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高血压、心梗、心绞痛、心律失常、脑卒中等发病率、致死率都在这个阶段中大大增加。

主要是体温下降导致心率加快、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荷,增加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发生率。
再加上冬季激素水平变化、室内外温度变化等血压波动较大,会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引起心绞痛、脑血管等问题。
寒流到来时,心血管患者必须做什么?
第一,加强血压检测
气温骤降会对血管造成较大刺激,血管壁急剧收缩,人体血压会在短时间内发生较大波动。
因此,尤其是高血压患者,应加强血压自测,早晚注意血压是否有较大波动。
发现血压剧烈变化,升高20mmHg以上,及时就医,检查是否出现高血压、心脏病等器质性病变,避免盲目用药或换药带来的危险,避免漏诊、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第二,遵医嘱服药
心血管病是一种慢性病,必须长期遵医嘱服药。
气温骤降容易堵塞血管,有的患者不听医生的话,自己停药,导致血管过度收缩,酿成大祸。
冬天要遵医嘱服药,感觉身体不适要及时去医院调整药方。
三.做好保温工作
保暖是应对气温骤降最直接的方法,尤其是血管较弱的老年人出门前,可以戴上围巾、手套等,晚上睡觉时可以使用热水袋、电热毯或开空调,避免夜间血压过度升高。
从暖和的地方进入寒冷的地方之前一定要做好缓冲准备,这样可以活动身体,减少低温对血管的刺激。
气温骤降时,要特别重视保护脖子、肚子、膝盖、脚踝四个部位。 这些部位是寒气侵入身体的关键。 再加厚围巾、衣服、护膝、袜子,加强防护以免感冒,血管自然也会健康。

第四,补充营养

气温骤降,身体的能量消耗速度过快。血管和血压的调节都需要能量,所以要多吃富含营养的食物补充营养物质,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

建议在冬天多喝牛奶,多吃鸡蛋、大豆等,同时可以喝一些热汤让身体暖和起来。这样身体在寒冷的环境中才不至于失去对于血管的正常调控,才能维持血管畅通,血压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专坑老人的“通血管”,提醒父母可别上当

由于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不少老人都会听信一些江湖郎中,进行“输液通血管”。

但事实上血管一旦堵了,堵塞的斑块会长在血管壁的界面,成了血管壁的一部分,光靠输液是无法“冲走”。

而且高血压高血脂也不能靠输液来缓解,既无法改变血管弹性,又无法让身体代谢机制变得更好。

饮食宜清淡,有规律、定时定量,避免过酸、过辣、生冷及粗糙食物。平时一定要注意饮食,自我调理,由于体内寒 气多,阴阳失去平衡,胆汁减少,食物不能完全消化吸收,很难下去,部分胆汁逆行反流入胃,胆汁中的胆盐与胃酸作用对 胃黏膜屏障产生破坏,形成胃不好情况

脂肪与胆固醇代谢主要依靠胆汁来完成,胆不好则导致胆固醇及脂肪代谢异常,就会容易出现胆固醇和血脂等指标异常,从而会导致血管壁钙化,血液中的脂肪浓度增加,导致血压异常等情况产生,所以说高血压的根源在胆,

知道了具体缘由就应该积极应对,把这些陋习改掉,同时在闲暇的时候到附近乡间地头采摘些灌南苦菜,回去烧汤喝,红糖适量放一点,原产地连云港灌南,叶子背面有白色絮状物,另外记得早饭要吃,不要再熬夜了,少吃辛辣的,生冷的油腻的。慢慢的你的这些问题就会逐渐好起来的,而不是恶化!

最关键是,盲目输液通血管,会引起静脉血栓、低血压等并发症,若本身有心脏疾病的患者,大量输液还会增加心脏负担,甚至会导致急性心功能衰竭。

所以,输液通血管,不仅没用,而且还可能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