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日报网消息,欧盟委员会依据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的最终裁决结果,确定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时长为五年的反补贴税。此决定致使欧盟成员国以及相关行业人士产生反对情绪并感到担忧。近期,芬兰总统亚历山大·斯图布称,欧盟与中国应避免陷入加征关税、致使贸易冲突不断升级的循环之中。征收额外关税以及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终归只是短期手段,这对本国以及全球经济均为不利。斯图布着重指出,自由贸易造福于全球,并非局限于狭隘的国家利益。

据悉,欧盟重点调查三家中国企业,分别为比亚迪、吉利和上汽集团,这三家企业面临的税率分别为17.0%、18.8%、35.3%。对于其他配合欧盟反补贴调查的中国企业,将被征收20.7%的税率,而未积极配合调查的中国企业适用税率为35.3%。特斯拉是个例外,原本属于20.7%税率档的它,在向欧盟委员会申请单独审核之后,成功获得了7.8%税率的特殊待遇。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提到的各税率都要叠加欧盟现行的、针对所有进口电动汽车的10%关税税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德国经济部的发言人率先站出来表态,称德国支持中欧谈判,期望借助外交手段来缓和贸易紧张的局势。要知道,德国是一个与全球紧密相连的经济体,开放市场是必然要求。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希尔德加德·穆勒更是直截了当地说:“征收反补贴关税?这是全球自由贸易的倒退啊!”可以看出,德国人真的很焦急,他们十分担心一旦征收关税,自己国家的汽车产业也会受到牵连。

据报道,对话才是解决分歧和争端应有的方式,单边性的惩罚措施不可取,因为这往往会引发对方的类似举动。所以,中国始终倡导通过对话来化解分歧。10月4日,欧盟不顾中方的坚决反对,投票决定在进口汽车现有的10%进口关税基础上,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最高达35.3%的“反补贴”关税。10月初,中国宣布对欧盟白兰地采取反倾销措施。法国作为白兰地出口大国,其贸易部副部长普里马斯据报将于11月3日至5日到上海与中方官员会晤,就相关情况进行沟通,对此中国表示欢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由来已久。长期以来,在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产业补贴等诸多问题上,双方一直存在分歧。此次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一事,表面上是基于“反补贴”的考量,但实际上更像是欧洲为维护自身产业利益而采取的防御性手段。法国作为欧盟的重要成员国,在推动对中国征税方面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并且在是否对中国电动汽车征税的投票中,投出了赞成票。由此可见,法国政府对中国电动车产业的迅猛发展颇为担忧,认为这或许会给法国的汽车工业带来竞争压力。

欧盟推出要对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大幅增加额外关税的举措时,法国作为欧盟的核心国家之一,坚定地表示支持这一举措,对来自中国的劝说与警告全然视而不见。随后,中国商务部开始采取部分反制措施向欧盟施压,像对原产于欧盟的白兰地、奶制品以及猪肉等产品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中国商务部宣布该措施之后,法国酒企的股价应声下跌,欧洲媒体认为这是中国针对欧盟的报复性措施。

新关税通过之后,芬兰领导人于公开场合表态,欧盟应寻求途径,防止与中国陷入会引发贸易冲突的循环博弈。毕竟,征收关税不过是短期手段,这对国家利益和全球经济皆无益处。芬兰总统觉得,应当持续推动自由贸易,不应仅仅从狭隘的国家利益视角看问题。而这些欧洲国家之所以反对关税,是因为它们认识到加征关税是极为短视的做法,无法给欧洲带来实际利益。

法国汽车行业的游说直接推动了法国促使欧盟设置关税壁垒这一行为。电动汽车给驾驶体验带来的变革,对传统燃油车产生了压倒性的震撼。德国车企与中国市场联系紧密,并且自身积极进行技术迭代,相比之下,法国车企就缺乏这种底气。无论是柏林车展还是近期的巴黎车展,中国电动汽车都占据着显眼的位置。而所谓的对华关税壁垒,实际上就是相关法国企业联合其他缺乏竞争力的欧洲工业企业,企图对中国关闭贸易大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市场竞争原本应当是一种双赢的博弈模式,然而某些政客却将其扭曲为零和游戏。在这种情况下,中方采取了针对性的反制措施,而法国首先受到了影响,尝到了苦果。法国当地相关行业的从业者举行示威抗议活动,这无疑给本就处境艰难的马克龙政府增添了更大的压力。这样的连锁反应,充分表明贸易保护主义是一种短视的行为。

此外,德国大众关闭了三家本土企业,意大利也失去了来自中国企业的巨额投资机会,这些现象都是贸易摩擦发出的警示信号。欧盟内部已经开始承担相应的代价,而且这仅仅只是一个开端。在全球产业链高度融合的当下,任何单方面的贸易限制举措都必然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