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说,女儿宁宁以前学习还可以,现在无论怎么催,宁宁都不愿意写作业了。可以说是一提学习,家里边就鸡飞狗跳的。闺蜜气得动手打过几次宁宁,但也没有什么作用,女儿好像还有点厌学了。
前几天我去闺蜜家溜达,正好她在看孩子写作业。看得出来闺蜜的脸色很差,宁宁的字写的歪歪扭扭。她生气地让女儿重写,但写得还是不好,老母亲直接把那一页作业给撕了。
宁宁胆怯地抬起头看了看妈妈,想说什么,但一句话也没有说。委屈得眼泪啪啪的掉,却还是乖乖的低下头继续写作业。
我劝闺蜜,你不能随便和孩子吼叫,更不能打。闺蜜摇摇头说,打都不管用,说什么更不听。
很多家长,对于教育孩子的方式都不得法。在相当一部分大人的潜意意识里,就是要严格地训斥孩子,实在不听话就要动手打。
但其实呢,当家长对着孩子吼叫时,娃记住的是父母当时对自己的情绪,而不是他们的语言。家长越是吼叫,孩子越自卑,听不进去父母在说什么,只知道自己很差劲。
和闺蜜不同做法的是另一位妈妈,她说儿子也是学习费劲类型的,刚开始她努力陪伴,引导,发现孩子根本听不进去,于是就放弃了。告诉娃,只要你考试不是倒数,就可以。
后来,这位妈妈发现,儿子喜欢街舞,就给他报了班,想着以后如果学习不好,还可以有个手艺养活自己。没想到,儿子学街舞很认真,而且,学习也跟着上来了一些。妈妈回忆说,可能就是因为学街舞每天都要练习,娃慢慢形成规律了,有自律能力了,学习上也上心了一些。
咱一普通家庭,不求孩子大富大贵,健康平安就好了。有时候你“认命”了,孩子反而能给你个惊喜。比如这次小测,儿子的成绩相当不错,在班上的名次也提上来了,我都觉得震惊。老师也打电话说,孩子进步很大,是个潜在学霸!
你看,这两个例子多么典型,普通家长的“吼叫”,却导致孩子厌学,聪明家长的“认命”,没想到培养出了“潜在学霸”。
我想说的是,语言的杀伤力不次于身体上的疼痛,很多孩子在童年阶段被父母打过,都留下了阴影,以至于成年之后还历历在目。同样的道理,被父母吼叫之后,这种伤害和身体上的疼痛非常像,对孩子来说,主要有两个影响。
影响一:影响大脑发育
一位朋友说,小时候本来会做的数学题,但只要父亲板着脸,往自己的面前一站。脑子里就是一片空白,爸爸看到自己什么都不会做,不问青红皂白就是一顿吼叫,严重了可能就要挨打。本来学习成绩还可以,后来就慢慢变得厌学了。
从脑科学角度来讲,当我们的大脑在受到外界威胁时,身体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回避状态,结果就是被吓呆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所以说,家长的吼叫,也就是语言暴力,会影响到孩子的大脑发育。
影响二:孩子会变得懦弱
表妹说,自己童年的记忆当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母亲的吼叫,只要做错了一点点事情。妈妈就会吼:“我和你说了多少遍了,你怎么还是这样?”
偶尔她也会反驳母亲,但无一例外,都会被妈妈用各种理由压制回去。如今表妹已经长大参加工作了,她从来不敢和别人吵架,只要对方声音稍微大一些,就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表妹说,可能从小被母亲压制惯了,面对强势一点的人,就感觉到很害怕。
我想说的是,从小在家长吼叫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内心会有恐惧感。做什么事情都小心翼翼,生怕做错了挨骂。这种内心的恐惧感,导致孩子长大以后也会非常懦弱。
因此,在育儿的道路上,家长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吼叫和斥责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我们应该放弃吼叫,用科学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家长做出改变,给娃创造一个融洽的成长氛围。
首先,倾听孩子的心声。
有的家长在吼孩子时,因为自己过于激动,没有放平心态,导致说话声音很大,以至于伤到了孩子。
我想说的是,家长不要总是以审判者的身份来管教孩子,而是用朋友的方式,和孩子平等交流,让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耐心地给予指引。父母放平心态,才能更好地看待问题。
其次,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放低期待。
家长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有出息,在未来的日子里能生活得更好,但是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接纳他们的不完美,保持合理的期待,不要有太高的期许。这样,你会发现,事情原来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糟糕。
最后,家长要学会“认命”。
作为父母,都是恨铁不成钢的,生怕自己的疏忽大意,导致孩子未来没有出息。一刻都不敢放松,希望孩子变成父母理想中的样子,但却往往忽略了自己的教育方法,这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我认为,父母应该学会“认命”。
有位家长对于儿子的期望满满,孩子从小就是在重点学校读书。没有想到,高考成绩出来之后,招生办表示,成绩差一点,就没有大学可上了,这位父亲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出去逛了好久。
他终于学会了认命,接受了自家孩子,只是一个普通人。并不一定孩子画画好,以后就能成为画家。家长这样想,也就坦然了。还有文章开头的那位“认命”妈妈,最终迎来孩子学习上的提升,都是一样的道理。
枕边育儿寄语:
教育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自己内心的丰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回归生活。热爱生活,才能热爱学习,而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他们一生都热爱生活。
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应该符合规律,适合孩子。在未来的日子里,孩子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就可以了,我们终其一生所追求的幸福也不过如此。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