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法语:
闻居士久已念佛,不知曾注意于信愿求生西方否。佛法法门无量,无论大小权实,一切法门,均须以戒定慧,断贪瞋痴,令其净尽无余,方可了生脱死。此则难如登天,非吾辈具缚凡夫所能希冀。
若以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则无论功夫浅深,功德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此如坐火轮船过海,但肯上船,即可到于彼岸,乃属船力,非自己本事。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亦然,完全是佛力,不是自己道力。
然一生西方,则生死已了,烦恼不生,已与在此地久用功夫,断烦恼净尽了生死者相同。故念佛决定要求生西方,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彼离信愿以教人念佛求开悟之开示,切不可依。
念佛之要,在于都摄六根。当念佛时,摄耳谛听,即是摄六根之下手处。能志心谛听,与不听而散念,其功德大相悬殊。
此法无论上中下根人皆可用,皆可得益,有利无弊,宜令一切人皆依此修。本欲详说,以为时无几,恐误归期,故略取要义书之。余详文钞,嘉言录,阅之自可悉知。
——《印光法师文钞》• 与张静江居士书
妙莲老和尚法语:
我们灵岩山寺不是观想、观像,更不强调实相念佛;就是守住本分,老老实实持名念佛。怎么样老实?发个至诚心,不乱打妄想;至诚心发不出来就发个惭愧心,以这二种心来精进念佛。从至诚心发出,口中念得朗朗爽爽,耳朵听得清清楚楚,心里记数,记得毫不错乱。
一念是如此,百念、千念、万念也是如此;今日是如此,明日是如此,乃至毕命为期也如此。临终时必能蒙阿弥陀佛来接引,带业往生西方。安住不退转,直至一生成办,度生自在。
持名念佛固然要口念,但千万不要忘了用心念。用什么心?“今心”。
今者现在、此时此刻;当下这一秒是现在,到第二秒时,第一秒已过去了。钟一秒秒很有规律的运转着,我们的心也要如钟滴答滴答一般,不断保持着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句接一句,念念无间。当下这句一念过就不再理会,心念紧随下一句佛号;句句保住“今心”,念兹在兹,不思前、不想后,只把握当下,安住现在。
时时安住就不空过,则道业时时增长,佛果圆成。经云:“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最重要的还有“现在心不可得”。心既不可得,万法亦了不可得,烦恼虚妄也无自性;故念佛时先保持现在心不动,则一切烦恼、妄想之心就没有了。为什么?实相无相,三心不可得;能如此正念作观,即持名而入实相,则可直生上品莲台!
现在我们是持念佛名,那怎样观呢?观就是观照,也就是注意、集中心力;观佛号就是指注意听念佛的声音,用耳根观听;如果口念着佛号心却没听到,让佛号跑掉没收摄回来,这就是没有观照、观听。
念佛人将佛号音声听回来,这就是反闻观音,此是用耳根修法;声声佛号听回心中,此是忆佛念佛。圣号是弥陀佛,耳闻是观世音,忆念是大势至;如此念佛人是取西方三圣为所正观境、正念法。
念佛不管大声念、中声念、小声念,抑或金刚念、默声念都好,只贵于“念念净念相继”不可间断!“金刚念”就是只有唇舌在念,你旁边的人都听不到;若唇舌都不动,只在心中念,这叫“默念”。默声念虽是不出声,但自己心中念得字字分明,也听得明明白白,意中佛号仍观得清清楚楚。如是念,心清净,声音分明,听得法喜。
如何知有用心念?即念每句佛号时,耳都听得清清楚楚、心记得明明白白。
能听清楚表示心在,否则一念忘了现在心,虽口念佛,耳未听明,表心跑走了,杂乱心攻入也,此即“心不在焉,听而不闻”;憨山大师也言:“口念弥陀心散乱,喉咙喊破也徒然”。口不能离心,一离心即无功夫。心佛相依,借口持念,耳闻,此乃用功之命脉处。
佛家有“多散众生数息观”,每个众生都是心散乱的,天南地北地乱想,这就离不开轮回六道;佛陀大慈悲,教我们不要乱想,断绝凡心,回归正念。怎样回归正念?数息是一种方法,但没有佛功德力,还是念佛好。
念佛怎样念?平时你一面念还是一面天南地北地想,现在要叫它不要想;初步你听念佛的声音,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朵听得明明白白,心中念一句你知道一句,乃至百千万句,句句你都清楚。照这个方法念,久之怎么不得一心?如何不得三昧?“三昧”就是正定不邪思。
念佛可以用念珠念,也可以按手指来计。若用念珠就每念三声佛号拨一粒念珠,你不要念一句拨一粒,这样一粒粒拨过去很容易打妄想。我们用功念佛一定要用心念,用功这“功”字一定要“工”上加“力”才行;要发至诚心力,记得好好的。照这样三声拨一粒,再慢慢增到十声一记,用此方法就能对治妄想了。妄想消灭就得念佛三昧。
持名念佛当然重在心,但初发心的要重在身、重在口——身要礼佛、口要念佛。口念得清清爽爽,耳朵听得明明白白,再加上心在记数,这样就是身、口、意三业同时用功。
如此日积月累,罪业清净了、功夫相应了,福慧就来临;到那时你对一切人事自然应付如仪、得心应手,对任何人不起分别心,不憎不爱、没有是非,过着最自在、最安乐的人生。学佛的人,此生就快乐,将来还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