家企业做保健医生。而那只皮箱对我们来说不过是一个老物件,母亲也很少提及往事。”他说,而且在当年接受采访时,吴炯也反复表达过,“王兰”并不是具体的某一个女卫生员,她应该是对所有参加上甘岭战役的女卫生员艺术的概况和升华。“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初参加抗美援朝的老兵一个个故去,母亲也表示,国家的繁荣富强来之不易,人们不应忘记那段历史,她作为亲历者有义务讲述英烈事迹,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和激励后人。”

尽管在天津生活了65年,但黄百鸣觉得母亲骨子里那份川妹子的“辣味儿”一直没有褪去。可能在多数人眼里,吴炯把更多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两个儿子早早就独立了。黄百鸣说:“母亲的事迹被报道出来的时候,我刚过而立之年,身边也有朋友问我是不是可以借这个机会寻求更好的发展,我都是一笑而过。因为,母亲多年来的言传身教告诉我,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脚下的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奋发不辍 奉献志愿服务

吴炯曾说,在战场上,听诊器就是她的武器,帮她救回了数百条生命,而这件“武器”也一直伴随吴炯,即使在她退休之后,仍然发挥着作用。

原本企业保健站是个轻松的工作,但在黄百鸣的记忆里,母亲对工作特别认真,硬是把它干成了重活累活。她为每一位前来就诊的职工建立了医疗档案,遇到突发急病或行动不便的职工,就跟着到医院忙前跑后安顿妥帖。即使是节假日,吴炯也很少在家,常常是忙着去图书馆查资料,年过半百了还扎在年轻人堆里一起培训上课。有人质疑吴炯,一个快退休的人还弄什么文凭呢?但吴炯丝毫不受影响,53岁的时候拿下了医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大专文凭。她说:“面对有些人的质疑我很奇怪,难道服务还分年龄吗?再说了,医疗这个领域更是要活到老学到老,没有真本领,糊弄人怎么行?”

吴炯践行了自己“服务不分年龄”的理念。1989年,和平区新兴街道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志愿者协会,吴炯立即报名,成为第一批志愿者,从此社区里有了个“吴大夫”。吴炯有三件宝——医疗箱、台账本和保健卡。医疗箱里装着她自掏腰包准备的血压计、听诊器等小型医疗器具和一些常备的内外科急救药品。台账里记录了社区186位行动不便老人的身体状况、病情规律和用药情况,方便吴炯定期上门服务,及时给予指导帮助。保健卡是吴炯自己设计制作并发给身患慢性病且能够外出的中老年人的,上面写明了每位保健卡持有者不同的病情和用药注意事项,还有吴炯家的电话,供大家随时沟通和求助,先后使用过这种保健卡的中老年人有300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艳梅是和平区新兴街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的会长,她来到协会的时候,吴炯已经82岁高龄。陈艳梅回忆说:“在进入协会之前,我在社区工作,刚来社区时,前任负责人孙桂萍就介绍了社区里有位知名的吴炯‘吴大夫’,曾经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救死扶伤,退休后又作为志愿者默默奉献了20多年。最开始,她是走街串巷义务服务,后来腿脚不便了,就加入‘五老宣讲团’在基层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不仅如此,她同时还加入了社区的合唱团和编织组,可以说是一刻没有停歇。即使后来住进养老院,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她都会积极参加活动。吴奶奶总说,自己年纪大了,还能做的事情不多,多参加活动既是带头也是宣传,不觉得累。”

2013年3月21日,在自己80岁生日的那天,吴炯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见证下,填写了志愿捐献遗体登记表。黄百鸣对母亲的这个决定并不意外:“在她的心里,自己始终是一名军人、一位医生,她认为这是自己还能做的最后一件对社会有用的事,作为子女我们尊重她的意愿。”

时光荏苒 却从未被遗忘

吴炯78岁那年,出门买菜时不小心滑倒,导致腿骨骨裂、轻微脑震荡,需要卧床休息。她不想给任何人添麻烦,主动要求住进了养老院。也是从那时开始,她逐渐淡出了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随着时间的流逝,吴炯以前曾照顾过的老邻居有的已经离世,志愿者们也换了一批又一批,还会有人记得她吗?

“当然会记得。”陈艳梅对记者说,“吴奶奶在编织组的伙伴们经常会去养老院看她,换季之前她们总会织好毛衣、坎肩、帽子、手套给吴奶奶送去。我们志愿者协会、社区,还有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关爱退役军人协会的工作人员都会经常去看望老人,虽然吴奶奶现在言语沟通不太好,但是耳聪目明,喜欢听我们聊天,看到大家,眼里总是亮晶晶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泉里社区民政主任刘雯霞是社区里的年轻干部,让她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在前任社区负责人陈艳梅调走之前,交接工作的时候,特别叮嘱过他们“吴炯老人最喜欢的水果是猕猴桃和火龙果”。“当时我还挺纳闷,嘱咐这些干什么。后来,我承担起了慰问吴奶奶的工作,在接触中我越发觉她特别亲近随和,在生活上更是无欲无求,无论什么时候问起她,她回应时饭菜都是好吃的,生活都是舒适的。每次慰问带去的水果里,猕猴桃和火龙果她总是吃得更多些,我才明白当时陈姐为什么要特意叮嘱,也明白了陈姐他们对吴奶奶的关心和细心。”

前几年,金泉里社区成立了合唱队,队里有不少退役军人,而每次队里进了新人都会有人问起,电影《上甘岭》中的“王兰”是不是在社区里。还有合唱队员告诉刘雯霞,自己的同事也会提起吴炯,让他们有机会见到老人时一定代为问候,表达敬意。“每年母亲节和‘八一’建军节的慰问演出,合唱团一定会为吴奶奶准备节目。而每当有人问起吴奶奶的时候,我都会深受触动,因为这让我知道,不只是我们这些工作人员一直在关心着她,还有许多人惦念着她,并且受她的影响也在传递着爱。”

2019年,本市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陆续成立,对辖区内的退役军人进行了入户登记和信息采集。“在此期间,我们又挖掘出了吴奶奶一些新的事迹,同时经过梳理档案后我们才知道,她退休后收入并不高,2019年每月退休金是3000多元。即使自己的生活并不富裕,但她仍然坚持资助了一名从广西来津的困难家庭女孩小云雨(化名),一直资助到她上完大学。而吴炯却选择了距离自家较远、收费较低的养老院,尽量节省开支。”新兴街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孙萌萌对记者说,“得知这个情况并了解到吴奶奶对社区的情怀之后,各级退役军人事物部门专门研究解决方案,将吴奶奶接到了她家门口的一家养老院。”黄百鸣告诉记者,他的母亲曾说过不需要争取什么待遇,因为和那些牺牲了的战友相比,自己得到的已经很多了。

如今,吴炯那个旧皮箱里的各种物件已经分别被和平区档案馆和相关博物馆收藏展览,金泉里社区也成立了“老英雄模范基地”,经常会有中小学生来基地学习吴奶奶的事迹。采访中,记者注意到,每一个接触过吴炯、了解过吴炯事迹的人,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召,对那些像吴炯一样的志愿军战士由衷敬佩。永远难忘“一条大河波浪宽”,更难忘的是它背后那些为了国家和人民献出一切的英雄们,他们如同澎湃的波涛,永远激荡在人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