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校园,一个充满梦想,让人短暂忘却“内卷”的地方。

毕业25年后,何小鹏在华南理工大学的校园里,再次讲述了一段关于梦想的故事。

如果说梦想在1997年,是那个暑假,何小鹏在华南理工大学西18宿舍楼,帮整栋楼连上了网络,看到了一个更宽广的世界;那么如今,梦想是AI开启了一个新的未来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抵达梦想的路径,就是小鹏汽车未来10年所要做的事情。

在小鹏MONA M03上市的那晚,何小鹏提出了小鹏汽车未来要成为面向全球的AI汽车公司的目标,但相比于当下MONA M03的爆款,大多数人无心关注诗和远方。

我想小鹏汽车把AI科技日与P7+的上市分为了两天进行,或许也有这种考量?该听梦想故事的时候,就好好听故事。

在AI科技日上,小鹏汽车正式发布了增程技术,解构了AI对于自动驾驶、座舱、电池等汽车体验的革新,以及关于芯片、飞行汽车和机器人的最新进展。

这些技术,从现在到未来逐渐将应用于小鹏的多条产品线,小到老车主实现智驾与座舱升级,大到小鹏未来10年的发展成败,11月6日的这场发布会,都会是一切变化的起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做增程,就要做不一样的增程

尽管之前坊间传闻已经基本做实了小鹏要加入增混赛道的消息,但这一次是官宣——小鹏鲲鹏超级电动体系发布。

而关于为什么要做增程这件事情,最简单粗暴的答案,或许是为了销量,毕竟新能源市场的增长中,增混产品成为拉动力已经是可见的事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梦想的故事,总要再丰满一些。何小鹏说:“做一个普通的增程没有意义,但从未来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来看,是否有不一样的增程?我认为非常有价值。”

如果考虑到稍早传闻,蔚来“萤火虫项目”会面向海外市场推出混动产品的消息,或许就可以理解何小鹏这句话的意思。他提到了前段时间在墨西哥走访的经历,相比于中国完善的基础建设,在墨西哥建好工厂,可能会面临没有电的困境。

而在海外市场布局纯电补能网络,显然是比在国内更具挑战、更加困难的事情,因此多元的动力形式可能更适合不同地区市场的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更深层的,是小鹏为新的动力系统取名为“鲲鹏超级电动体系”而没有使用“混动”、“增程”这样的字眼。抛开这是否有对于纯电的最后一些执念不谈,这个名字至少意味着,这套增程系统的根基是建立在纯电之上的——全域800V高压碳化硅平台、搭载5C超充AI电池、混合碳化硅同轴电驱、AI电池医生、AI动力以及运行噪音仅为1dB的静音增程器。

小鹏并未透露这套动力系统的电池供应商,但考虑到此前宁德时代发布的骁遥超级增混电池可以实现4C超充,小鹏这套AI电池似乎又更进一步,实现“1秒充电1公里”,12分钟充满80%的速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里,AI的意义被第一次提及。通过专属“电池管理芯片”,AI电池医生可以将电池寿命有效提升30%。

而全新一代混合碳化硅同轴电驱,电驱CLTC效率高达93.5%,并且体积仅为上一代电驱的三分之一。

通过AI赋能,小鹏鲲鹏超级电动体系可以实现纯电、增程的丝滑切换,面对不同道路条件智能调节。这套系统可以实现纯电430km续航,综合续航1400km,从账面参数来看,可以达到目前行业的头部水平。

这也就很好地解决了当下用户既需要纯电的驾驶、补能体验,又无法放弃油箱与发动机所带来的心理安全感的问题,也可以帮助小鹏在增混赛道实现后来居上的可能。

AI改变汽车的底层逻辑

AI火热,但AI与汽车之间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大多数人在目前所能看到的体验,仍然停留在画一幅画,或者和车机来一段对话的阶段。

何小鹏以小鹏汽车未来的产品技术趋势,向我们展示了AI改变汽车行业的一种具象的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是智能驾驶,这或许是最容易理解的,毕竟如今“端到端”、“大模型”都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词汇。

3个月时间,小鹏车端大模型带来“拟人感”提升4倍,实现“轻地图”、“全国都好开”的体验,而到今年四季度末,可以实现“轻雷达”、“门到门”。这是AI带来的智驾体验的快速提升。

到明年Q4,小鹏目标是实现类L3智能辅助驾驶,百公里接管<1次,2026年达到部分场景的无人驾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体验背后,是小鹏图灵AI智驾体系“云端-模型-芯片-硬件”的全栈自研,包括图灵云端大模型、图灵车端模型、图灵AI芯片和小鹏沧海底座。

其中云端基础大模型在2025年算力可达10EFlops,通过80倍车端参数量的强化训练,可以大幅提升车端模型的上限。而随着未来轻地图、轻雷达、重算力的时代的到来,端到端大模型对车端算力的需求极大,也会使得公版芯片的通用算力被浪费,因此,定制芯片成为了必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灵AI芯片专为AI大模型定制,拥有40核处理器、最高可运行30B大模型参数、2个自研神经网络处理大脑(NPU),2个独立图像信号处理器(ISP),采用面向神经网络特定领域架构(DSA),并且针对车用安全设计的独立安全岛。

今年10月,小鹏图灵AI芯片已经跑通最新版本的智驾功能,仅用40天就完成了2791项功能验证。未来,该芯片可应用于AI汽车、AI机器人和飞行汽车,甚至在L4自动驾驶领域,可以实现主流芯片“一颗顶三颗”的效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去自动驾驶,通过沧海底座——AI汽车中枢神经系统,可以打通汽车的各个底层软件,让AI在车内无处不在。其总通讯带宽提升33倍,摄像头出图速度提升12倍,哨兵模式能耗减少72%。

而在座舱领域,小鹏天玑AIOS也正式发布,基于图灵AI芯片和座舱芯片的双驱动,将重新定义智舱系统架构。AI算力和CPU算力相比传统智能座舱提升20倍,并且可以实现类GPT-4o的大模型上车。从而实现更加自然、无感的人机交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可以自动实时感知车主语音和行为,以及周边环境,自主思考判断车主需要提供何种座舱服务。何小鹏举了一个小例子:车辆需要开启后备箱门,但距离车库墙过近时,系统可以理解车主的行为,自动将车向前移动后再开启尾门。

而从音响、动力系统,到电池与底盘,AIOS都可以帮助这些硬件实现进化,本质上就是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同时降低损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说这些可能距离普通用户还稍有一些遥远,那么得益于AI技术的加持,小鹏可以为此前Pro版本的用户提供智驾能力的升级,以及为早期820A芯片车型提供智舱升级,或许是对于老车主而言最现实的好处了。

飞行器与机器人:上天、入厂

关于小鹏汇天的飞行汽车,何小鹏透露了几个新的进展与信心。

小鹏汇天飞行汽车,5分钟上手,3小时出师——简单,没有门槛;高管团队累计飞行里程必须超过5,000公里——对产品有信心;“陆地航母”飞行体已完成适航合格证申请受理,有望尽快取得中国民航型号合格证,2026年有望实现一键报备即可起飞——政策与法规的限制正在加速解决;空中智驾、全域安全冗余、双旋翼失效依然可以安全飞行——足够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即将到来的中国航展,陆地航母飞行汽车将实现公开首飞,今年12月正式启动预售。

在何小鹏看来,AI机器人也将是未来出行探索的重要一环,当然,选择在科技日发布AI机器人的新进展,或许也有小鹏“秀肌肉”的考量,毕竟何小鹏说:“做AI机器人比AI汽车更难,要有AI能力、芯片研发、硬件开发能力。同时,没有500亿投入做不好AI机器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鹏的AI机器人Iron以1:1类真人的姿态展现,拥有超过60个关节,可以像人类一样行走、站立、躺卧。在现场发布的一段AI机器人工作视频中,戴上手套的机器人手部甚至看上去和人类没有任何区别。

而AI机器人的技术有很多与AI汽车同源,比如图灵AI芯片为其提供了聪明的大脑,使得机器人拥有自主思考甚至推理的能力;比如端到端大模型让其具备行走能力,手指可以完成抓、拿、放等精巧的任务;比如小鹏天玑AIOS赋予了他更流畅对话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小鹏半开玩笑地讲,AI机器人在工厂工作拧螺丝的效率,比自己高得多。而未来,小鹏AI机器人还会进入销售门店、办公室、家庭等更多场景,融入人类生活。

此外,何小鹏还在发布会上透露了一款正在研发的“Ultra”车型,将为行业呈现Robotaxi的全新形态,搭载多颗小鹏图灵AI芯片和小鹏沧海底座,车端算力高达3000T,拥有L4智能驾驶能力。而线控转向技术也在积极布局,有望让方向盘在未来从必选变为可选。

大公司视点

小鹏或许不再希望外界只把它当做一个汽车公司来看待,而是要成为一家AI科技公司。从AI汽车、飞行汽车、机器人,到芯片和OS,AI正在深刻改变着这家公司的产品、技术发展路线。也是小鹏的这场发布会,让外界看到了AI与移动出行领域的更深层链接,以及其中的必然和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小鹏将2024年最重要的两场发布会选择在了母校的校园,说小鹏“技术驱动”、“智驾领先”的标签是因为坚信技术信仰的结果,当谈到“臭搞技术的”时候反而有了些骄傲和自信……

这都让人相信,小鹏是一家被梦想而驱动的公司,也是一个有情怀但又脚踏实地的公司。

如果说,AI对于普通用户还显得有些遥远,对于很多品牌还是营销的噱头时,小鹏通过汽车、飞行器、机器人这些产品,以及背后的芯片、软件、模型、系统,已经在将虚幻的AI变为可以触摸的现实。

而这,也应该是一家立志成为引领者的企业,所该践行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