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一位日本人,让他选择一位心中最为著名的“维新运动”领袖的话,有一个人的名字绝对是不能被忽略的,这就是三杰中最为悲壮的西乡隆盛。从一位普通的庶民领袖到名震全日本的维新领袖,他的一生历经了许多常人所不能经历的故事,这也让他成为了最为特别的一位维新斗士。
一、庶民的后代
1828年1月23日,日本萨摩藩鹿儿岛城下加治屋町山只口马场的一户家庭里诞生了一个健壮的男婴,作为御勘定方小头的父亲西乡九郎隆盛十分高兴。在那个动荡年代,西乡九郎隆盛并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将会给未来的日本带来多大的影响,看着这个向自己微笑的小生命,他只想着给他一个最美好的将来。于是他为孩子起名为小吉,并亲自教导他习武、读书。
在小吉13岁时,一场意外打破了他平静地生活:在一次斗殴中,小吉上前劝架而受到波及,右臂被意外砍伤。被切断的内测神经引发感染,高烧三日之后才得以恢复,从此小吉的右臂不能握刀,只能被迫放弃武术的修行,转行学习相扑,并立志以学问立身。两年后,小吉就行了成人仪式,正式改名为吉之介隆永,他还参加了下加治屋乡中的青年组织“二才组”。这期间他与刚刚搬来的大久保利通成为了好朋友,两人经常在一起交流学习,形影不离。
1844年,已经16岁的吉之介为了生计,来到郡役所担任了一名“郡方书役助”,在此期间,他深受“农民是国家的根本”这一思想的影响,于是在之后的日子里,吉之介一边工作,闲暇之余还与大久保利通等志趣相同的朋友一起学习阳明学和朱子的学说。还向福昌寺的无参和尚学禅,这些方法对他忠孝仁义的思想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在不久后,吉之介便改名为西乡隆盛。
1854年,因向时任藩主岛津齐彬提出了减轻农民负担问题,西乡隆盛受到了岛津的赞许并成为了他的亲信。推崇先进思想的二人仿佛是“英雄相惜”一般:西乡对岛津在藩内倡导施行的富国强兵政策十分欣赏,而岛津齐彬也对这个关心时政大事的年轻人也是十分喜爱。在与岛津结识的三年里,西乡隆盛结识了阿部正弘、松平庆永、德川齐昭等开明人士,坚定了他勤王改幕的意志,让他很快成长为一名颇有名气的改革志士。
二、身陷囹圄,不改本色
正当西乡想要大展宏图,加快自己的改革步伐时。1858年8月,一直欣赏自己的岛津齐彬因病去世,这对西乡无疑是晴天霹雳,悲伤不已的他甚至打算在齐彬的墓前为主人殉死。在众人的劝说下,西乡才从悲伤中重新回到正轨,并立誓继承岛津齐彬改革幕政的遗志。此后,他来往于京都与江户之间,进行勤王活动,目标直指保守的幕府实际统治者井伊直弼。
不久井伊直弼发动了“安政大狱”,大规模逮捕处决倒幕人士,西乡也受到影响被流放到奄美大岛的龙乡,并在那里囚禁了三年。三年的岛上生活,不仅让他感受到了岛民生活的贫苦,还让他明白了幕府统治的腐朽,这更加强了他反幕府的决心。
1862年,继任萨摩藩藩主之位的岛津久光正在施行着勤王方针,并任用了西乡的好友大久保利通、小松带刀等谋臣,进行着“公武合体”的活动,在众人的要求下,有着巨大名望的西乡被召回了萨摩藩。原本岛津久光希望西乡能够帮助他进行入京勤王的活动,但西乡没有执行久光的计划,而是参加了在大阪举行的“尊王攘夷”的活动。久光一怒之下,将西乡流放到德之岛,后来又改到冲永良部岛。1864年,应藩士们强烈要求,岛津久光收回成命,下令将其召回。
回到鹿儿岛后不久,西乡立刻被委以统率萨摩陆海军的大权,并与大久保利通合作着手进行藩政改革。不久之后在与时任幕府海军司令的胜海舟交流中,后者强烈的倒幕思想深深地影响了西乡隆盛,他反抗幕府的决心也是越来越坚定。随后的两次征讨长州战争中,西乡从最开始和平解决到后来拒绝出兵就很明显地反映了这一点。1866年7月,幕府将军德川家茂病死,德川庆喜继任了他的位置。12月,年仅14岁的明治天皇接替暴病身亡的孝明天皇,成为新一任的天皇。倒幕派利用宫廷形势的变化,开始准备武装倒幕。
1867年,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与其他支持他们的公卿联合,发动了著名的“奉还大政”、“王政复古”运动,但以德川庆喜为首的旧幕府势力不愿交出权力,戊辰内战随即爆发。
内战中,西乡指挥军队屡建战功,不仅击败了幕府的军队,还就此笼络了不少人心。在“江户之战”中,为了使幕府早日投降,西乡不顾个人安危,与前文提到的胜海舟举行了会谈,最终以不流血的方式让讨幕军队进入江户。西乡由此成为了“维新三杰”中官位最高、受禄最厚的藩国之人。
三、反目成仇,战败身死
1870年,荣誉等身的西乡隆盛辞去了中央官职,带一部分亲信回到了鹿儿岛,开始在萨摩藩推进藩政改革。后来又因为其他原因,再次出任中央政府官职。1871年,在多数维新大臣出访欧洲之时,他又协助太政大臣成为“留守内阁”首脑,在日本推行资产阶级改革,进一步来巩固维新成果。
但随后不久,思想上略显保守的西乡隆盛便与激进的大久保利通产生了隔阂:一个崇尚原有武士阶级的生活习惯,另一个则大力推崇西方的理念和生活方式,很快两人便开始势如水火,这样的对抗也影响了其他官员与西乡的关系。一气之下,西乡辞去了原本政府的官职,再次回到了鹿儿岛开办了政治、军事学校。此后的三年,他一直过着教书育人、打猎垂钓的悠闲生活。
1877年1月,正在享受田园生活的西乡隆盛突然得知了这样一个令他震惊的消息:大久保利通管辖的中央政府强行要求鹿儿岛民间的私人学校归为国有,兵工厂迁往大阪改由陆军省管辖。这样的强硬要求引起了一些当地一些武士阶层的不满,武士阶层与部分学生组建了萨摩军与政府进行对抗。2月7日,西乡隆盛被萨摩军拥戴为领袖,正式与大久保利通为首的政府军爆发了近代日本历史上著名的“西南战争”。
当获悉西乡隆盛叛乱的消息后,政府军迅速完成了增员:参战政府军的人数超过了6万人,甚至还包括海军的一整支舰队。双方在高濑、吉次、田园坂展开了激战,由于实力和后勤等诸多因素,萨摩军节节败退,不得不败退到鹿儿岛境内,而政府军也在大久保利通的要求下对萨摩军展开了最后的剿杀。
8月14日,西乡指挥萨摩军在可爱岳同政府军展开决战。此时的萨军已经被围困在方圆一里的峡谷中,走投无路的西乡销毁了起兵以来的各种文件。有人不解,问他为什么这么做?西乡笑着回答:“今百事瓦解,皆已无用,付之灰烬,扫我尘垢耳。
1877年9月24日,西乡隆盛与其他幸存士兵对政府军展开了自杀性的攻击。战斗中,西乡的大腿与腹部先后中弹,自知生还无望的他命令手下别府晋介为其介错,在多次劝说下,别府含泪执行了命令,一代维新领袖身首异处,终年49岁。看到西乡自尽,剩余的将士也继续向政府军士兵发起冲击,在私学校据点筑垒死战,无一生还。9时整,萨摩军向政府军投降,“西南战争”自此结束。
战后打扫战场期间,政府军发现了西乡的躯体,随后他的尸身被毛布包裹,放入木柜就地埋葬。1879年,西乡的遗体被迁葬至今天的南洲墓地,其首级也在战斗结束后被发现,检验之后予以厚葬。
战后大久保政府剥夺了西乡的官位与一切奖励,但该项决定在民间引起了不满,就连明治天皇也对西乡隆盛的死表达惋惜之情。在内阁成员多次呼吁下,1899年日本政府特赦了他的罪行,并恢复其名誉追授正三位称号。后人也在东京上野恩赐公园为其修建一座雕像以表纪念。
结语
回顾西乡隆盛短暂而不平凡的一生,虽然在倒幕运动和明治维新前期做了重大贡献,但是他未能顺应时代潮流,而是反其道而行之,最后只能以悲剧收场,但依然无法改变日本民众对他的喜爱与尊敬,而其尚武精神和军国主义思想,亦深植日本军人心中,也为日本之后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埋下了祸端。
参考资料:
1.《维新三杰大事记:西乡隆盛》
2.《近代日本历史——人物篇》
3.《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