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张特别的黑白照片——
在阿道夫·希特勒位于摄政王广场的寓所,一名全身赤裸的女性坐在浴缸里,浴缸外是她脱下的满是泥土的靴子,旁边还放着一张希特勒的肖像照。
照片拍摄于1945年4月30日,浴缸中的“模特”当时没有想到,就在她拍完这张照片后不久,希特勒就自杀身亡。
也正是随着这张特殊的照片,世人才逐渐了解照片中女人的不平凡的人生。她并不是一位“合格”的母亲,却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战地记者之一——《李》。
这是奥斯卡影后凯特·温斯莱特主演的传记电影,改编自美国摄影师李·米勒的真实经历。
她是当代公认的最伟大的战地摄影师之一,尤其是二战期间拍摄的集中营照片,至今都是最重要的战争影像。
然而,她的作品一直到她去世后才被世人所知。
1977年,李·米勒因癌症去世,她的儿子托尼偶然间在自家的阁楼里发现了6万多张底片以及各种印刷品,均出自李之手。
通过这些照片,托尼才渐渐了解到母亲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也渐渐明白了成长过程中,母亲整日酗酒背后的真正原因。
他把这些照片和资料整理、发表出来,并为母亲撰写了传记,最终才有了今天要聊的这部电影。
李在19岁时,就已成为时尚杂志VOGUE的封面模特,过着明星般的生活,身边不乏出色的追求者。但她并不满足于这种任人欣赏的被动职业,而是拜师于超现实主义艺术家曼·雷学习摄影。
之后经过短暂的婚姻,李开始旅居法国,同时为英国版VOGUE拍摄时尚照片。
二战爆发后,每天急速变化的战局,让她越来越不满足于拍摄时尚照片,她渴望用自己的镜头记录正在发生的一切,于是申请成为美国陆军战地记者,用她的禄来弗莱克斯照相机,记录战时、战后欧洲最真实的历史。
她是战争期间欧洲唯一的女性战地摄影师,拍摄的照片自然、真实,也从不避讳血腥、残酷的现场。
《李》的主线故事,就是随着时间顺序,讲述女主做战地记者时的多个瞬间——
女主第一次直面危险的炮火,是被派去法国圣马洛期间,她在士兵的掩护下,拍摄到了远处爆炸传来的一大股黑色浓烟。
直到后来她才意识到,那是凝固汽油弹爆炸后产生的黑色浓烟,这种武器不仅能产生上千度高温火焰,还能够附着在人体上长时间燃烧,造成烧伤、窒息、神志不清,以及各种后遗症,如今已被国际公约禁止使用。
换句话说,女主冒死拍下的这场爆炸,直接记录了人类在战争中的残酷行径,可想而知,这张表现“胜利”的照片,最终并没有被“审核员”通过并刊登在英国版VOGUE上。
战斗结束,圣马洛的纳粹士兵被俘,幸存的人们欢呼雀跃。
但与此同时,一场“审判”在街头上演,几个年轻女孩被推搡进人群中,在一片“婊子”的谩骂声中被剃光头发——她们因为被纳粹士兵诱骗,成为了“通敌”的罪人。
女主深知,这些女孩并不是能左右战争的人,但此时的她无能为力,只能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这残忍的一幕,照片中的女孩充满恐惧与屈辱,失去了生的希望。
1944年,盟军从纳粹手中夺回对巴黎的控制权,街头一片欢呼庆祝。
女主想到了自己的朋友们,就在战争爆发前,他们还曾一起享受着日光与美景,探讨着未来的人生和当下的政局。
然而,当女主寻着熟悉的地址再次找到朋友时,对方已经变得憔悴不堪——她的丈夫被抓走,她也在长期囚禁中备受肉体折磨。
其他幸存的朋友们告诉女主,还有一些人被推上了火车,再也没有回来。
这让女主意识到,她的使命并没有就此终结,还有更多的真相需要通过她的镜头被公开出来。
于是,女主不顾爱人的反对,毅然前往德国边境的集中营。
在那里,她和同事见证了最残酷的真相——
破旧不堪的列车停在铁轨上,车厢里堆满了人,他们早已失去生命体征,散发出一阵阵难以忍受的恶臭。
集中营角落的一处房间,躲着十几名女性囚犯,有的还未成年。
她们看到穿着军装的女主,立刻吓得浑身发抖,直到女主脱下帽子,展示出自己的长发,她们才放松了警惕,捧着干涩的面包狼吞虎咽。
女主小心翼翼地接近一个瑟瑟发抖的女孩,为她拍摄了几张照片,就再也不忍心按下快门。
照片中那双惊恐的双眼,从此停留在了女主的脑海中。
而集中营最让女主不能承受的一幕,是其中一个囚牢中,竟然堆满了瘦骨嶙峋的尸体,她和同事忍受着刺鼻气味和即将崩溃的神经,拍摄了一张照片就快速离开了现场,再也不忍多看一眼。
之后,便是开头提到的那张著名的“浴缸”照片。
女主和同事来到希特勒位于摄政王广场的寓所,买通了门口的美军士兵,低调进入其中拍摄。
她来到希特勒的浴室,忽然有了一个灵感,快速脱掉衣服走进浴缸,让同事完成了这场特殊的摆拍,也许这个行为带着些许鲁莽和冲动,但却是女主对于战争、纳粹最直接的个人表达。
那之后,女主平安地回到伦敦与爱人团聚,她希望自己几乎用性命换回的照片,能够被刊登在英国版VOGUE上,让世人看到二战最真实的一面。
然而,等到最新一期杂志送到,女主并没有看到自己的作品,仿佛那些曾经亲眼目击的生灵涂炭从未发生过一样,就这样消失了。
冲动之下,女主来到VOGUE的办公地点,亲手把自己送去的底片剪碎,她想到那些在战争中被囚禁、羞辱、践踏的女性,就忍不住为她们感到痛心。
而女主之所以情绪如此激动,是因为她也曾是性侵受害者,那时她尚未成年,而母亲却为此感到羞愧,令她从此不再谈及此事。
影片中,女主曾说自己有时也搞不清楚,为什么会如此坚决地去做战地记者,但随着镜头的记录,她越来越清楚自己正在做的,就是要让那些弱者的遭遇为世人所知。
现实中,李拍摄的那些没有被英国VOGUE采纳的照片,最终在各方争取下,被刊登在了美国VOGUE1945年六月刊上,标题为believe it。
从传记片的角度来看,《李》是一部完成度比较高的作品,影片按照时间顺序,配合女主的旁白解说,向观众讲述那个从封面模特转为摄影师、从街头走向前线的女性的不平凡人生。
而在主打回忆的主线故事之外,导演特地安排了一条正在进行的支线,女主的儿子托尼一边看着那些照片,一边采访她,用两人之间的对话推动影片主线。
这样的方式,弥补了现实中托尼与母亲李之间的误解和隔阂,母亲的疏离皆因战后形成的PTSD。那些母亲从未讲述的、儿子从未听说的故事,最终通过《李》这部电影得以实现。
主演凯特·温斯莱特此次不仅百分百奉献了精准且大尺度的表演,还同时兼任影片的制片人,财务、选角、拍摄,几乎是全程亲力亲为。
可以说,这部电影不论是主演还是原型人物,都在用自己的行动向人们证明女性的强大力量。
这是一部侧面视角讲述二战真实历史的电影,也是一段职业女性打破性别偏见的奋斗历程,那些被摧残的、奋力发声争取的,都值得被我们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