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定陶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精神,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按照“轻车、壮马、赋能”工作思路,紧盯“痛点”、直击“难点”、疏通“堵点”,切实为基层松绑赋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基层治理服务效能全面提升。
明责减负“轻车” 破解基层权责失衡问题
“全区开展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以来,工作比原来轻松多了,检查、报表少了,我们可以放下心来为村民办实事。6月份以来,俺村新建粉条厂3个、冷库一座,增加新就业人员37人。”11月4日,定陶区马集镇刘庄村党支部书记刘化旺说。
定陶区大力实施为基层减负赋能行动,指导镇街结合实际全覆盖制定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指导文件,规范“三清单一制度”(职责清单、协助清单、负面清单和准入制度),进一步为基层松绑,将未提供保障且村(社区)难以承接的工作事务全部清返回职能部门,村(社区)承担事务减少至36项,进一步把牢把实村(社区)事务的“入口关”。
以“坚决摘牌、规范挂牌”为原则,定陶区常态化开展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标识标牌整治“回头看”,组织各镇街党委副书记带队交叉检查,从源头上下硬功夫整治村级组织挂牌乱象。
定陶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胡天亮介绍:“今年以来,将无明确依据且未提供保障的26个挂牌事项进行清理规范,全区累计清理规范挂牌626块。”
定陶区按照“精简、规范、高效、便民”的原则,研究制定《定陶区村(社区)证明事项指导目录》。今年以来,将没有法律法规政策依据的22个证明事项进行清理规范,全区村(社区)明确可出具证明事项精简至8项。
能力建设“壮马” 破解基层力量薄弱问题
定陶区大力实施社区工作者提能行动,健全完善社区工作者选拔聘用、待遇保障、教育培训、考核评价、关怀激励、管理监督、人才储备等制度,新招录镇街公务员27名,为327个村选配了后备干部1188名。截至目前,社区工作者达500名,全区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中社区工作者达到18.3人,社区力量得到有效加强。
定陶区按照分级分类、制度化、常态化原则,开展示范培训、集中培训、全员轮训及跟岗锻炼,切实提高基层干部发展经济、改革创新、依法办事、化解矛盾、带领群众能力。今年4月份以来,积极组织167名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参加省、市、区学习培训,进一步提升基层干部理论素养和履职能力。
定陶区建立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和基层治理观察联系点问题直通机制,畅通问题收集、会商研究渠道,形成日常了解、经常分析、共同解决的基层减负工作推进体系。将为基层减负等事项纳入党建工作成效考核指标负面清单,常态化开展减负工作督促指导机制,强化过程控制和全程把关,确保减负工作落地落实落细,使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治理促发展。
南城社区党委引导回汉居民融合发展经济,在“谁服务、服务谁、如何服务”上下功夫,秉持“1324 昼夜守护”的服务理念,创新“红石榴”品牌,减负赋能,清理牌子3个,建设高标准食用菌棚108个,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统一规划建设了一公里的清真食品一条街,涵盖了牛羊鸡鸭及清真特色糕点等,店铺达130余家,有效解决了500余人的再就业问题,共享基层治理发展成果、共建美好家园。
智慧平台“赋能” 破解基层合力不足问题
11月3日,在定陶区滨河街道姚庄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党员孔令慧正在为高龄老人邓现华理发。
“我是社区志愿者,为群众服务是我的义务。”孔令慧说。
姚庄社区党委书记姚元福说:“老人理发,一个电话或是微信,令慧就会及时服务到家。”
定陶区依托一网统管数字化平台,以网格为基本单元,构建包括基层党组织、村(社区)、流动人员等组织架构板块,优化“我有诉求、受理情况、分办提醒”等模块,建立完善基层治理数据库、畅通“总客服”渠道,实现全区基层基础信息一键查询、群众诉求一键响应、监督管理一键催办。
定陶区利用大数据算法模型搭建数据分析看板,围绕事件分类、发生地点、发生时间、涉及人群、紧急程度、诉求上报频次、增减幅度等关键信息,将各类事件信息以图表、地图等形式直观展示,精准分析和判断基层治理态势走向、突出问题和敏感事项,切实做到重大风险防患于未然、敏感事件化解于未发。
聚焦人民建议征集的堵点难点,定陶区搭建“我有建议”模块渠道,实现群众可便捷在线反馈意见建议功能,拓宽人民建议征集渠道,全方位建立指导人民建议征集工作试点机制,设置“社情民意箱”341个,建立特邀建议人制度,聘请马集镇袁堂村党委书记何茂军、半堤镇半堤村党委书记王宗民等16人为特约建议人,全面推开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及时收集梳理、跟踪转办和研究总结,推动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实现“收集—分办—吸收—反馈”的闭环式管理。
“今年以来,共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00余件,群众满意度达98%以上。”胡天亮说。(通讯员 刘天宇 王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