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张 若
岛内网络热门话题分析网站“网络温度计”对地方首长口碑排名定期更新,统计整理出10月网络声量前十的县市首长口碑榜,结果发现其中有8名上榜者的声量高点都跟台风假有关。台媒称,如何放台风假成为岛内地方首长的政治学新考验。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11月5日报道,台风“山陀儿”袭台,台南不少地区淹水,因此连放两天台风假,然而10月1日却无风无雨。有岛内网民质疑“南部乱放台风假”,还有民众涌入声量排名第七的台南市长黄伟哲脸书留言称,“每次说有台风就马上放假,是在放几点的”。台中市长卢秀燕的声量排名第四,过去台风侵袭台中时大多无风无雨,但10月出现两个强台风,当卢秀燕宣布台风假后,不少网民大赞“放得好”。高雄市长陈其迈声量排名第三,10月因台风造成淹水、停水停电,加上连放4天台风假,累积不少负面声量。台北市长蒋万安排名第二,10月因为台风造成的淹水、停水停电,以及停办刘德华演唱会,引起一些批评,累积负面声量,导致总声量上升、好感度下降。
联合新闻网称,台风天该不该放假是每个县市长都会面临的棘手问题。台湾艺术大学广播电视学系教授赖祥蔚表示,网民关注的除了要注重台风前的准备,还有发生灾情后的快速处理与态度。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广告学系教授钮则勋表示,台风假放不放都有人骂,给县市首长不少压力,或许应该把台风假决定权丢给“气象署”以专业统一判定。
11月4日,国民党台北市议员徐弘庭称,台风天放假与否依岛内“天然灾害停止上班及上课作业办法”,各县市政府预测风力、雨量等数据,决定后通报人事行政总处汇总,但如今台风来袭,各县市首长社交媒体主页就会涌入网民留言,放假与否都成为讨论重点,“民粹化并非好事,去政治化最好的方式就是让没有选票压力的人,按科学数据讨论”。他建议,应由地方政府讨论哪几个县市有生活圈就一同打包讨论,交由当局依科学数据,统一宣布放台风假与否。
在岛内社会,台风假也引发激烈争论。名嘴陈挥文坚称不该放台风假,认为“台风,是天灾;台风假,是人祸”。结果10月31日大量网民留言评论,很多人批评,台风天通勤上班太危险,但也有部分人称,“很多公司是直接扣假期的,台风支薪的公司相较于整体是少数”。台湾中时电子报2日称,“康妮”10月31日袭台,全台22个县市都停班停课,但KTV里却人满为患。
近年来,台风假几乎成为岛内政治人物讨好选民的工具。在这种情况下,岛内往往出现“不该放而放、该放而不放”的荒谬现象。政治学者王宏恩曾做过研究发现,选举年放台风假的概率,会比非选举年高。另外,当县市长宣布放假后,如果第二天确实遇上暴风雨,选民会记住其正确的预估,并以选票作为回报,每多放对一天,得票率会增加2%。岛内媒体人罗旺哲表示,从过去几次台风来看,各县市长大多都有一个默契,就是宁可错放也不要不放。
至于不支持放假的观点,有分析认为,一是因为干扰社会的正常运作,二是造成经济损失。台湾制造业发达,尤其半导体供应链是全球核心支柱,生产流程、供货一旦因台风假而受影响,可能冲击台湾甚至全球科技业。“三三会”理事长林伯丰曾表示,全台放台风假一天损失至少315亿元新台币。台湾中央大学终身荣誉教授单骥称,放台风假是政治正确,但经济未必正确,“为此,我们是否能在政治正确与经济合理之间,有一个比较好的平衡点呢?”
“台风政治学该改了”,台湾“FTNN新闻网”刊登的一篇评论称,台风是台湾每年都要面对的天灾,不放假可能造成民众生命财产的损失,放多了又影响经济,如何平衡两者成为当局的难题,“台风政治学”更是所有地方首长的必修课。而随着网络的发达,这种情况愈演愈烈——为了吸引民众关注提高热度,岛内媒体对台风的报道总是往严重说,每个台风都“堪比莫拉克”;要是台湾自己的气象局的预测不够“惊悚”,就用境外的预测,“语不惊人死不休”。而这些信息深入社会后,又反过来影响地方政府的判断。可以说,媒体、网络、政客三者形成了强烈的“共伴效应”,每经过一手,台风就看起来更严重,威胁越滚越大,放假也就越心安理得。文章称,台风假是台湾长期形成的社会文化,但当局对台风假的拿捏,的确可以更严谨、精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